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沙贊!》:很棒,可惜水土不服

2019年迄今為止“開局漲勢”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當屬《雷霆沙贊!》了,不為別的,就因為它在正式上映前獲得了無數(shù)觀眾和媒體的好評,爛番茄和MetaCritc指數(shù)都非??捎^,甚至還成了“蝙蝠俠《黑暗騎士》系列”之后,DC超英電影中最高評分作品。
迫不及待觀影后,我必須承認片子沒辜負大家的溢美之詞,其“年輕態(tài)、少年心”和“情感矛盾、共鳴設計”是它優(yōu)秀的最大法寶……然而,這也是影片未能在國內(nèi)收獲足夠好口碑的癥結(jié)所在。

本文照例不會掉書袋,什么黑亞當、冥思螨我也不了解,只是就電影論電影一番。
?
?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
?
?
在我看來,《雷霆沙贊!》最大優(yōu)點分為一明一暗兩個,其中最明顯也是最吸粉的一點就是元氣滿滿的“年輕感”:它能把你所有的少年時光和天真幻想都帶回來。
試問哪個少年沒幻想過自己成為“天選之人”,獲得神奇的超能力呢?
影片的設計相當“普通”:巫師沙贊的力量越來越弱,快要鎮(zhèn)不住“七宗罪”了,便想找一個年輕人繼承衣缽,結(jié)果繼承人還沒找到,就先被“淘汰者”希瓦納博士找上永恒之巖來釋放了七宗罪,無奈的巫師只得把力量傳給少年比利·巴特森。

但普通并不意味著平庸,放在本片里,這種設計相當實在。有趣的是,當比利來接受“面試”的時候,巫師連測試他的條件都沒有了,只能閉著眼睛強行傳承……這無形中也說明了不存在“內(nèi)心純潔無瑕”的人。
比利確實不是理想中的好孩子,他不斷闖禍,總是從寄養(yǎng)家庭逃走,心中只有自己和失聯(lián)的母親……當這樣一個14歲少年突然有了超凡能力,我們口中的“雷霆沙雕”自然就出現(xiàn)了。
比利和剛結(jié)識的兄弟弗萊迪“臭味相投”,逃課去驗證沙贊所擁有的各種超能力,玩得不亦樂乎。

影片這一部分非常生動有趣,完全符合真實生活里“中二”的少年氣,放電、極速、大力……任何一次發(fā)現(xiàn)都讓他們?nèi)杠S無比,特別是在阻止便利店劫匪的時候——只有不知道怕的小孩脾性,才會在發(fā)現(xiàn)身體“刀槍不入”后讓對方開槍打自己的頭,成年人八成不敢這么玩。
說到這里,就牽扯到了影片另一個不明顯的優(yōu)點:情感設置。
自小和母親走失的比利一直不信任照顧自己的寄養(yǎng)家庭,他不惜逃家二十多次,就為找到心心念念多年的媽媽。

在來到“寄養(yǎng)之家”維克多家中時,比利依然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同齡人弗萊迪看似與他有許多共同語言,可他內(nèi)心里依舊我行我素:偷了弗萊迪的“超人子彈”,嘴上卻說著沒有;回家找弗萊迪分享秘密并一起翹課玩耍,也是希望自己有個伴兒;當弗萊迪拿沙贊的關(guān)系吹牛時,比利又覺得他是在利用自己而棄之不理……
所以,比利和反派希瓦納很像(也格外理解對方),區(qū)別在于,當他期盼已久的母子重逢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樣美好時,他選擇了原本看不上、此刻卻顯得無比珍貴的親情。
我們并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我們能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這就是埋在影片中極具普世價值的觀點。

當比利靈機一動,讓其余五個異姓兄弟姐妹同時成為“沙贊家族”一員的那一刻,我便認定《雷霆沙贊!》是部好電影,它用一個看似神奇的設定,講述了一個平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所以片尾比利等人讓弗萊迪在學校里出盡風頭時,感覺特別爽——我們還是孩子,我們就享受這種人前裝B的痛快!
?
除了上述兩大優(yōu)點,影片在其他方面就顯得有些乏善可陳了。比如反派希瓦納博士的設定和塑造。

其實電影花了不少筆墨去填充這個角色,可相比起原作中“希望拯救身患絕癥的家人而誤入歧途”的光頭大叔,影片里那個一心要得到力量證明自己的希瓦納博士就顯得扁平、單薄多了。
雖然這樣一個“純粹”的反派,用來對付心智只有14歲的比利是足夠了,但放到整部電影,尤其還是“歷來反派出彩”的DC超英電影中去看,總歸有些不甘心呢……
另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則是《雷霆沙贊!》沒有預想中那樣“沙雕”。前期關(guān)注這部片子的觀眾應該不難發(fā)現(xiàn),影片中大多數(shù)搞笑、娛樂橋段,都在預告和片花中出現(xiàn)過了。

例如接受巫師傳承、初試超能力、先無意害人后有意救人,乃至最后的彩蛋等等,難免讓大家覺得《雷霆沙贊!》是部笑果十足的娛樂片……可現(xiàn)實是電影藏起了它深刻、沉思的一面,實際成片氣質(zhì)并非如此,盡管這談不上“欺詐”,但多少還是會讓一些人感覺“爆米花指數(shù)”不足。
此外,限于影片成本和制作格局,電影的特效場面和動作打斗也談不上有多賞心悅目,沒能成為片子的加分項。
?
當然,這些只是小問題,《雷霆沙贊!》在國內(nèi)沒能像北美本土那樣口碑大爆,我覺得主要原因是影片兩個最大優(yōu)點沒有、也無法達成在美國那樣的效果。

首先是真實的“少年氣”。美漫已經(jīng)興起、盛行了大半個世紀,在美國陪伴了幾代人成長,無數(shù)少年、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人都有一個“超級英雄夢”,《雷霆沙贊!》無論是原作漫畫還是真人電影,都算是離夢最近的一次。
“超級英雄”與普通人之間始終存在一種距離感,即便是最“親民”的蜘蛛俠等角色,也無法與此次完全走平民路線的沙贊相比——檢測超能力類型,假裝大人去買啤酒,這種“凡人”到極致的橋段,非常符合老美的胃口。
而我們這一輩人小時候更想成為的應該是孫悟空、圣斗士、賽亞人、美少女戰(zhàn)士或者小魔仙吧……雖然這些幻想本質(zhì)上和成為超級英雄一樣,但論“代入感”還是有不小差距。

在我們的“英雄觀”里,遇到壞人打不過逃之夭夭,也不是英雄所為——當然,我們能理解比利作為一個不滿15歲的少年逃跑是很正常的,可要說會因此產(chǎn)生更多同理心就難了。
最“水土不服”的一點,是我們?nèi)狈τ捌心欠N獨特的家庭環(huán)境土壤。也不知是多少年前的數(shù)據(jù)了,“美國的組合家庭比例已達三分之一以上”,與此同時,寄養(yǎng)家庭的數(shù)量也不遑多讓(類似設定在電影和美劇里隨處可見)?!独做迟?!》中比利的每個兄弟姐妹都是被*****,父母維克多和羅莎也來自于寄養(yǎng)家庭,這種看似奇特的家庭成員結(jié)構(gòu)在美國是有充分現(xiàn)實基礎的,因而觀眾們普遍也會更有共鳴。
反觀國內(nèi)這一代美漫、超英電影觀眾,不少是作為獨生子女成長起來的,即便有兄弟姐妹也不會太多,至于組合家庭、寄養(yǎng)家庭的數(shù)量就更少了……

雖然我們都能看懂、理解影片里那些情結(jié)和感觸,但還遠談不上“共情/共鳴”,少了情懷之力加持,《雷霆沙贊!》在我們眼中自然也缺乏了那份獨特的“光環(huán)”。
即便如此,我依然認為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超英電影,它夠接地氣,也不止于娛樂或深沉——倘若未來同類型電影也能像《雷霆沙贊!》這樣多一些探索和開拓,我是非常樂于見到的。
【也歡迎關(guān)注我的公號“有愛評論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