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一下廣州之旅

早就聽聞廣州是個吃貨滿足的都市,自己在照片上又看了無數(shù)次的廣州塔,心生向往,因此早有出行的計劃。
恰逢近期事情不多,又不想在國慶節(jié)去人擠人,因此挑了個閑暇的周末,和西西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廣州之旅,出發(fā)!
關于行程
“說走就走的旅行”,的確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在廣州的行程里,除了必要的轉點外,幾乎都是以步行完成游覽:
第一天:清晨落地,直接前往越秀公園,參觀完五羊石碑之后逛完臨近的中山紀念堂,然后走到北京路步行街吃午飯;下午,沿著珠江邊一路走到圣心大教堂,接著去沙面打卡,然后前上下九步行街吃晚飯;最后,一路打車到長隆參觀國際大馬戲,結束當日行程。


第二天:早上去畢德寮吃早茶,接著前往中大游覽校區(qū)(結果還不對外開放);中午前往番禺廣場和西西家里人匯合,一同打車去沙灣古鎮(zhèn)游覽景點;晚上返程,去廣州塔和海心沙附近打卡,結束當日行程。


第三天:稍微睡個懶覺,中午起床去吃完飯,直接前往荔灣區(qū),整個下午都在永慶坊和陳家祠附近轉,一直到晚上,坐飛機返回上海。


從整個行程安排來看,可以說活脫脫一個廣州拉練賽,如果不是體力實在不允許,第三天本想到白云山直接爬完一整天——但估計這樣下來,回到上海雙腿大概也就廢了。
雖然有點遺憾,但整個廣州之行內,還是走了9w步左右,“出點汗挺好的”,起碼比成天坐在工位上要健康得多。
另外沒有經(jīng)過體育西,沒有體會到高峰潮流。

關于天氣
雖然我算是從小就在山城里長大的孩子,對于炎熱氣候還是多少能扛一點,但廣州給我的感覺,還是多少帶點……“潮濕”。
去的幾天算是炎日和陣雨交替,太陽直射的時候,一抹脖子一手汗,可以直接甩一片的那種;而下了雨也沒有說涼快多少,雨水蒸發(fā)后,整個廣州就像浸在蒸籠里一樣,衣服都是濕著兜在身上。

以前聽廣州朋友說,下雨等于“下開水”,這次也算是見識到了。
結果每天回到旅館之后,衣服上都是一圈一圈析出來的鹽漬,這三天流的汗可能比我整個上半年的都要多,也因此這幾天的能量攝入也是滿滿當當?shù)模按罂於漕U”。

關于食物
直接給出結論:量大管飽。
和此前去西安的嗯造碳水有點區(qū)別,廣州的食物給人的感覺就是,“密度大”,一只蝦餃皇中可以塞四五只蝦,紅米腸里馬蹄和炸物填得滿滿當當?shù)摹?/p>
而量大的同時,廣州的吃食又給人一種,“莫名的精致”,就,你能感覺廚師是有好好在給你搞擺盤的,大多數(shù)菜可以當成是一種“點心”。
一口茶,啃一口蛋撻;再一口茶,嗦一片腸粉;還是一口茶,吃一口菠蘿包。
——為什么要喝茶?因為吃起來實在是太膩太飽腹了,所以需要喝茶來沖沖肚子,緩一緩,歇口氣,然后繼續(xù)吃。

雖然餐點萬變不離其宗,但吃的每家店多少有自己的特色做法:
在陶陶居吃的菠蘿包,是有水牛奶做填充的,一嘴下去燙口,還得嘬著吃;
在畢德寮吃的南瓜糕,口感跟布丁一樣,雖然少了一份Q彈,但絲滑得跟烤化的巧克力一樣;
在滋粥樓吃的雙皮奶,蓋了一層烤制的酥皮,奶本身也是綿綿的感覺,能嘗出那種“細膩”。
吃的體驗非常好,而且,也不算特別貴。

關于小生物
為什么要單獨把這條拎出來?是因為來廣州之前,對這個地方了解得最多的梗,還得是“拇指一般的大G”。
好歹我小時候也算是家里天天爬蟲子,已經(jīng)見怪不怪的那種,也想見識一下被傳得最多的大蠊是什么樣的。
結果,除了在某個餐館洗手間里看到過一只爬到墻上的小拇指般大小的G外,也沒怎么見到蟑螂遍地跑的盛況,倒是空氣潮濕,蚊子是真TM多啊,在路邊停一會兒就被咬個兩三口。
希望是我運氣比較好吧。
結尾
其他的,好像也沒什么特別多想拎出來說的地方了??偟膩碚f,三天的行程還是圓了個夢,這也算是除了出國外,在國內最靠南方的一次旅行了。
廣州這座城市,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沒那么快節(jié)奏的上?!?,你知道它是一座現(xiàn)代的大都市,但整個城市還是在休息的狀態(tài),不那么趕,人們會坐下來好好花時間聊一聊現(xiàn)在,而不是急著奔赴明天。
就這樣結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