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中測試用例編寫——抓牌理牌法
上班也有一陣了,嘗試過幾次編寫新需求的測試用例。
我是一個比較強迫癥的人,同時思維會較為嚴謹,所以在寫測試用例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瓶頸,經??ぃ谝粌蓚€點上非常糾結。
一方面是經驗不足,另一方面還是方法問題。
我們公司要求用Xmind編寫測試用例,
其中最逼死強迫癥的點就是思維導圖的大綱屬性。
為什么這么說呢?
思維導圖是從1開始發(fā)散,高屋建瓴,先定主干道,再寫每一支的細節(jié)。
這里就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如果主干定錯了怎么辦?
事實上就是會定錯,即使你對需求文檔已經倒背如流,如果需求文檔的條理沒有很清晰,你一上來就先給用例分組,大概率是會分錯或者遺漏的。
等寫到后面發(fā)現(xiàn)這塊東西應該在那個模塊,這兩個分支應該算在一起,那條主干道反而應該放到這條支線里面,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改起來真的千頭萬緒一團亂麻理不清楚了。
所以,Xmind這種工具,表面上看起來極其有條理,很高大上,但是在實際使用中非常不現(xiàn)實。越是有條理的東西在實際生產生活中,實現(xiàn)起來反而越是困難,越是逼死強迫癥。
、、就好像你想把房間弄整潔,或者學別人給桌子理線實現(xiàn)無線桌面,你經常會發(fā)現(xiàn)怎么都弄不滿意,好不容易弄好了又發(fā)現(xiàn)了更好的方案。又要全拆了重新弄一遍,最終發(fā)現(xiàn)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不要放心里,線亂心不亂。
好了閑話少扯,回歸正題。一上來就思維導圖是絕對不行的,尤其是我這種強迫癥。
那怎么辦呢?
我發(fā)明了一種方法論:抓牌理牌法!
什么意思呢?當剛開始準備寫測試用例的時候,我們采用抓牌法。
對照需求文檔,按照文檔順序一條一條地記錄測試點,就像是抓牌一樣按順序把每一張牌先抓到手里。
對照需求文檔,這樣想到多少寫多少,會遺漏一些,而且沒有條理,因為需求文檔很多時候都很粗糙。
生產環(huán)境下很正常,產品能寫的清清楚楚要你測試干嘛。
但是不用多想,想到哪里寫到哪里,一條條對照,盡量覆蓋,這個時候只是寫測試點,我個人是覺得word就很好用了。
當你把能聯(lián)想到的東西都寫完了,這個時候心里才真的算是有了一點數,可以開始整理測試點了。這個時候再開始理牌,把相關聯(lián)的測試點放在一起。這個是順子,那個是對子,那個是炸彈,然后這邊湊飛機帶翅膀,剩下幾個單只看看放到哪邊。
整個過程和理牌是非常相像的,先大概理一理手里有哪些東西,然后逐漸看清手里牌的局勢,最后定下出牌思路。
到這個時候,你還會發(fā)現(xiàn)自己缺了哪些牌,去湊齊自己的順子,或者湊齊自己的炸彈。隨著整體思路的清晰,沒有覆蓋到的地方可以慢慢補全。
當然你也會發(fā)現(xiàn),你自己打牌的時候是會邊抓牌邊理牌的, 這當然也完全是正確的。
最重要的是,主干分支往往是在整體局勢明朗之后才能看清的,無論是先抓牌再理牌,還是邊抓牌邊理牌,都是循序漸進的整理,而不是一上來就確定我要把炸彈放這邊,把順子放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