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Phigros譜面流速的一點小研究
2023-08-30 21:08 作者:Pigeeeeeon | 我要投稿
很多譜師的譜面或許都曾因為流速而被吐槽,有時過快,有時過慢,然而很多時候譜師都使用了相同的流速值,卻有時顯快有時顯慢,這究竟是為什么? 帶著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如下研究。(初稿,可能有很多漏洞,歡迎批評指正)
首先,研究用到的參數(shù)與基本事實如下:
l——note下落方向上主判定線位置到屏幕邊緣(或note開始可讀時所處位置)的距離(單位:像素)→相同流速下值越小讀譜越難
p——曲目bpm→相同流速下值越大讀譜越難
s——判定線流速值(rpe單位)→值過大或過小都會使讀譜難度上升
以及新規(guī)定的變量“x”,我們將其命名為“讀譜值”
接下來,我們對“x”進行定義
我們規(guī)定:x=sl/p
并規(guī)定標準值:180bpm的10流速下note正常下落750個像素
此時x=10*750/180≈41.67
x值越接近標準值讀譜越容易,不過容錯率很高
實際應用
1.我們可以根據(jù)公式迅速獲得當前讀譜的難易程度
在當前段落將各參數(shù)代入公式即可,對于發(fā)現(xiàn)譜面流速問題很有幫助 2.可以根據(jù)歌曲bpm/主判定線位置/想要的x值等迅速找到合適的流速
根據(jù)公式變形:s=xp/l即可,正常寫譜代入x=41.67即可,比挨個試肯定是要方便的
特殊注意
1.少部分曲目可能bpm過高/過低,導致得到的x值不具備參考意義,可以手動將歌曲bpm*2的整數(shù)次冪直到得到的bpm值盡量位于120~300之間(當然大家寫譜之前應該都會這么做) 2.僅適用于常規(guī)下落情況,如果高強度拆線那么很難得到確切的可讀距離值 3.如果您認為公式有更優(yōu)解,請務必發(fā)在評論區(qū),十分感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