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五臺:巍然壯麗的東臺望海寺

東臺頂又叫望海峰,海拔2996米?!肚鍥錾街尽份d∶“蒸云寢壑,爽氣澄秋,東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見滄瀛諸州,因以為名。”這就是東臺望海峰之名的由來。寺廟建在東臺頂上,故名望海寺。
據(jù)史載,隋文帝曾下詔在五臺山峰各建一座寺廟,供奉名目不同的文殊菩薩。東臺頂建有望海寺,主供聰明文殊。元代,望海寺被重建,明代嘉靖年間又由秋月禪師予以重修。

望海寺一名“明月池”。為什么要叫明月池,據(jù)說:“以殿后有池,池中有月,臨之者,每見其月光,以是之故改之也?!眰髡f,歷史上,風清月朗之夜,萬籟皆靜。打坐池邊,凝視水月,參悟禪機,往往令一些修行者豁然開悟,成為圣賢。
望海寺正殿供奉聰明文殊菩薩,東西配殿各為三間石窯洞,內(nèi)供石雕文殊像。一九九八年,東臺頂又新增銅鑄聰明文殊像一尊,銅像通高兩米,金碧輝煌,令人敬仰。

東臺頂原建望海樓一座,高十六米,三層五間,四面有露明柱十六根。此樓是專為游客和信眾們觀日出而建筑的,後被毀。一九八五年,在政府的支援下,望海寺住持本如法師於原址重建望海樓。此樓巍然壯麗,極為壯觀。登上望海樓,極目遠望,近可及河北省阜平,遠能望見山東省渤海,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登上東臺頂,極目到海瀛。
東臺日出是五臺山的一大自然景觀,歷來吸引著無數(shù)的僧俗登山朝日。每當旭日初升,霞光萬道,靜謐的望海寺完全浸沈在一片云山霧海之中,配上渾厚的晨鐘聲,愈發(fā)顯得莊嚴肅穆。

中國宋朝的宰相張商英曾經(jīng)詠贊東臺說:
迢迢云水陟峰巒,漸覺天低宇宙寬。
東北分明觀大海,西南咫尺望長安。
圓光化現(xiàn)珠千顆,旭日初升火一團。
風雨每從巖下起,那羅洞里有龍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