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8700K簡測

前言
本文重點是對它的超頻能力、在不同應(yīng)用下的功耗及頻率范圍進行了簡測
一、測試平臺

CPU:I7-8700K
散熱:超頻三東海X6雙扇版
主板:微星Z370 GAMING PRO CARBON暗黑版(支持聽聲辯位)
內(nèi)存:英睿達8G/2400×2(參測)
存儲:希捷酷魚1TB(參測)
顯卡:耕升GTX1050旋風(fēng)2G(參測)
電源:海盜船RM650X
顯示器:AOC U2879VF(參測)
注:鑒于很多網(wǎng)友安裝側(cè)吹散熱器困難,順附視頻:


二、BIOS參照

超頻前,BIOS默認(rèn)主頻3.7G,電壓1.128V,環(huán)形總線(Ring)頻率4400MHz

超頻小目標(biāo)5GHz(直接將倍頻拉為50),電壓自動1.376V(對于有些網(wǎng)友小幅度調(diào)電壓這些東西個人覺得沒勁所以沒測),重啟后再進入BIOS即為上畫面,很輕松實現(xiàn),期間電腦沒有開不了機現(xiàn)象
注:Intel I7-8700K官網(wǎng)參數(shù):https://ark.intel.com/zh-cn/products/126684/Intel-Core-i7-8700K-Processor-12M-Cache-up-to-4_70-GHz
三、CPU-Z識別與跑分
注:CPU-Z不同版本的跑分算法不一樣,不具有跨版本對比性,本次對比也僅限于同版本同硬件平臺,而且跑分不代表在實際應(yīng)用中的性能,僅僅是參考而已

截圖是默認(rèn)節(jié)能降頻了,最新版本1.82正確識別了CPU型號,TDP/95W,架構(gòu)/Coffee Lake,6核12線程,三級緩存12MB

(左為默認(rèn)頻率成績,右為超5G頻率成績)
單線程:530.9……591.5,超頻后提升:11.4%
12線程:3656.1……4305.3,超頻后提升:17.7%
四、CineBench R15跑分

默認(rèn)頻率 CPU得分1382cb

超5G后,CPU得分1601cb,超頻后提升:15.8%
五、HWiNFO64

CPU睿頻最大為4.7,電壓0.65V左右,待機功耗12.5W左右

Fritz單線程測試,CPU一個核4.6G,一個核4.5G,三個核4.4G,一個核4.3G(我們的結(jié)論是,睿頻4.7G只是一個觀賞值并不具備實際意義,因為它穩(wěn)定不住,能穩(wěn)定住的頻率是4.6G)
電壓最高1.315V,實時功耗35W左右

Fritz 8線程測試(這個軟件最高8線程),CPU六核全為4.3G左右,電壓1.23-1.25V左右,功耗75W左右,CPU溫度50度,說明一般應(yīng)用下,這個東海X6雙扇還是能完美壓制I7-8700K的
說明
FPU,P95拷機及CB測試下的頻率不在此重復(fù)提,將列在下面功耗這一欄說(大家將圖片放大觀察頻率變化即可)
六、頻率與功耗

AIDA64 FPU拷機,六核頻率均為4.3G最低,實時功耗80W左右,風(fēng)扇完美壓制溫度55度左右(再加以時間測試,個人預(yù)估溫度提升范圍也不大,有網(wǎng)友說長時間測試,我想說長時間測試是考驗的機箱的散熱能力,另外,溫度越高,數(shù)據(jù)會顯示CPU的功耗越大,這是客觀檢測,但有網(wǎng)友喜歡較真什么功耗大溫度才高,拜托,自己去測測先)

超5G后,電壓1.369V,F(xiàn)PU測試顯示,CPU功耗111.7W左右,六核溫度65-75度左右,感覺這個溫度有點高了,因為現(xiàn)在可是冬天(我這里沒暖氣溫度應(yīng)該零下幾度,而且是裸機測試,代表了機箱最佳化散熱性能了,所以在夏天對于一般機箱安2-3個風(fēng)扇的,可能溫度會上80度,個人的預(yù)估而已)

P95壓力測試,CPU最低還保持了4.3G(竟然沒降頻,要知道在P95下,I7-8700可是降到3.7G了,但在CB渲染測試中,溫度只降到4.2G,功耗也突破了95W,感覺CB的測試更代表實際,P95不代表實際應(yīng)用,僅僅用于數(shù)據(jù)參考吧),功耗145.8W

超5G,有兩個線程停止了工作(一共12線程),電壓1.389V,實時功耗176W左右(剛開始測的時候,崩出一個最大功耗198W被記錄,可能是馬上有2個線程掛了,所以功耗回到了176W左右),溫度88-96度,測試了幾秒馬上就停了,因為我怕弄壞CPU,知道風(fēng)扇壓不住溫度就行了
前些天,群里有網(wǎng)友用的NAXT的雙排水冷成績好像與這個東海X6差不多,之后網(wǎng)友開蓋上了液金


(圖片不太清沒辦法,原圖就是這樣),5.3G超頻跑FPU(環(huán)形總線頻率降沒降忘了,網(wǎng)友說超過,之后發(fā)這個圖的時候沒說降與沒降,看功耗達到了203W,溫度控制在85-92度,感覺還是不行
因為前些天我剛給顧客換了一個新的I5-4590,因為用的原裝散熱灰太多一直不清,導(dǎo)致CPU過熱,也不知道運行了多長時間終于有一天開不開機發(fā)給我后反復(fù)測試,最終確定是CPU的事,幸好是盒裝換新了,所以不能讓CPU長期高溫負(fù)載,赤裸的前例之鑒!

CB R11.5測試(因為上次I7-8700用它測試的功耗大于P95壓力,所以這次也用它,看看不是是比R15版本“強”),CPU最低4.3G,功耗105W左右

CB R15測試,CPU最低4.3G,功耗107W左右,看來兩個軟件差不多(所以上面沒有進行R11.5的測試成績對比)

超5G后,CB R15測試,電壓1.369V,功耗151W,略大于前面的FPU測試

CPU-Z穩(wěn)定性測試,CPU最低4.3G,功耗94W左右,大于前面FPU的80W功耗,小于CB的107W

超5G后,電壓1.369V,功耗127W左右,大于前面的FPU 111.7W,小于CB的151W
六、匯總:超頻前/超5G后
FPU:80W/112W
P95:146W/198W(掉兩線程后176W)
CB:107W/151W
CPU-Z:94W/127W
個人感覺,P95的測試不代表實際應(yīng)用,倒是CineBench的渲染測試,更代表CPU的日常行為,從上面看,如果將這套配置放于機箱中,于夏天工作,看來超頻三東海X6也許能將CPU溫度壓制在80-85度左右(但這個溫度對于CPU而言不太安全),現(xiàn)在冬天來看,壓在75-80度還是OK的,所以超頻5G的話,個人感覺還是虛一些
《I7-8700+GTX1070ti簡測+吃雞測試》,這篇測試,I7-8700的實際有效頻率是4.3-4.5G,而I7-8700K不超頻是4.3-4.6G(就是跑P95,I7掉頻,跑CB功耗大但沒掉,而8700K跑啥也沒掉頻,所以個人還是認(rèn)為,將8700核定為4.2-4.5G完全OK(因為跑CB有三個核是4.2G),這樣如果不打算超頻,大家買I7-8700完全OK(兩者上說有價格相差160元左右,當(dāng)然有網(wǎng)友可能說我買來8700K將來賣二手保值,我不差這160那真的就隨意了,前幾天我剛在蘇寧買了一套蘇泊爾SZ28B5蒸鍋花了149元,就是下面這個

個人比較注重實用性,年輕人有花唄、JD白條對錢不在乎的態(tài)度個人并不反對,大家自己隨意選擇
七、其它小魚

這次有機會測了下耕升GTX1050旋風(fēng)2G,雙風(fēng)扇的

目前市場上的GTX1050標(biāo)定頻率大約有三個級別
低段:1291-1392
中段:1354-1455
高段:1405-1519
上面耕升旋風(fēng)是中段頻率,實際游戲頻率不到1700MHz

這是吃雞測試,1696MHz的頻率
跑GPGPU,它的理論最高頻率是1721-1733MHz,上面的游戲頻率為1696MHz
右側(cè)HW中顯示,風(fēng)扇為固定轉(zhuǎn)速40%(也不知道具體多少轉(zhuǎn),反正聲音不大),不支持智能啟停(無所謂了),功耗也沒顯示,根據(jù)之前對不同1050測試,一般是68W左右

這次電源是海盜的RM650X,號稱10年質(zhì)保,市場價799元,JD特價好像600多到手,里面的主電容特別粗大(感覺是平時電源的3-4倍體積,因為不好拍所以也不放圖了)這款是電路12V設(shè)計

因為是單路12V設(shè)計,所以CPU與顯卡的輸出口是一樣的,右上角三組8口;左側(cè)上下四組6口用于SATA輸出,右下角就是用于接主板的24P輸出了

送的線中
1組24P
1個4D轉(zhuǎn)4Pin9好像是接軟驅(qū),沒用了但還是送了
3組SATA但輸出(一根上3個SATA頭,具體長度沒量,感覺一般機箱夠用了)
2組顯卡供電輸出(每個上面2個6+2P頭)
1組CPU供電
按說650W這個級別的電源是針對服務(wù)器平臺,多路顯卡或雙CPU方案,一般有2個CPU供電,或者設(shè)計成四路12V輸出;而這個電源看來是針對平民玩家了,保持了單路12V設(shè)計及一個CPU供電輸出(當(dāng)然再買一根CPU模組供電線就行了,但顯卡輸出口就一個了,當(dāng)然也不可能人人雙CPU雙顯卡吧,所以定位上還是有區(qū)別的)可能定位于個人電腦毫華版電源吧
八、最后
也沒啥可說的了,歡迎大家以文中的錯誤提出寶貴的建議,下次再寫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