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禮服 —— 圓領袍,大喜的日子要穿它!
漢服禮服 —— 圓領袍,大喜的日子要穿它!
圖文來自:原創(chuàng)?漢服學社 ?Matthew
特別聲明:本號本號除原創(chuàng)文章外,其余文章均為原作者觀點,發(fā)布主要是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注:本系列所有形制的信息選擇皆會根據(jù)史料研究結果和市場流行趨勢進行適當?shù)恼{整和取舍,無法做到面面俱到,請讀者理解。
之前的男裝推文中咱們盤點了便服和常服以及端午的吉服,這一期就看一下在盛大隆重的場合里的男裝禮服穿著吧!在眾多傳統(tǒng)禮儀場合當中,用到最多的一款禮服套裝就是烏紗帽配圓領袍了。






圓領袍烏紗帽穿搭。
來源微博:@明華堂;@魚湯傳統(tǒng)服飾;@禮樂嘉謨
模特:@Hanson_漢鑫;@不才之木才;
@禮樂嘉謨;@柿子菌stargazer
【結構與歷史】
烏紗帽,是明代效仿唐代幞頭的一種首服產物,其造型高聳端重,帽后插兩翅,平直且寬,多為方形或橢圓形,可以說是穿著圓領袍的標配。作為中國眾多首服的鼻祖,我們在之前的追劇系列《宋仁宗公服》中對唐代幞頭也有過簡單的介紹。

明 烏紗帽,山東曲阜孔府舊藏傳世品
圓領式服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在唐宋時期已經被用于官員們的正式服飾,明代時的圓領補服為官員常服,后來也被用作普通百姓的禮服。圓領袍,又稱盤領,上下通裁,右衽、大袖。衣身自腰部以下開衩且縫綴外擺,衣長至腳踝。




明代畫像中的圓領補服。來源網絡
圓領袍的紋樣裝飾除了素色之外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在胸背兩處縫綴品級或節(jié)令補子,二是飾以云肩、通袖襕和膝襕。前者多見以補子紋樣的不同來劃分文武百官和等級的不同,后者則更多用于節(jié)慶吉服即常禮服,或朝廷對官員以及屬國國君的賞賜。


明 單鶴補如意云紋赤羅袍,山東博物館藏

明 紅地織金妝花紗云肩襕袖蟒袍,山東曲阜孔府舊藏傳世品
【場合與搭配】
圓領袍作為正裝禮服,其屬性不同于便服和常服可以多場合隨意搭配,歷來都有著嚴格規(guī)范的穿著禮儀。禮儀性服飾如果你平時穿出去逛街,那就不要怪路人對你指指點點了。
圓領袍在今天適用的場合包括但不一定局限于:婚禮、大型壽誕、筵宴等,前提是:你是當事人且條件允許。用色可以不拘,大多以穩(wěn)重大氣顏色的暗紋面料為底,婚禮多用大紅色,面料可以視氣溫和你的經濟狀況決定,補子的紋樣也可以脫離品級制度按照個人喜好制定。


左右滑動食用更多狗糧


圓領袍在當代傳統(tǒng)婚禮中的應用
來源:重回漢唐漢服店;微博@fu_gong
穿著圓領袍時內搭應穿著貼里、褡護或直身等內搭來襯出外袍端重的輪廓。同時搭配烏紗帽,婚禮時則在烏紗帽兩側簪花。腰間束革帶,帶板材質和紋樣可以視你的經濟狀況制定。腳穿烏皮靴。
【附:內搭】
以下款式為傳統(tǒng)明制男裝通用內搭,也可以作為私人場合的單獨穿著。視場合、天氣等情況可以進行靈活的搭配和面料選擇。
交領短衣:交領右衽,兩側開衩。窄袖或直袖,衣長及臀。
褂子:直領對襟,兩側開衩。直袖、短袖或無袖,衣長及臀。
衤旋子:打褶短裙,前后常用馬面褶。群腰兩端綴有系帶。長度及膝。常穿于袍服下作襯,也可穿于外層,以取古人“下裳”之意。
袴:寬褲腰,宅褲腿,褲長隨穿著者需要而定。褲腰處綴有系帶。

男裝內搭。來源:尊周承明手冊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相似的款式,就持續(xù)關注我們將來的推文吧!
參考資料:
山東省博物館. 斯文在茲: 孔府舊藏服飾. 濟南: 山東省博物館,2012
[明]李東陽《大明會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擷芳主人《大明衣冠圖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文章內容或存在不足,歡迎讀者批評指正。圖片版權歸相關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當煩請告知。轉載請注明出處。
你的衣柜中是否有一件圓領袍呢?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