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語言的天津孤獨癥孩子,我們能做些什么
見過很多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來面試,孩子的表現(xiàn)各種各樣,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的孩子有這樣一個特點:沒有語言?;蛘哒f運用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問我相同的一個問題:我該如何讓我的孩子說話?
其實回答如何讓孩子說話,不如我們先來想一想,這些沒有語言的孩子們,在孩子們說出語言之前,我們能做些什么?或者說我們需要怎么做?

一、模仿動作和聲音
首先我們來說模仿的重要性。很多家長都不理解,我的孩子不會說話,你們不教他說話,為什么每天都在教他做這些動作,這些有什么用呢?
我們要先理解模仿的意義。所有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能學到很多東西,比如怎么用手機,怎么寫字,怎么畫畫,包括怎么說話,這些我們是怎么學會的呢?都是模仿來的,向他人學習的,看一看別人是怎么做的,然后我們像他一樣,然后學會了一項又一項技能。
所以說模仿是我們學習任何一項技能的最基礎的能力,那同理,語言是一項溝通的技能,學會如何開口說話就要先具備模仿能力。很多沒有語言的孩子模仿能力就比較差,所以我們要從最開始的粗大模仿開始幫助孩子建立模仿的能力和意識,讓孩子能夠觀察我們的動作,模仿我們的動作。

但是模仿又是相互的,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們可以先去模仿孩子的動作和聲音,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很有意思,我推車,爸爸也和我一樣推車;我把車推翻了,媽媽也把車推翻了……甚至可以模仿孩子發(fā)出的各種不同的聲音,當下孩子發(fā)出的聲音很可能是沒有意義的,這個沒有關系,我們?nèi)ツ7潞⒆拥穆曇?,孩子會認為有意思,會更多的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二、產(chǎn)生新的動作和聲音
那第一個建議是去模仿孩子的動作和聲音,是我們跟著孩子的能力,跟著孩子的動作而改變我們的動作。那作為父母或者說引導者的我們,也要有自己的動作和聲音,但是我們產(chǎn)生出的新的動作或者聲音也是要根據(jù)孩子的能力來設定的。
孩子能做把積木搭起來的動作,那我們產(chǎn)生的新的動作可以是把積木推倒,或者把小汽車搭在積木上,而不是做一連串的很多的動作。孩子能發(fā)一個“啊”的音,那我們產(chǎn)生的新的音就要也是一個音,而不是很多個音的詞組;孩子能夠發(fā)“丫丫”這兩個音,那我們產(chǎn)生的新的聲音也是類似的“啊啊,嗚嗚”這樣在孩子能力范圍之內(nèi)的聲音。

在第一步,孩子有了模仿他人的意識和能力,我們循序漸進地產(chǎn)生了第二步的動作,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加了新的動作或聲音,這樣也同時增加了孩子的互動性,和對人的關注度,這樣更有利于孩子說話的意識和能力。
三、非語言溝通
給家長的第三個建議就是非語言的溝通,很多家長會把重點放在使用語言溝通上,從而忽略了非語言溝通。其實我們想一想,在我們成人的生活當中,其實除了語言溝通,很多時候都是使用非語言溝通的,比如有時候讓別人拿東西,我可能不會說話,但是我會使用手勢和眼神讓別人幫我拿東西?;蛘呶蚁胱寗e人看手機,我會沖著這個人晃一晃我的手機,示意他看手機。再或者我想讓對方過來,我使用手勢讓他過來,對方就能明白我的意思并向我走來。

所以說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了對于非語言溝通的使用,非語言的溝通包括文字,圖片,手勢,眼神……對于孩子來說也非常重要。所以在孩子沒有語言的時候,我們要重視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會發(fā)現(xiàn),沒有語言的孩子會有很多問題行為,比如得不到滿足就哭鬧,家長很苦惱,其實我們?nèi)绻匾暳朔钦Z言溝通的培養(yǎng),孩子會用手勢和眼神表達自己的需求,用正確的方式表達需求,這樣更有利于孩子們對于語言的理解。畢竟有了理解才能有表達。
我理解家長們的焦急的心里,但是這里給了家長三個建議,也希望對于家長有所幫助,我們共同努力,希望孩子們能早日開口,說出好聽并有意義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