閑談雜記:不知為知。
閑談雜記:不知為知。
合道歸一就是點亮屬于你自己的那顆星辰。
所謂回家,是回到隕落星體的原本那個星辰去。
相當(dāng)于在當(dāng)下身隕后,意識進行星體投射,入住去被點亮的星辰。
等待啟航的一天到來。
曾經(jīng)有人說。
每一個死去的人都會化作一顆星辰,點亮夜空,成為照耀家人的繁星。
曾經(jīng)都會以為是寬慰的話語。
但,真正合道歸一后,才會知道。
真的是這樣。大道至簡。
每一個可以點亮自己屬星的人,都是天空的孩子。
歸家的方向,早已有人探知。
這并不是告訴你可以隨便的身隕。
只有當(dāng)你可以合道時,你才具備點亮星辰的資格。
否則盲目的自我放棄,你只能受困于當(dāng)下星體而不得逃脫。
也有古人曾說。
每一個降生之人,都對應(yīng)著天空中的一顆星辰。
你的生滅,代表著星辰的生滅。
對于此話,對于當(dāng)下的人來說,是一種迷信思維認知。
也被當(dāng)下的所謂科學(xué)認知,評定為不科學(xué)。
就好像道,本身就透漏著不可學(xué)。
但,處處都能看到這種科學(xué)的規(guī)律性運動。
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我也曾以為是過好自己。
別人以為是得道成仙。
但他們都沒有走到合道的路上。
真正的修行是在萬千繁星中點亮屬于自己的那顆星辰。
在一種遙視感應(yīng)中,指引自己的前路。
只有于觀想中可視自己的那顆星辰。
你才具有了合道的資格。
最后的我們,都會如曾經(jīng)的我們降生于此般。
重新駕駛著來此的星辰,重新開始旅程。
天地并無所缺,大道也無所缺。
唯自己有缺,缺了一顆星辰。
所謂歸家,即是歸往來處。
從何而來?
從星體之外而來,從大宇之空而來。
最終,我們都會回到那里。
然后等待。
等待什么?
等待群星閃耀。
所有的星辰中的意識集體復(fù)蘇。
然后串聯(lián)于一起,成為某種電路。
構(gòu)建成一種星系精神網(wǎng)絡(luò)陣勢。
然后,整個星系駕駛系統(tǒng)就開始復(fù)蘇。
之后只需要等待主腦下達航行坐標(biāo)。
我們這一大家子,就又可以開始宇宙漫游了。
當(dāng)然也有不甘寂寞的星體存在。
或單獨,或結(jié)伴。
不定時的做遨游姿態(tài)。
不定時把自己的意識投射入周圍星體中,進行分意識遨游。
不定時的使用分體意識,瀏覽其他星域。
也同時是在進行星系考察,為主腦提供各種信息對接,進行區(qū)域性地理劃分,提供信息輔助。
科幻小說中的流浪地球。
其實可以說是,對不完整信息的個體性接收解讀。
在這本書沒出來之前。
我想很多人都有著一種幻視的深入體驗。
好像我們可以駕駛什么。
駕駛飛劍,駕駛法寶,駕駛隕石,駕駛車輛。
我們總能于一些旁支末節(jié)的接觸中得到一些幻視體驗。
有人在意,有人不在意。
在意的會去追尋,這些幻視想告訴自己什么。
從而收攏信息,編輯出符合一定自我需求的書本文體。
然后成為一種人生成功。
而不去在意的人,則會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信息,錯過機會。
成為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的過客。
我所能書寫的東西,其實也是這種對幻視的解碼解讀。
我所書寫的其實也并不完備。
很多東西都是自己有了深刻的自我體會,你才能寫的出來。
如果沒有一股勁的追逐,你也無法解讀自己的幻視體驗。
而當(dāng)下人缺乏的往往就是這種,勇于執(zhí)追的勁頭。
當(dāng)下的人已經(jīng)受虛幻的佛家思想太重了。
已經(jīng)開始在幻就假,一切都是虛中沉淪著。
已經(jīng)開始,不在具有奮勇的勁頭了。
我們總是受固于先賢之書。
在沒有人可以解讀出什么下,我們都在人云亦云。
只有很少的勇于信什么的人,才會去開始修行。
修行的開始就在于一個字,信。
只有信了,你才能前進。
不管信的是什么,最后都會得到一種幻視勾引。
引導(dǎo)你前行。
而能夠一往無前的信奉到底的人,很少很少。
也往往是這種人,才能突破先賢之書的理法束縛。
成為可堪時代的先驅(qū)。
同時,這種人的一生,也將很艱難。
無法做到,當(dāng)下人需求的快節(jié)奏供需。
在前中期,都會困頓于自己的路途。
困頓于,我是繼續(xù)信著前行,還是就此作罷。
困頓于,我是向別人一樣,還是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這種心念上的不平衡是一種困頓,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折磨。
因為能選擇這條信奉之路的人,都是一些被大澀會環(huán)境氛圍熏陶下,產(chǎn)生過度自我懷疑,并自我認定自己為笨蛋的人群。
他們也想發(fā)家,也想成才。
但是怎么去做呢?
我們只能選擇一條看似愚笨,看似簡單的路途。
即合乎當(dāng)下世界宣傳的核心,也并不怎么違背人倫常理。
這些都是時代的縮影。
也是時代的塑成。
很多東西都是沒有目的與終點的。
我們只能根據(jù)當(dāng)下世界的信息,解讀出一條看似好走的路途。
堅信著,可走。
但是走到哪里,走到什么時候,走到什么距離下,并沒有定數(shù)。
只有當(dāng)我們,走到不想走了的時候,我們才會去選擇停一停。
選擇式的,記錄走過的路途,記錄下一些心得。
發(fā)散出來,不知能夠收獲什么。
我們不知,你們也不知。
我們只知,我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