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忒休斯之船
忒休斯之船,我認為是兩個意義搞混了。
一個船慢慢換成新船,老零件全部保存下來,然后組裝起來,哪個是忒休斯之船呢?
這里有個問題,這個船是干嘛的,肯定是用來航行的。那么顯然,忒休斯之船就是那個用來航行的船。
如果從本體說,老零件組裝的船就是之船,船被替換的過程,是忒休斯之船百分比下降的過程,一直到全新的船,那么下降到0%。而老零件組裝的船就是百分百的之船。這沒有任何異議。
問題是之船就是物質(zhì)本身嗎?為什么你叫忒休斯之船,別的就不能叫?因為忒休斯要航行,就需要船,隨便一艘船都可以被他命名為自己的船。這是賦予含義的社會化行為。所以替換而成的新船是忒休斯之船,老零件組裝的船已經(jīng)不再是忒休斯之船了。
舉個例子,一個連隊a,有很多兵,他們依次退伍(甚至同時退伍也一樣),然后依次補充進去新兵。在老兵替換完一剎那,老兵們?nèi)考?,那么老兵的集合是a連嗎,還是新兵那個連是a連呢?
有人會說,老兵集合等于老零件堆一起,沒有組裝成船。那么組裝一下,老兵們也找個場地,按以前結(jié)構(gòu)組成連隊模式。他們是a連嗎?
問題就在于,是誰下令讓他們組成連隊的。如果是原來老上級,那么他們組成的連隊不能叫a連,因為a連番號已經(jīng)占用,他們只能得到新的番號。如果是其他人命令他們組建的,那么他們一樣拿不到a連番號。所以可以說,他們是最像老a連的連了(事實上不是像,而是就是),但他們依舊不是a連。
那么忒休斯之船就可以解決了。
老零件是誰下令組裝的?如果忒休斯去碼頭花錢修船,修船廠得到老零件,那么組裝老零件的就是修船廠,組裝的船就不是之船,因為這艘船在用途上是全新的,他會被重新賦予意義,比如張三的運奴船。如果忒休斯一直留著老零件,然后組裝成船,那么這艘船成了忒休斯之船,但顯然,替換船可以是忒休斯之船之甲,老零件船是忒休斯之船之乙,老零件船再也不是忒休斯之船之甲,但他依舊可以是忒休斯之船。
忒休斯之船擺脫不掉社會意義,不能單純用本體去看待問題。因為在人賦予其含義之前,這些東西是沒有意義和歸屬的?;蛟S在一億年前,組成這些老零件的分子肯定也存在,而非常湊巧的以另一種方式組合在一起,那么一億年后,忒休斯恰好用這些分子組成的零件組裝成船,于是這一堆分子開始有了意義?一億年前就沒有?
或許一億年輕,有個恐龍恰好發(fā)現(xiàn)了這堆分子的組合,當(dāng)時的形狀是一頂帽子,恐龍戴著玩了一個月,并命名它為龍之帽。那么忒休斯之船又算什么呢。
所以一件東西,肯定是必須考慮其社會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