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主義】市井小民幻想大人物“微服私訪”之后會體恤民情的哲學:模態(tài)位格一...

1-2-1-4 模態(tài)位格一元論 Modalism市井小民幻想大人物“微服私訪”之后會體恤民情的哲學
場域論 1
Genesis
一個連續(xù)的敘事(Genasis narative),從世界的開端(Genasis)到神話時代,再到現(xiàn)實歷史都發(fā)生在同一個場域當中
本體論 2
Deity(神圣) VS World(凡俗)
認識論 1
Persona 位格(存在單元(One Persona different faces))
所有倫理體驗被一個位格(Persona(神性))所承受,體驗到的一切都是連續(xù)的,因此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其中包含著一種詩性正義(對于異于自己的他者生活的體味與同情)
目的論 4
受苦(Passion)
解決了一個道德困境:圣父(造物主)是全能的,但它創(chuàng)造的世界是有瑕疵的,在此有著創(chuàng)造者(神圣的正義)與世界(凡俗的非正義)對立。通過圣父(造物主)的受苦(Patripassionism)來調和這一點,圣父被超越性大他者拋棄,在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混亂凡俗中受苦,在受苦之后體會到了世界的不一致性,于是就用自身的熱量(Spirit)來幫助人類共同體(本身就是熱量化身而來的)圣父一般都被認為是無堅不摧的,不會感受到痛苦的,但薩伯琉把圣父描繪成一個受苦的形象,因此被認為是信奉異端(Heresy)
代表人物:薩伯琉
而薩伯琉認為圣父/造物主,圣子和圣靈是同一個位格,是同一個神性表現(xiàn)出來的三種時間樣式(光:往返于有限與無限;熱:有限;圓:非時間性的無限)薩伯琉將神性比作太陽,太陽有三種屬性:光,向世人昭示一切,代表圣子耶穌;熱,溫暖與撫慰一切,代表圣靈保惠師;圓,代表圣父造物主,以此來彌補諾斯替主義造成的分裂
德爾圖和阿塔納休采用一種四分體結構,認為圣父/造物主(creator),圣子(son)和圣靈(paraclete)是三個位格,這三個都是同質的(homoosios),出自同一個實體,即神性(godhead)
齊澤克
齊澤克認為超越性的大他者是不存在的,且受苦的并非圣父,而是一個將道德主義走到了極致的人,這個最道德的人的悲劇形成一個構成性例外,體現(xiàn)出了整個世界的內在不一致性,為了解釋這種內在的不一致性,它被歸結到超越性大他者的拋棄上(通過道德之人的受苦回溯性建構出來),因此這個道德之人用受苦來彌補大他者的不一致性與世界的罪行
模態(tài)位格一元論,認為創(chuàng)造者只能有一個位格,認為神的三個形象只有一個位格
(其實所謂的三一關系都是四分體),三個東西通通要來自一個god,為什么惹爭議,上架的是創(chuàng)造者遭罪的,“你為何拋棄我”
撒伯流的太陽,認為太陽有三重屬性
光-克里斯特 (有限的)
熱-圣靈 (無限有限之間)
園-創(chuàng)造者 (循環(huán) 非時間)
可以統(tǒng)一在一個東西上的三種性質
就叫做模態(tài)主義
為何解決道德困境,創(chuàng)造的世界是有瑕疵的,最主要的是人的靈魂有瑕疵,因為受苦的是創(chuàng)造者本人,他自己也受折磨了,相當于自己造了個游戲,測試的時候自己被虐哭了
至高主宰體驗之后,覺得很苦,不停的放出熱量來溫暖我們,大家都有同一種精神了(互相幫助),這種意識形態(tài)(身居高位者微服私訪回去之后
打出技能五谷豐登)為什么當時羅馬帝國很多人喜歡這個,覺得統(tǒng)治者會感受疾苦然后釋放技能,慫包意識形態(tài)
齊澤克的體系,并不認為有一個超越性的大他者
上架的同質是最善良的人(道德極致的人),他都搞不定了,整個內在不一致性兜不住了,這個人的悲劇性的命運,形成了一個構成性例外,一定得有人負責,否則沒有辦法圓這個東西,以他的上架替大家來贖罪,大他者是回溯性建構的,是因為這個人太善良,道德主義走到極致,還是遇見命運
相當于一個游戲里的超級老好人,在自己公共里被出賣了,線下被別的工會打骨折,這種不公正的結局,我們就會去設想有個大他者負責。
逃離121:如果一切是大他者創(chuàng)造的,那么大他者需要負責,他們不會想這是個
內在不一致的大他者,而是想方設法圓謊,要把他說成是最吊的最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