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量大就等于高級感?




現(xiàn)在在一些主機廠的努力,或者通過其他渠道的投入,讓更多的新生摩托車品牌可以直接從大排量車型做起來,而他們也連同設計一起都直接采用拿來主義,將車潦草的包裝起來,新車就此誕生了,我們的摩托車科技,也終于從萬年單缸125cc,一直追到500cc到600cc,還能讓300cc到500cc的車型白菜價,質量還不算太差,這就是進步。甚至傳說中的公升級摩托車也要出來了,排量優(yōu)勢的出現(xiàn)是一些有理想有目標的摩托車廠家的艱苦奮斗的結果,他們的努力彌補了一些排量的空白,隨著400cc~500cc排量的海量爆發(fā),也令一些務實而又有追求的車友在選車時多了一分冷靜,畢竟牌子還是很重要的,就是國產,也是要看牌子,因為拿著5萬元在國產中排和進口入門小排量之間的選擇,就像孤注一擲的賭博,不能再多了,只能相信這一次,同樣他們也清楚的認識到,我們國產目前玩的機器,就是國外幾十年前已經搞過的,而現(xiàn)在我們玩的可能是外國原型機的始祖版本國產化的產物,雖然這些原型機的后代早已脫胎換骨技術超群的在各自主力車型里活躍,可它們的爺爺輩機器拿到國內,還能產生鶴立雞群的效果。機器的確是一款車重中之重的心臟,沒有好的心臟也沒有好車,我們國產發(fā)動機走的,應該就像瓦良格號航母進化成遼寧號航母,再產出第一款國產航母的國產,按照一個模子走下去,終究會出成果的,因為這東西真的很重要。
只要學過設計的人就會知道,任何一樣新東西出來,都是從頭到腳跟進出來的產物,發(fā)動機只是這個產物中的其中一個關鍵的東西,而發(fā)動機的運行特性也要符合那位設計師想要的定位,像設計一款舒適的車就不好放入一款激進的發(fā)動機,而激進的發(fā)動機就該和激進的車型設計相結合,當然一切還包括車架和減震,輪圈和輪胎的搭配,只有將所有元素完全一致的結合,這個產品才能得到升華,而不單純擁有某個名牌配件加身就可以了。設計師會經常跟蹤技術動態(tài),希望用上最佳的搭配。奧地利的KTM能成為越野大師,并且能將產品線做到很細,就連兒童越野車和125小排量都沒有區(qū)別對待過,并沒有認為排量小就可以減得就減。
所以一些國產摩托車廠的老總,可能會舍得花錢投入,專門找外國知名摩托車設計師為自己設計一款好發(fā)動機,但不一定能造出這款車的魂,就是這個道理,就像某測評人說賽科龍RX3還沒有靈魂那樣,我以前也不夠明白,認為一款車還不錯,很夠好玩,夠猛,耐玩,粉絲也多,只要相對的改善粗糙塑料的制造就行,不夠玩過一些進口小排量精品車之后,通過對比就明白,差距的確不是升級機器就能解決的,也難怪為何本田和川崎的小排量摩托車會賣這么貴,也明白為何宗申阿普利亞125和150系列賣這么貴還會得到這么多玩家的認同,這就是純粹的價值。一些合成車廠的投資人作為旁觀者可能也會明白這些現(xiàn)象,就希望盡自己的積極來造出好車,但或者想法是美好的,紙面繪圖和C4D的模型圖都做得很好,可最終以物質構成的東西,哪怕連幾塊塑料件,都值得講究的產物,能不能達到最初所設計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這也就是靈魂的所在,一心兩用設計出來的產物,是不完美的產品,但有些人可能會推搪成現(xiàn)在流行的跨界車型。設計時想要的和玩家使用時變成的,都是兩回事,就像豪爵鈴木的GW250,設計師在初始設計的時候都沒有想過會給人掛上射燈,掛上箱子,給人旅行用。知道DL250和GSX250R的出現(xiàn)才開始做用途上的區(qū)分。
摩托車玩具化是大勢所趨,一車多用的工具車時代會逐漸離我們而去。現(xiàn)在誰不想讓自己的摩托車更加個性、靈動和與眾不同?現(xiàn)在還有哪個愿意被人看自己騎摩托車的樣子就像摩的師傅和快遞小哥?那些仿本田CG125和老五羊125的老廠現(xiàn)在也逐漸不做,豪爵也開始嘗試向玩樂化看齊,具備前瞻性的GW250F運動街車還活著,GW250的標準版就不好賣,鄉(xiāng)土味十足的天劍王和飛致也賣不動。為什么春風NK、貝納利龍、隆鑫300這么火?這就是務實年輕人的選擇。
小排量不等于沒趣味,大排量等于就可以有氣勢,最簡單的對比就是你帶著任意一款摩托車去參加一輪車展會,和各種進口車一起停放,有沒有高級感,哪些是一線,哪些是二線,氣勢一比都能對比出來,有些國產車很有進步,真的不比大貿差,起碼小區(qū)門口的保安看到你的車不會給你奇怪的眼神,所以我還是認為玩具化精品化才有摩托車的生存空間,工具化連電瓶車都拼不過,要玩具化還要精品化。精品化最好通過獨立設計
室,研究減震,或者是車架,或者是研究要添加超前的黑科技,只有這樣一個車廠商才能做得長久??墒俏易顡牡倪€是,當老一輩不干了,新一輩怎么去繼承他們的摩托車事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