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學(xué)|初探北周文王碑
這次游學(xué),我們一群人步行前往北周文王碑,途中老師為我們介紹了許多碑文的知識。北周文王碑摩崖造像位于龍泉驛大佛村山上的一塊大石頭上。龍泉山有很多的大石頭,而這塊石頭被稱之為“天落石”,古人們認(rèn)為這塊石頭是從天上掉落凡間的,故稱“天落石”。

? ? ?進(jìn)入大院后,映入眼簾的是成蔭的綠樹,正午的陽光穿過樹枝撒到院子里,一束束光落在野草小花上,抬頭迎接的是暖風(fēng)。大院中間有座池塘,池塘中雖渾濁,赤紅的魚兒卻點亮了色彩。雖然早已入秋,但這座大院卻似乎不情愿,另有架子上掛著的雞鴨魚肉,告訴我們其實大院早已準(zhǔn)備入冬。

? ? ?看碑的老人姓肖,年事已高、腿腳不便,我們便圍在他身旁,聽他把這石碑的故事細(xì)細(xì)道來。從1968年起,肖爺爺就看守在這里,那時候他也不知道要守多久,而這一守,就是50年。肖爺爺也從一個風(fēng)華正茂的年輕人,守成了一個年高體弱、行動不便的拄杖老人。在這看守文物的50年間,這個千年古碑再也沒受到大規(guī)模破壞。肖爺爺?shù)拈L久堅守也沒有被辜負(fù),在2013年,北周文王碑終于被評選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到今天,肖爺爺仍在守護(hù),只是這次不只是他一個人了,更多的力量站在了他的身后。

? ? ?前路漫漫,春花夏蟬,秋葉冬雪,總有那么一群有責(zé)任感的人,他們守護(hù)著我們度過每一年,卻將記憶埋在年輪中,從不翻閱,即使冬雪融化于春花,夏蟬消失于秋葉,一年復(fù)一年,始終不變。

? ? ?我們此行尋找的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就在大佛坐像的背后。我們轉(zhuǎn)到佛像背后,一塊巨石進(jìn)入眼中,巨石上有碑文,有摩崖造像,東壁上的北周文王碑高2.44米,寬1.24米。我想石碑上的文字應(yīng)該多次被人粗暴地拓碑,因此留下了墨汁痕跡。眼前的古碑?dāng)?shù)不勝數(shù),石刻是最先被我們看到的,上面雕刻有太上老君和佛祖像在中間,兩邊各有4個侍女真人守護(hù),門口有兩位金剛,他們依然被敲掉了頭部,令人惋惜。我在這些石像上,看到了文化的包容性,老子和佛祖竟然同時受到了尊崇,沒有宗教的隔閡。可是為什么沒有孔子呢?這個問題徘徊在我心間,無人可解。在石刻中,我看到了南北朝時期工匠們的雕刻技藝是如此精湛,尤其是衣服的褶皺、衣帶打結(jié)的地方仿佛可以扯開一樣。我還看到了書法的美好,無論是碑文還是碑額亦或是題記……那么多書法作品保存了這么長時間真是不容易啊!古人世世代代把這些傳統(tǒng)文化傳播下去,而到了現(xiàn)在我們卻很難再次學(xué)習(xí)。

? ? ?沿途走來,別樣風(fēng)景美如畫,一幅幅畫面交織得錯落有致,每一幕每一刻都值得我們細(xì)細(xì)咀嚼,品味其中的平淡與感動。落日的唯美終究無法挽留,夜晚的星辰亦會錯過,但,朝陽會更美!于是我揮手啟程,留下遺憾告別北周文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