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解說文案(6)
風(fēng)微夜幕小窗前,燭影飄搖入未眠。
墨疏辭成雷雨勢,霆驚可否裂霾天。
目斷垂云徒北望,初生一念萬思牽。
滔滔惡浪掀天涌,老死空骸海角邊。
?
辯證法是認(rèn)識事物的重要方法
辯證的思維也可以看成是
防止我們走向非此即彼的思想鋼印
?
但有時候辯證法被機械的理解成了事物總有正反兩面
甚至被庸俗的理解為
事物的好必然對應(yīng)壞
人人夸就必然有值得指責(zé)的地方
大眾的觀點肯定需要標(biāo)新立異來矯正
?
我們必然經(jīng)歷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認(rèn)知之路
但絕不應(yīng)把這樣的曲折前進簡單得看成
把是說成否
把對說成錯
當(dāng)一個事物成為了一個精神符號
它的抽象性就不可避免
?
對海瑞符號化的高度濃縮并不是錯誤
但僅僅就這個符號展開固有印象的爭論
不會對我們的認(rèn)知有所提高
好的影視作品應(yīng)該去把人物打散
讓觀眾自己去提煉
而決不能往臉譜化的方向去塑造
道理從來是自己領(lǐng)會出來的
不是誰灌到腦子里的
?
?
大家好我是謝玄
一個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UP
我們今天來講第六集
?
先提一個細(xì)節(jié)
在小說里
是先寫了高翰文見嚴(yán)世番
再寫的裕王府議事
而電視劇中第五集是先裕王府議事
中途插入了嚴(yán)府的戲份
然后到第六集開頭
又切回裕王府里
?
鏡頭交錯是影視劇的常見的拍攝手法
但實際上劇里和小說在時空也有所差異
?
小說中裕王府議事的時間是連貫的
而電視劇中第五集裕王府議事的時候外面還很明亮
第六集則直接到了夜幕降臨
顯然從第五集到第六集
劇里的時間過去了很久
這可能是拍戲時候的一點小BUG
也可以認(rèn)為是導(dǎo)演為了表現(xiàn)議事時間之長的有意為之
?
實際上我更傾向于后者
因為和小說相比
這幕劇的場景做了精心的布局
裕王府已經(jīng)在院里擺好了瓜果
顯然這是餐后的甜點
裕王府的眾人一邊享用著夏天的西瓜和冰塊
這些在古時候?qū)ΩF人來說
夢中也不一定能見到的東西
一邊討論著淳安建德災(zāi)民的問題
?
我不認(rèn)為這樣的場景是一種“朱門酒肉”和“凍死骨”的對比
導(dǎo)演沒有必要特意用這個鏡頭來批判清流
我認(rèn)為這樣的場景就是一種自然而然
無論裕王這個階級如何的憂國憂民
他們在根上都不會和百姓真正的同乘一條船
這種不可能性不是人性的高尚所能改變
是階級劃分的必然
?
?(2:45)
不知道裕王的這個臺詞有沒有借鑒當(dāng)年的三國演義
諸葛亮不是能招來的
海瑞也絕不是現(xiàn)成就叫的來的
?
(3:12-3:48)
這段話的高屋建瓴在于
從百姓的層面去論述江山的安危
李世民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還是把國和民分開了
這是一種精英視角
而海瑞更進一步
民即是國
社稷和百姓本是一家
不過是母與子的關(guān)系
?
金庸寫令狐沖的時候
偏偏先用儀琳的視角展開
同樣大明寫海瑞的時候
也先從清流的視角展開
既從形式上用了側(cè)面描寫
頗有千呼萬喚始出來之感
更有從內(nèi)容的側(cè)面贊譽
借清流之口極夸海筆架
?
(4:49)
以動機奪人心
孰能免之
海瑞的孝固然是史實
但忠是為國
出于公
孝是為家
出于私
強調(diào)海瑞的孝其實也是去為海瑞后來無法顧家做一個注解
海瑞從不是一個為國棄家枉顧親情的怪物
他的選擇是取舍以后的難以兩全
強調(diào)海瑞的孝
為的是體現(xiàn)他之后的為公
也為了給海瑞加上批評者從來都忽略的“人”氣
?
這一幕小說并沒有
清流有志向
卻只能做個裱糊匠
手里的戶部也只是個空殼子
胡宗憲再實干
到底不是頂層的那個人
(8:18)
雖有旁人論短長
到底幾人知心腸
?
張居正的高帽雖然文采斐然
但海瑞真的會為這“和氏”“寶劍”的稱贊激動嗎
張居正這段話的關(guān)鍵
是切中了海瑞最關(guān)心的兩個地方:
“大旱望云霓”的百姓;
海門香火的延綿
以前命題作文有個很經(jīng)典的材料
鐵棒無論如何也捅不開鎖
鑰匙卻能輕易打開
心扉如門鎖
也只有找到了人心的點
才能解開心里的結(jié)
?
這里提一個細(xì)節(jié)
小說里
張居正念完這段話
裕王第一個叫好
李妃卻是眼睛里笑了
透露出一個女人對男人才華的仰慕
電視劇中去掉了這個鏡頭
裕王畢竟是個老實人
(10:08)
記住這句話
我們放到以后再看
?
海瑞終于出場了
大明王朝整部劇都用了一種極其冷冽的視角
和不帶溫度的筆觸在講這個故事
幾乎對任何人都用了一種白描的手法來鋪陳
而一出場的鏡頭就帶有導(dǎo)演編劇個人情感的
唯有海瑞
?
?
這幕與女兒嬉戲的戲是電視劇加的
小說沒有
這場戲是我個人認(rèn)為加得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也是最畫龍點睛的一幕
對此時的海瑞來講
他已放棄了兼濟天下
但他做到了獨善其身
對于一個外物與我何加焉的人來說
他實現(xiàn)了個人層面的追求
清流的這封信
如果可以看做是替淳安建德百姓寫的求救書
從某個角度來講
也是海瑞整個家庭的絕命信
?
海瑞要拯救蒼生
就偏偏不能放過自己
劉和平說海瑞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獨者
在自己的精神中蓋了一座牢房
他和嘉靖一樣
都是精神的囚徒
但海瑞本可以不進那個牢房
本可以永遠(yuǎn)的山花爛漫下去
?
每次打腹稿到這里的時候
UP總是忍不住司馬青衫之狀
海瑞可憐過天下蒼生
可那么多封神的贊譽之下
是否曾真有人可憐過海瑞
?
所以我認(rèn)為
這一幕的開頭
不僅僅是對海瑞眼下生活的溫柔描述
更是一種日后的殘酷對比
也是導(dǎo)演考慮到野史流言乃至這部劇中某些觀眾對海瑞的中傷
提前打了一劑預(yù)防針
為某些人口里那個符號化乃至怪物化的海瑞
提前噴滿了煙火氣
海瑞從來都是人
活生生的人
?
?
海母的形象固然有所爭議
但很多對海母的批判我覺得稱得上叫難以理喻
海母固然有不近人情乃是頑固古板的一面
但若沒有海母這鐵一般的家教
如何鑄造一個銅豌豆般的海瑞
?
有時候人的喜好就是很奇怪
無數(shù)影視劇乃至動漫小說里
古板脾氣的形象加上之后透露出的正義屬性
甚至是在反派中加入一些爛俗的人性成分
就能引來無數(shù)的理解乃至推崇
偏偏海瑞和海母
因為所謂的“不通人情”
要活在很多人放大鏡的批判之下
?
海母對海瑞的不滿很容易理解
傳宗接代是封建社會下
家長的第一工作重點
也是下一代的第一責(zé)任
海瑞只有一女
又要投身浙江的事情
即便在子嗣觀點淡如今日的此時
埋怨也是人之常情
?
我很喜歡海妻的選角
海妻本是大家閨秀
嫁給了海瑞淪為灶下婢
所以她身上既要有曾經(jīng)大家閨秀的影子
又要有被貧苦生活折磨成丫鬟的形狀
這兩點在海妻身上都體現(xiàn)的很好
既有端莊的氣質(zhì)
皮膚也早已失去了曾經(jīng)白嫩
?
我不認(rèn)為海妻是封建禮教下的失去自我
而是一種為愛的委曲求全
海妻未必能如海瑞一般的懂得天下大義
但她心里對丈夫有理解和支持
讓海女給海母送荷葉米粑
既是后輩對長輩的至孝
也有夾在中間做媳婦的如履薄冰
更有海妻想借此機會幫海瑞爭得海母松口的用心良苦
即便面對德行高如海瑞者
我認(rèn)為海妻也絕對堪稱“配得上”
?
(13:17)
注意這個鏡頭
直如海筆架
在家庭里也會有如老鼠見貓的時刻
這個有些好笑的場景
一直在傳遞一個信息
海瑞是人
是個人
?
(14:06)
相敬如賓?
相顧無言?
導(dǎo)演并沒有避諱這種性格家庭里藏有的不幸
但如果因此而替誰喊冤
未免把海瑞家庭中的任何人看小了
有人說海家和海母的戲份太多
我認(rèn)為這是導(dǎo)演在整部劇結(jié)構(gòu)上的一種互文
某種程度上講
嘉靖就像天下人的海母
海母就像海家的嘉靖
?
(15:00)
海母不僅有身為權(quán)威的執(zhí)拗
甚至在不喜歡套話喜歡直指問題方面都和嘉靖相似
這是怎樣巧思之下的結(jié)構(gòu)映襯
讀不懂海母
也不會讀懂嘉靖和朝堂
?
海瑞再次和海母談起了土地兼并
我這里有一個更現(xiàn)實的引申
但考慮到本篇是海瑞的出場
就不過多的把筆墨分散
這個不和諧的引申留到以后再講
?
(16:21)
這里注意細(xì)節(jié)
海妻唱的是一首童謠
歌詞說得是什么都歇得
只有阿母歇不得
其實這首歌就是海瑞一家的映照
妻子海母持家歇不得
海瑞為了朝堂和黎庶
也歇不得
?
(17:03)
海母這句話很平常
也很值得深思
平日里縣衙就代表朝廷
如今官府不貸糧
似乎官府又不代表朝廷
很多戲文都有“皇帝是好的奸臣念歪了經(jīng)”的思路
那么到底誰才代表朝廷
同樣是官府干的
什么事是朝廷讓官府干的
什么事又僅僅是官府自己干的
?
(17:51)
海母這句話其實觸及了一個海瑞內(nèi)心回避的問題
既然清流在朝廷上
為什么他們要海瑞去爭
海瑞雖然是教諭
其實現(xiàn)在仍然算是政治素人
他對朝局對天下的認(rèn)識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顯然現(xiàn)在的海瑞還沒有意識到真正問題
所以海瑞面對海母的問話也不知如何回答
?
這幕戲還有一個我個人的體會
就是海母這句帶著埋怨口氣的話
其實是海母心里松口的表現(xiàn)
海母性格強勢而不容反駁
在海家又有絕對話語權(quán)
這樣的長輩往往即便被說動了
也不會馬上改口同意
而是是會帶有著一種指責(zé)似的松口
“這么多大官不去爭,要你一個小知縣去爭”
就隱含了好吧好吧那你去爭吧的意思
不知道諸位有沒有在父母那里體會過這樣的場景
?
(18:30)
這句話其實同理
可以看出來海母的語氣越發(fā)柔和
這就是一種心態(tài)轉(zhuǎn)變
藝術(sh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我們現(xiàn)今很多所謂的“藝術(shù)”連生活的本質(zhì)都沒有摸到
就開始脫離生活
而大明王朝恰恰體現(xiàn)了生活
它的每一幕都那么妥帖
就好像不是在演
而是真正發(fā)生過一樣
?
海母洗地的場景我本以為沒有可以贅言的地方
但在我第N次拉片的時候想到了一點
海母在和海瑞深談以后終于認(rèn)同了兒子的想法
于是又和海瑞一個提桶一個澆地
很顯然
海母重新讓海瑞提桶
表示海母對海瑞決定的認(rèn)可
?
歷史上嘉靖把嚴(yán)嵩視為最大心腹
不僅僅朝堂之上的事交給他
還把煉丹的事也交給了他
只有有資格替嘉靖煉丹的人
才真正的能成為嘉靖的自己人
而海母洗地某種程度也可以與嘉靖煉丹看成一種映照關(guān)系
能為海母洗地的人
才是海母心里的自己人
?
當(dāng)然這樣的細(xì)節(jié)沒有意義
甚至很可能只是我的過度解讀
大家姑妄聽之即可
?
第二天離別的戲與小說也有所出入
小說里海女是睡在房里忽然醒來
喚住了海瑞
這固然也是一個不錯的情節(jié)
但與電視劇比
我認(rèn)為是優(yōu)秀到封神的差距
?
(21:35)
海女這無意識的一拽
是整個家庭對海瑞最后的不舍
腦額青筋綻出
手里緩緩愛撫
最后稍加用力的一扯
是海瑞做的最后割舍
海妻的這一哭
既有委屈
更有不舍
正是
執(zhí)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
(22:56)
海母這一嘆如塵埃墜地般輕微
海妻這一望似白駒過隙般短暫
海瑞這一步步的頭也不回
卻有轟然墜地般的堅定不移
?
我這里想說一句可能是整部解讀里
我個人最主觀的話
讀出師表不哭者其人不忠
讀陳情表不哭者其人不孝
見此景心無所慟者
其人不仁矣
?
錢鐘書曾說
夸一個女人有才學(xué)
好比夸鮮花在稱上有白薯的斤兩
這部劇里如果僅僅是夸海瑞清廉忠直
那我也大有此感
面對廈之將傾
海瑞拿出的雷霆手段
絕不是一個清一個直所可以涵蓋
海瑞的“勢”與“術(shù)”究竟是如何堪稱神劍
我將在之后繼續(xù)解讀
喜歡這個視頻請為我點贊投幣
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