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影、雅閣成阿喀琉斯之踵,高銳的廣汽本田被逼進“八角籠中”
5783、4526、4463、7863、10027、14536......開頭列一連串數(shù)字,并不是讓你解題,而是想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訴你皓影在過去六個月的銷量成績。
這份成績是什么概念?加起來差不多和6月份的比亞迪秦PLUS一個水平。

看到這,廣汽本田該破防了:爺引以為傲的門面擔當,半年KPI居然只相當于比亞迪一款車的單月銷量,難道“七座設(shè)計”、“加長軸距”、“第四代i-MMD混動系統(tǒng)”都不香嗎?
對于皓影,我的印象還停留在中保研事件里:因為在25%偏置碰撞測試中出現(xiàn)A柱彎折,加上后來一系列羅生門劇情,2020年皓影一度處在風口浪尖。
說好的“一車傳三代”,你居然默默背著我偷工減料?
后來為了打消公眾疑慮,皓影在次年自愿送檢C-NCAP。戲劇的是,哪怕在“五星批發(fā)部”,皓影依然表現(xiàn)不佳,被官方蓋棺定論“較多的侵入會對駕駛者的骨盆存在傷害風險”。

合并兩個同類項,問題就出來了:為什么皓影屢戰(zhàn)屢???
嚴格意義上,皓影屬于中國特供車,原型是全球車CR-V,在結(jié)構(gòu)方面,皓影與海外版CR-V基本保持一致。
海外版CR-V在各類碰撞測試中并沒有相關(guān)情況,甚至連A柱都沒有太多形變。
同源車型卻有不同表現(xiàn),唯一的解釋就是“作為中國特供車的皓影在車身及材料上減配了”。這也就是為什么,當初懂車帝操持的“皓影VS威蘭達”會出現(xiàn)前者安全性能完全被后者碾壓的社死場景。

究其原因,皓影輸在了鋼材強度,畢竟這玩意兒直接關(guān)系到車架的剛性和抗扭轉(zhuǎn)性。所以,廣汽本田才會后知后覺地在全新皓影身上采用品牌最新的Honda Architecture架構(gòu),目的就是要提高車輛的車身抗扭剛性。
攤開來看,首次應(yīng)用的結(jié)構(gòu)粘合劑、10個安全氣囊、1500MPa熱成型材料等,本質(zhì)上也都是一種功利性選擇。
既然亡羊補牢了,皓影為什么依舊賣不好?

關(guān)鍵在于“動力”。皓影燃油版車型標配1.5T發(fā)動機+CVT變速箱,這是個很容易走入極端的CP組合,喜歡的人謂之“技術(shù)成熟”,不喜歡的人Diss“性能老舊”。
說實話,燃油版的賬面數(shù)據(jù)確實一般,如果皓影定位家用SUV,或許還能看,但廣汽本田給的Title是“城市SUV”,為表決心連車頂行李架都給省了。
嗯......“又菜又愛玩”說的就是這了。
至于混動版本,紙面實力是好了一丟,但也還沒到強勁的程度,最大的利好就是油耗可圈可點,可惜敗在了“性價比”三個字上:20萬起售的定價策略,用戶完全可以有更多替代選項,諸如比亞迪宋PLUS新能源,要知道人家無論在售價還是配置方面,都領(lǐng)先皓影不止一個維度。
用黑粉最喜歡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皓影德不配位,壓根不像一款20萬級緊湊型SUV該有的樣子”。

可能廣汽本田至今都沒搞明白,中國汽車市場里緊湊型SUV車主是很難伺候的一群人:低價車看不上,BBA買不起,偏偏可以對處于中間地帶的緊湊型SUV抱有無限期待,包括外觀、內(nèi)飾、配置、空間、動力、油耗、保值率等。
必須承認,早期因為德系車和美系車的缺位,日系車趁勢而入還躺賺了挺久,某個時期,日系車是配得上“靠得住,開得起,賣得掉”這9個字的。
但,日系車企的服務(wù)態(tài)度就好像渣男的嘴——到手就變。舒服日子過久以后,日系車接連暴雷,先是日產(chǎn)CVT 變速箱故障,后來豐田、本田跟著出現(xiàn)了大面積機油乳化事件。
回到皓影身上,時至今日,“汽油箱異響”、“變速箱頓挫”等老問題依舊頻繁出現(xiàn)。有時候我還真的懷疑,廣汽本田“為用戶提供高品質(zhì)、高安全性、高環(huán)保性的汽車產(chǎn)品和服務(wù)”的宗旨到底是說給誰聽的。

當然了,5月和6月皓影的銷量已經(jīng)回暖,甚至破了“萬”臺大關(guān)。
難道消費者終于“開竅”了?
并不,我傾向于認為這是皓影混動車型的功勞,因為銷量逆轉(zhuǎn)的時間點剛好卡在混動車型上市之際,歸根結(jié)底還是第四代i-MMD混動方案的功勞,情懷和名氣是可以幫銷量加分的。
壞消息是,可能持續(xù)不了太久。
第四代i-MMD混動方案的熱效率還是普通了些,況且它是靠中央傳動軸實現(xiàn)四輪驅(qū)動,不如豐田、魏牌、比亞迪等友商,后者們都是用的電四驅(qū)解決方案,響應(yīng)快還不會稀釋前橋動力輸出。

皓影并非廣汽本田唯一的阿喀琉斯之踵,雅閣也是。
前兩個月,雅閣的銷量還徘徊在2.5萬臺,到了6月,直接跌到9184臺。巧的是,雅閣銷量走勢逆轉(zhuǎn)的時間點和皓影高度一致,都是在新車型上市之際,只不過一個向上、一個向下。
雅閣突然跌落神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原罪之一就是“外觀”,老款雅閣是典型的運動Boy,新款直接變成了油膩中年大叔,整個一臺“大號思域”。最終,新款雅閣既沒了之前的大氣,也丟掉了宜商宜家的屬性,這勢必勸退不少潛在消費者。

換句話來說,曾經(jīng)被年輕人供養(yǎng)起來的雅閣,背叛了衣食父母。然后,蒙迪歐、邁騰之流就坐享其成了。
原罪之二就是“引入了插混版本”,電池的加入極大侵占了后備廂空間,這到底后排用戶的乘坐體驗大打折扣??紤]到比亞迪DM-i珠玉在前,連內(nèi)飾、配置、性能、耗能也一并不占優(yōu)的雅閣對消費者來說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在中國市場征戰(zhàn)多久的日系車,轉(zhuǎn)換到新能源賽道后似乎總呈現(xiàn)出一種水土不服的既視感,廣汽本田想要去迎合消費者,但多少用錯了力,否則新款雅閣就不會出現(xiàn)反向漲價的騷操作。

巧的是,廣本還是后知知覺,給悄悄打了折扣。只是面對凱美瑞、君越、比亞迪漢DM-i冠軍版等競品,雅閣的補救措施有些太遲了,再加上雅閣過往的“發(fā)動機漏油”、“底盤異響”等硬傷,賣得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廣汽本田暫時不會謝幕,但它亟需一位身披金甲圣衣、駕著七彩祥云的蓋世英雄來改寫故事走向。作為扎fit人,高銳猜中了故事的開頭,卻猜不中結(jié)局。
江湖車評:
2023開年至今,廣汽本田都深深陷于銷量下滑的快車道無法自拔,從皓影、雅閣到飛度,叫得上名字的明星產(chǎn)品無一例外都被市場冷落了。也就是說,掌舵的高銳當下有些四面楚歌,當廣汽本田在燃油和新能源市場雙雙失去話語權(quán),留給高銳的時間就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