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Fi隨聊第150期】走馬觀花— 第八屆中國廣州國際耳機展隨記


作為國內(nèi)幾乎規(guī)模最大的耳機展覽而言,廣州展的內(nèi)容量顯然是比上一次成都展多出不少的,不過實際游覽后個人感覺單論值得一試的產(chǎn)品其實也沒有多出太多。所以此次展會中與上次成都展中重復(fù)的物件可能不會多提。



鑠耳:
鑠耳展臺其實是被隨行朋友帶著過了一遍,展臺上擺出來的東西大部分是內(nèi)地在售的一些中高端產(chǎn)品。大概體驗了一下本家的cadenza,s12pro以及一條未公開的工程機。
實話實說其實基本上也是延續(xù)了之前的tape/soloist這些耳塞的聲音密度偏高的聽感表現(xiàn),而后是在對高頻以及中頻的強化上做出了一些分化。可以感受到的是這個廠子本身技術(shù)還是相當扎實的,只是相比于其他chifi廠子而言確確實實缺少了那么一兩條爆款。


弱水:
寒磣,很tm寒磣。
老賊難得參展一次結(jié)果啥東西也沒帶,qt9mk3沒動靜,北森因為模具問題回爐重造了所以也沒帶,群上吹逼說要做的東西一個沒有,基本上就帶了qtx,qt9以及最近賣得還挺好的ceramics過來。
倒是聽了一下之前一直沒聽到的qt9mk2,總體還是偏上盤的一個聲音,然后做工雖然有進步但依然拉后腿。
大體上確實沒啥可講的,不過有一點已知的就是qt9mk3應(yīng)該不是qt9mk2的完全上位。


Tanchjim/天使吉米/貪吃雞:
拋開ola bass以外的新鮮玩意其實就是這個還沒定版的kara,據(jù)悉應(yīng)該會是一個定價在千元檔內(nèi)的產(chǎn)品,而且與hana的定位會作出一些區(qū)分。
目前展會上聽到的兩個版本個人體感是高頻小杯+中低頻大杯/高頻小杯+低頻大杯。只能說確實不算是多么協(xié)調(diào)的聲音,比較符合我對貪吃雞的刻板印象。具體表現(xiàn)肯定還是要等到大貨正式定版再下定論。

Softears:
耙耳朵這次我去主要是試了一下stuio4以及Tremolo。
studio4算上之前的rs5,聲音表現(xiàn)其實普遍像是從rs10上面扣扣減減做出來的產(chǎn)物,始終是類似的走向,但是studio4相比于rs5顯然在低頻上削減了不少。
Tremolo據(jù)悉是目前只接受定制,沒有公模版本售賣,原因是公模佩戴下的聲音表現(xiàn)可能會與設(shè)計之初的目標聲音表現(xiàn)差異過大,所以暫時不考慮售賣公模版本。也不是不能理解,畢竟其實最開始rs10的佩戴差異也一定程度上也致使了玩家對這條塞子的評論相當割裂。
我是展會上強行懟了個私模大概體驗了一下,走向確實是我比較感興趣的走向,聲音密度相比于此前的所有多動鐵產(chǎn)品而言降低了不少,高頻沒有那么強的侵略性且中下盤給的很合適,沒有rs5那么浮夸。更細的其實也沒啥參考意見了,平心而論確實是我會感興趣的單動圈產(chǎn)品,也幾乎是所有參展的中高端耳塞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條。
但是我錢包肯定不感興趣,所以我也不敢有興趣。


水月雨:
水月這次其實重頭是改版后的Void以及Venus,其次就是開展前夕開售的蘭。
void最大的變化就是耳罩材質(zhì)更柔軟,橫縱軸調(diào)整更為順暢,但是最為核心的佩戴問題依然沒有作出調(diào)整,耳罩下半部分依然像個翹板一樣壓根沒法和人臉貼合。目測基本上可以確定就是模具的問題,就看會不會再一次倒回去調(diào)整。聲音表現(xiàn)比起成都展的版本甚至有所倒退。
但是我講難聽的,你一千塊的玩意連最基礎(chǔ)的佩戴問題都沒有解決,一般也到不了談聲音的地步。
因此評價維持不變,哪怕是千元開放頭戴也比不上森海的hd400pro,更不要提封閉罩子這年頭可選的也不差你一個。
Venus據(jù)場外朋友說是好像聲音也作出了挺大的改變,不過我個人感覺除了中下盤有削微增幅以外好像變動也不大,甚至不排除前端導(dǎo)致的差異。還是那句話,這個領(lǐng)域我是不懂的,不作評價。
蘭的表現(xiàn)個人感覺是一般,沒有到留下很深印象的程度,比起竹而言下盤增量了不少,所以聲音會顯得比竹而言更為均衡。聲音細節(jié)上細說其實也有不少問題,但是感覺可以歸結(jié)到水家那個原裝黑套不太行上,不確定蘭配件里會不會附贈水月的清泉套。其次的一個問題就是蘭本身單元的素質(zhì)依然沒有跟竹拉開太大差距,但是價格翻了一倍,所以個人依然持觀望態(tài)度,同行朋友都比較喜歡這個,但我著實是不怎么感冒。

新日輪的工程機其實也到場了,不過就考慮到不清楚該不該保密所以就沒拍照片。
確實像個專門做著玩的東西,腔體大概可能也許是拿925銀敲了一個,挺浮夸的,佩戴也是理所當然的差,聲音沒定版所以也不多講,感覺跟目前的日輪來說確實不是一個方向的東西。
BQEYZ:
(他們終究還是沒放棄這個命名)
此次主要是推出了winter的試聽,而winter的宣傳又主要著重于“入耳式骨傳導(dǎo)”這個名號上。
拋開名號而言其實winter的聲音還是不錯的,總體走的是一個偏中上盤的取向,相比于此前的spring之類的一票耳塞而言不僅僅調(diào)整了腔體改善了佩戴,而且也不再有比較明顯的銜接問題,總體還是比較協(xié)調(diào)的,且定價合理。
唯一我自己感到比較迷惑的是這個腔體我個人感覺是幾乎沒有專門和骨傳導(dǎo)單元作出太多適配性調(diào)整的,而詢問展臺內(nèi)的工作人員也沒有給出什么比較清楚的答復(fù)。雖然分頻部分來看是骨傳導(dǎo)部分負責中高頻以及高頻,但是具體到底是怎么個運轉(zhuǎn)模式就無從得知了。

Whizzer/威澤:
威澤屬于是我比較喜歡的小眾廠子之一,這次展臺也挑在了一個比較清凈的地方,成都展上聽到的he03d以及he03al我個人感覺都相當一般。這次主要是把之前一直沒聽到的he10(忘記拍照片了)以及os1beat給試了一下。
os1beat我評價是相當不錯,外觀討喜產(chǎn)品底子很扎實,而且走的就是一個中下盤的聲音但是低頻沒有過量,怎么聽怎么喜歡。雖然不是什么新品,但即便拋開走向差異,單元硬素質(zhì)也確實是比起蘭是一耳朵差距,后續(xù)我可能大概率會專門整一條來玩。
he10一定程度上延續(xù)了he01/he01b的走向,聲音相當中正,密度把控也很舒服,屬于是很難挑得出毛病的那種塞子。聽之前我其實不太清楚售價,直覺上按理說是he03d的上位,然后問了之后發(fā)現(xiàn)東西定價沒破一千。如果預(yù)算在500-1000這個檔的話我個人是強烈推薦嘗試的。


Sennheiser/森海塞爾:
本來是在找hd660s2的,兩邊展臺都問了一遍但都沒見著,也挺倒霉的。所以也就把ie100pro給聽了。
聲音正常到令人動容,比起ie900那種驚悚的聲音而言不是一個世界觀內(nèi)的產(chǎn)物。


Sonic Memory/聲音記憶:
省流:沒有牛肉干。
來這個展臺肯定主要就是嘮嗑,順帶試一下狗鞭不知道哪個宇宙紀元才拿得出來的新品工程機。

sw2疑似是會頂替掉目前sm2的位置,但是目前來看聲音完成度肯定是差點意思的。而sw2本體上據(jù)說會追加某些完成度更高的模塊化設(shè)計,但也就聽他這么一說,嘴里念的這些東西也沒到場,所以狗鞭那話講的就跟老謀子一樣:

另外就是cella一個大耳以及他后面可能會拿來賣的一個物件。
其實都不太有興趣,我還是更喜歡狗德那個走向。展會這兩者相比我肯定是更喜歡cella這個,不因為別的,就因為人家低頻夠多夠糊糊樂()

思維(Westone/Etynomic):

被雪藏了那么多年的音特美這幾年終于得到了不少的曝光量。因為westone比起上次而言沒新品,所以我這次去主要是把之前沒聽著的er2se/xr給聽了。(沒錯我又忘記拍圖了)
xr確實名不虛傳,也是屬于聲音上沒啥可挑的水品,國行價格現(xiàn)在也挺合理的,屬于是買不起小四的話搞一個這個玩玩也行。能接受佩戴的話還是值得一試的。
艾耳樂:
也是朋友介紹的新廠子,上次展會我印象里是直接托水友給拿到海貝展臺上放著然后在群里大概講了一下,當時是時間比較匆忙沒怎么細聽,但是本家最便宜的那條al1倒是留下了一點印象,這次展會也有了好好聽的機會。
東西確實是好東西,比起本家?guī)讉€上位而言就這個最對我胃口,這個我也搞了一條,截至本文投稿前還在路上,多的到時候可以慢慢細說。走向其實比起蘭而言要略偏中盤一點,而比起os1beat則是低頻沒有那么優(yōu)質(zhì)。

而另外一個大頭elemento x也是首次參展的新品,跟鑠耳那邊的狀況類似,確實是聲音表現(xiàn)以及產(chǎn)品素質(zhì)很到位的東西,不過走向確實不太符合我的喜好,因此沒留下什么印象。

Ostry:

同樣是沒新品,但奧家在展會上拿出來的這些工程機普遍都非常有意思,但共性都是不會拿出來賣,相當可惜。
這次主要就是這個kc08套殼的一個鍍鈹振膜單元平頭的樣機,總體走向與kc08線有很大差異,總體走向是偏中下盤的暖聲調(diào)塞子,聽著相當舒服,也是這個年代里相當稀少的優(yōu)質(zhì)平頭。
Dunu/達音科:

kima的表現(xiàn)確實比我預(yù)想的好不少,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封繪二斥元扣印象分,總體是個偏中上盤但略微兩頭翹的塞子。跟之前提到的he10都一樣是699的定價,走向上有所區(qū)分,也同屬于該價位比較優(yōu)質(zhì)的選擇。
NF audio/寧梵聲學(xué):
因為nm2+/na2+的聲音實在是讓我很失望,所以其實那兩個產(chǎn)品后續(xù)的一系列新品我都沒怎么關(guān)注。但是據(jù)盒中盒數(shù)據(jù)來看貌似是銷量都相當好,好到有點夸張的地步。

NA3確實是比較出色的水品,比起na2以及nm2線的產(chǎn)品來說聲音都均衡細膩不少且總體單元素質(zhì)與前兩者幾乎是同一水平,但是售價這次卻便宜很多。
ra10的外觀確實是挺奇葩的,也挺吸睛,聲音偏中上盤但是比較耐聽,體積也很討喜。就是唯獨售價倒是讓我意想不到,一定程度上是聽完前幾家成慣性了,自然而然以為也會是個售價100-200的塞子,結(jié)果倒是快三百塊,這么一看就確實是有點不太值當了。
Simgot/興戈:
我最感興趣的肯定是最近討論度很高的ea500。
實際聽下來,很失望,相當失望。
聲音在亮刺的同時又非常薄,完全不是我能接受的聽感。

QDC:
新品是售價2k左右的Folk.
從名字里也可以推斷出來大概是個什么動靜,實際表現(xiàn)也確實是一條偏中下盤的塞子。聲音偏暖且低頻烘托出來的氛圍感確實很不錯,但是中頻與中高頻的銜接依然有點小問題。大體上肯定算得上是一個討喜的聽感。

天域聯(lián)達:
就是沖著雅馬哈的旗艦頭戴去的,感覺不知道前端問題還是耳機本身的問題,聲音上總感覺顯得虛且人聲缺乏氣力,信息量跟總體素質(zhì)倒是挺不錯,重量更是絕殺。而且比較有意思一點就是雖然頭梁結(jié)構(gòu)類似于akg那種自適應(yīng)皮帶頭,但是本身留了一段機構(gòu)用于調(diào)整松緊,外加重量確實相當輕,沒有佩戴壓力且佩戴舒適且不用擔心頭梁壽命問題。



希望能延續(xù)一下雅馬哈耳機打一折的傳統(tǒng)(((

其他趣聞:
1.谷津這次是請了倆原神coser,隔壁拜亞疑似是請了一個農(nóng)的coser,這個成分很符合我對當代二次元的想象(
谷津這次甚至直接拿了倆箱子放展廳,給大伙整了一出在耳機展拿箱子單曲循環(huán)外放璃月港的頂級逆天行為藝術(shù)。
所幸,對面是聲闊,突出一個專業(yè)對口。
所以純遭殃的則是同廳的歌德,那個環(huán)境下確實是完全沒法聽。
2.三耳這次依然是在參展之余擺攤賣現(xiàn)磨咖啡,價倒是依然很公道,設(shè)備依然很夸張


3.海帆又被偷了。

4.nf這次展會貌似帶了不少卡祖笛當展會物料,但我忘記拿了,或成此行最大遺憾。
5. fitear收攤時出現(xiàn)的謎之fumo


其實仔細一想,因為疫情原因廣州展其實被延誤了無數(shù)次,而在全面放開之后,原定于2021年的廣州展終于得以順利展開。
2019年是我第一次前往外省生活,剛剛考上大學(xué),對大學(xué)生活抱有無限的好奇。也正是在2019年廣州展上結(jié)實到了不少對我“發(fā)燒”生涯有著舉足輕重的人們。
2023年我第二次來到了廣州展,發(fā)現(xiàn)四年前還有精力體驗一日往返的我被折騰的死去活來。而今年就該本科畢業(yè)卷鋪蓋滾蛋的我也確實不知道未來我干什么事才能不把自己餓死。
我依然記得19年我還是那個會被廣州展陣仗震撼到的小孩,樓上樓下全是聞所未聞的品牌,但是都有著相當有意思的產(chǎn)品。23年的廣州展雖然延續(xù)了此前的規(guī)模,但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小廠倒是被一些新面孔取代了。也不再是四年前環(huán)境構(gòu)成五花八門的年代,這年頭的新廠子哪怕只看出身都大概能想明白為什么有的產(chǎn)品聲音走向趨同性極強。
不過大體上大伙依然都算是熬過了那段相當微妙的歲月,而廣州展上也確實看到了不少有意思的東西,這倒是這四年來逛展最大的收獲了。

感謝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