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改編電影,不成功的爆米花

作為一個玩家,寫這篇文章有不小壓力。自己愛玩游戲,也愛看電影,但覺得游戲和電影是涇渭分明的兩個領(lǐng)域,游戲改編電影注定是喧囂的泡沫。
先從投資者的角度來分析,為什么拍游改電影?粉絲經(jīng)濟。一款游戲有扎實的玩家,他們也一定愿意去花一張電影票錢。玩家群體有強大的消費力,直到近年來才被挖掘出來。作為玩家,為一款游戲投入了成百上千小時,出了電影,怎么也得支持一下,緬懷自己逝去的青春。
為了討好粉絲,電影必然要重現(xiàn)游戲中的特色,比如《怪物獵人》中夸張僵硬的獵人動作,近日《三國無雙》中威力十足的“割草”動作。這些動作不加,投資者不滿意:“你得讓玩家看到情懷呀”,加了,尷尬生硬,導演更得圍繞這些“硬性指標”來構(gòu)建世界,劇情,使得整個影片更加別扭。
電影是一種藝術(shù)。導演首先要有創(chuàng)作的獨立性,被捆綁住了手腳,強行體現(xiàn)游戲元素,劇本不自由,創(chuàng)作受限,還談什么表達?
最重要的劇本,以翹楚《最后的生還者》舉例,這部游戲的劇本單拎出來并不拔尖。是游戲的體驗,玩家在近二十小時里與人物相處,不知不覺帶入其中,最后產(chǎn)生極深的情感共鳴。
電影不可能再現(xiàn)游戲的特色,又要硬著頭皮上,最后只能拿些斷壁殘垣擺模樣,再配些政治正確的主題與情感來渾水摸魚。
筆者玩了《神秘海域》全系列,特別是四代,風景那叫一個好,人物站在懸崖峭壁上,自己轉(zhuǎn)動視角慢慢欣賞風光。至于游戲的劇情,乏善可陳,或者說根本就不重要?!渡衩睾S颉芬惨某呻娪傲?,是不是塞點紀錄片中的景色,然后學一學成龍,007,jason borne的動作,最后加些快餐情感進去?小蜘蛛是主演,流量有了,其他元素湊一湊,電影也就成了。
斯皮爾伯格拍過一部游戲電影《頭號玩家》,很成功,這部電影的內(nèi)核是玩家的情感。
筆者這里想引諾蘭的《蝙蝠俠》,它雖然是漫改,但和游改類似。諾蘭以漫畫劇情為底色,構(gòu)建自己的表達空間。漫畫是作品的一層皮,精神內(nèi)核是他的東西。漫改市場成長了多久,才有諾蘭的大膽開拓。當下的游改市場急躁虛浮,投資者不會給導演很大的自由空間,等有真正的游改佳作出現(xiàn),那得到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