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窮人終難成為富人,大部分人都會越忙越窮!
作者|李云飛 來源|原創(chuàng)
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在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扶貧的經歷過后,提出了一種觀點,那就是窮人之所以窮,往往都是因為他們過于勤奮。
他們認為,那些長期陷入貧窮的人,雖然說他們很勤奮,但是這樣卻并不能讓他們變得更加富有,即使你給他們一筆錢,他們的運用方式也會導致最后的結果往往會是破產,從而讓自己長期陷入貧困狀態(tài)中。
我們分析下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別,不難看出這個社會分為三種人:第一種人,身勤腦不勤的人是拙干家;第二種人,腦勤身不勤的人是思想家;第三種人,腦勤身又勤的人才是真正的實干家。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所說的越忙越窮的人,是屬于第一種人??纯茨阌质菍儆谀姆N人?

第一種、身勤腦不勤的人
越忙越窮這句話說得不無道理,我們經常會聽到大家說我很忙,我沒時間,搞得他好像比總理還要忙似的,結果是越忙越窮,忙也成為了窮人最好的一種自我安慰。
但是我要告訴你99%的應酬都是無用的,99%的社交都是無效的,不相信的話5年以后你再回頭看看當下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明白了。
所以看似很忙的我們其實大部分時間都在做著無用的事情,不懂得去規(guī)劃,不懂得去思考,就會讓我們陷入到一個惡性循環(huán)當中,我們越忙,我們就越沒有時間去思考,我們越沒有時間去思考就會讓自己越忙。
螞蟻很忙,一天都停不下來,到最后最多也只能解決個溫飽問題。
所以哈佛大學教授所說的,越忙越窮不無道理。
勤奮是我們的優(yōu)點,但千萬不要變成我們窮人的缺點。
想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那就是我們要適當地停下來好好思考下我們的方向,我們的目標,我們的計劃,我們想要的結果,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窮忙。

第二種、腦勤身不勤的人
有些人是晚上總有千條路,白天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原路。
這類人都屬于腦勤身不勤的人,說好聽點是思想家,說難聽點就是空想家。你說他們不聰明吧,他們比誰活得都明白,你說他們活得好吧,他們活得比誰都寒酸。
這種人是書白讀了,老師白教了,父母白養(yǎng)了。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很聰明,很明白,也很有智慧,就是生活得一塌糊涂,結果是智慧輸給了行動。
想要改變這種人,只能是斷了他們的后路,然后放到開水里燙一燙。

第三種、腦勤身又勤的人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第三種人。不是說嗎?你勤奮,別人比你更加勤奮,更要命的是別人不但比你勤奮,還比你有智慧。
李嘉誠是香港首富,他的成功來自于他的智慧,更來自于他的勤奮。李嘉誠不論幾點鐘睡覺,一定會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后起床,隨后,聽新聞,再打一個半小時的高爾夫,然后再去辦公室開始一天忙忙碌碌的工作。
曹德旺是國內的玻璃大王,曹德旺說,幾十年來,我每天工作16個小時,沒有休息日, 每天早上四五點鐘起來,晚上十二點才睡覺,連生病都沒時間,20多年來,我都是昏天黑地過日子,沒有看過一次電影,也沒有休過一次周末。
王健林的作息時間表更是刷爆了朋友圈,工作時間從早上5點到晚上7點,24小時,兩個國家,三個城市,飛了6000公里,簽約500億合同,王健林每天的日子幾乎都這樣忙碌。
這些成功的企業(yè)家,不但比我們忙,還比我們有智慧。所以說,勤奮不一定會讓我們變得富有,但我們想要變得更加富有,我們不但要勤奮,還要有智慧才行。
對比了以上三種人,窮人都是在瞎忙,在忙的途中,我們更要靜下心來思考下我們是否有忙的必要,是否有忙的價值,這才是重點。
你對哈佛大學教授所說的,窮人越忙越窮,這個觀點怎么看呢?你又是屬于哪種人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作者:李云飛,知名互聯(lián)網公司創(chuàng)始人,大型食品連鎖企業(yè)CEO,從事互聯(lián)網及實體連鎖行業(yè)16年,曾被搜狐網、網易財經、騰訊、鳳凰網、中訊網、百度等知名媒體平臺相續(xù)專題報道,擅長互聯(lián)網營銷,連鎖企業(y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