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風(fēng)云4 各國家背景——中東地區(qū)(5)
本專欄無任何反動言論?。?!
up主古代史水平不如現(xiàn)代史,有錯誤還請見諒!
近東大區(qū)-阿拉伯區(qū)域
亞丁
主流文化:黎凡特(也門)
首都:亞丁
政體:伊克塔
國教:遜尼派
學(xué)派:沙斐儀派
科技組:穆斯林科技組

亞丁是一個遜尼派也門國家,最初是一個酋長國,位于阿拉伯地區(qū)的下也門地區(qū)。

在1018年初,該國與遜尼派國家接壤: 西北部的也門和東部的哈德拉毛,北部的什葉派拉西德。
在1174年,該國將被并入遜尼派埃及,但將于1443年并入也門。
塔希爾人是也門的權(quán)貴,他們來自拉達以南約80公里的朱班和米克拉納地區(qū),拉希德王朝(1229-1454)蘇丹經(jīng)常召喚他們來平息王朝末期的叛亂。
1454年,重要的亞丁港口迅速被埃米爾和阿里·本·塔希爾兄弟占領(lǐng),從而脫離了拉希德。
葡萄牙人在1498年后在印度洋地區(qū)擴張,并很快意識到亞丁是進入紅海的關(guān)鍵。
葡萄牙人于1507年占領(lǐng)索科特拉島,對該地區(qū)的穆斯林貿(mào)易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
馬穆魯克意識到了這種危險,派遣了一支由侯賽因·庫爾迪率領(lǐng)的艦隊前往南部,意圖與葡萄牙人作戰(zhàn)。
1513年,葡萄牙人在阿方索·德·阿爾伯克基的率領(lǐng)下,對亞丁發(fā)動了為期四天的海軍圍攻,但沒有成功。

意識到亞丁王國是多么的富有,馬穆魯克決定征服它。
馬穆魯克軍隊在扎伊迪·伊瑪目穆塔瓦基爾·葉海亞·沙拉夫·阿丁的部隊的支持下征服了整個亞丁王國,但在1517年未能占領(lǐng)亞丁。
直到1538年,奧斯曼人才決定征服也門。
1609年,阿森松號是第一艘訪問亞丁的英國船只。
英國對亞丁的興趣始于1796年拿破侖入侵埃及,之后英國艦隊在蘇丹的邀請下在亞丁??苛藥讉€月。
由于英國在紅海的貿(mào)易很少,直到19世紀30年代,大多數(shù)英國政客除了打擊海盜之外,對該地區(qū)沒有進一步的興趣。
然而,少數(shù)政府官員和東印度公司官員認為,在該地區(qū)建立英國殖民地是必要的,以防止法國通過埃及的另一次推進或俄羅斯通過波斯的擴張。
1830年,休·林賽號輪船從孟買駛往蘇伊士,在蘇丹同意為煤炭補給后停泊在亞丁,紅海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1838年,亞丁成為英國殖民地。183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登陸亞丁,以保護該領(lǐng)土并阻止海盜對英國運往印度的船只的襲擊。

直到1937年,亞丁作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被統(tǒng)治,被稱為亞丁定居點。其原始領(lǐng)土也不斷擴大,成立一系列亞丁保護國,由亞丁監(jiān)督。
1937年,該定居點從英屬印度分離,成為亞丁殖民地。
為了穩(wěn)定亞丁和周邊的亞丁保護國免受埃及支持的北也門共和派的陰謀,英國人試圖逐步統(tǒng)一該地區(qū)不同的國家。

1963年1月18日,亞丁殖民地違背北也門的意愿并入南方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聯(lián)邦。該市成為亞丁州,聯(lián)邦更名為南阿拉伯聯(lián)邦(FSA)。
12月10日,共產(chǎn)主義民族解放陣線(NLF)對英國高級專員發(fā)動的手榴彈襲擊開始了一場被稱為亞丁緊急狀態(tài)的針對英國政府的叛亂。
1964年,英國宣布打算在1968年給予FSA獨立,但英國軍隊將留在亞丁。
1967年1月,NLF和他們的競爭對手FLOSY支持者在亞丁鎮(zhèn)的舊阿拉伯區(qū)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騷亂。
暴力事件的增加迫使英國軍隊撤離,亞丁和FSA的其余部分處于NLF的控制之下。
亞丁不再是英國的殖民地,并成為一個名為南也門人民共和國的新國家的首都,該共和國于1970年更名為也門人民民主共和國。
隨著1990年也門北部和南部的統(tǒng)一,亞丁不再是國家首都。
后面就是也門內(nèi)戰(zhàn)了,也就不是我能說的了。
阿尼扎
主流文化:黎凡特(貝都因)
首都:焦夫
政體:部落聯(lián)盟制
國教:遜尼派
學(xué)派:沙斐儀派
科技組:穆斯林科技組

阿尼扎作為一個自治部落群體的存在早于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的興起。
在633年, 阿尼扎被拉希頓吞并。
阿尼扎在被吞并的同時,將在637年初皈依遜尼派伊斯蘭教,并從民族思想和傳統(tǒng)轉(zhuǎn)向阿拉伯思想和傳統(tǒng)。
阿尼扎最終在1832年被遜尼派沙馬爾吞并。

代瓦西爾
主流文化:黎凡特(貝都因)
首都:達瓦西爾
政體:部落聯(lián)盟制
國教:遜尼派
學(xué)派:罕百里派
科技組:穆斯林科技組

代瓦西爾是阿拉伯貝都因部落聯(lián)盟,由阿拉伯半島中部的南阿拉伯部落和塔格利卜部落組成。
代瓦西爾將于1785年被納吉德吞并,然后在1818年9月9日從納吉德釋放,最后在1824年被納吉德重新吞并。

達瓦西爾人于1845年從烏蓋爾以南的扎赫努尼亞島遷移到巴林,主要定居在扎拉克和布達亞及其周邊地區(qū)。
幾乎所有部落成員都離開巴林前往達曼,因為他們懷疑新統(tǒng)治者謝赫哈馬德·伊本·伊薩將試圖在英國的支持下加強對他們的控制,并迫使他們在1923年屈服于他的統(tǒng)治。
1927年,謝赫·哈馬德在伊本·沙特的要求下正式允許達瓦西爾返回。

哈薩
政府等級:公國
主流文化:海灣(黎凡特)
首都:蓋提夫
政體:伊克塔
國教:遜尼派
學(xué)派:馬立克派
科技組:穆斯林科技組

哈薩酋長國是一個獨立的部落地區(qū),由卡拉米塔人在10世紀建立。
哈薩后來皈依什葉派(637-1420),然后是遜尼派(1420-1725),然后是什葉派(1725-1795)。
1795年,哈薩被納吉德吞并,然后在1818年被奧斯曼帝國吞并。
哈達拉毛
政府等級:公國
主流文化:也門(黎凡特)
首都:希赫爾
政體:伊克塔
國教:遜尼派
學(xué)派:沙斐儀派
科技組:穆斯林科技組

哈德拉毛的政治歷史并不容易拼湊起來。
到公元三世紀末,這個王國不復(fù)存在,被希米亞王國吞并。
早期的伊斯蘭作家認為,在阿拉伯半島中部建立王國的游牧金達部落最初來自哈德拉毛,盡管與定居的哈德拉米人不同。
從1882年到1967年,蘇丹統(tǒng)治著哈德拉毛的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在亞丁保護國之下,當(dāng)時哈德拉毛被南也門吞并。
英國政府和蘇丹阿里·本·薩拉赫于1937年簽署了一項條約,任命英國政府為哈德拉毛的“顧問”。
1945年,英國人將他流放到亞丁,但保護國一直持續(xù)到1967年。
1967年,亞丁和包括哈德拉毛在內(nèi)的前亞丁保護國成立南也門人民共和國。南也門于1990年與北也門合并為也門共和國。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https://extended-timeline.fandom.com/wiki/Aden
https://extended-timeline.fandom.com/wiki/Anizah?so=search
https://extended-timeline.fandom.com/wiki/Haasa

up主的vx公眾號:布爾喬亞粉碎機,感興趣的可以去關(guān)注一下。
創(chuàng)作不易,還請一鍵三連?。。。。?/p>
粉絲群:72509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