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列仙傳(一)

列仙傳(略刪減)
第一部系統(tǒng)敘述神仙的傳記,記述了上古及三代、秦、漢之間的七十多位神仙的事跡及成仙過程,據(jù)傳由西漢史學家劉向所著。最初歸入志怪小說的范疇,后來被收入《道藏》,成為道書。原本每一則結尾都有四言詩一首,無實質內容,文學性也不高,這里省去。
1,赤松子
赤松子是神農時的雨師【主管下雨的官】。他服食水玉,并把這方法教給神農,能夠在烈火中任火燒烤。赤松子常常去昆侖山上,住在西王母的石室里,能隨風雨自由上下。炎帝的小女兒追隨他學習法術,也成了神仙,和赤松子一起飛去。到高辛帝【帝嚳】的時候,赤松子又重新成為雨師。如今的雨師之職,就是由此而來。
2,寧封子
寧封子是黃帝時期的人,是黃帝時世代相襲掌制陶之事的陶正。有個人來拜訪他,替他燒陶窯的火,能夠冒出帶五種色彩的煙,后來那人把這個方法教給了封子。封子把柴火聚集在一起來燒自己,身體能隨煙升降。人們看那燒剩的灰燼,還可見到封子的骸骨。當時人們便一起把封子的骸骨葬在寧北山中,因此后人稱他為寧封子。【這真的是升仙了嗎】
3,馬師皇
馬師皇是黃帝時的馬醫(yī)。他熟悉馬的形體結構,能使馬起死回生,經他治過的馬,沒有不痊愈的。后來,有龍從天而降,向馬師皇垂著耳朵,張著大口。馬師皇說:“這條龍有病,知道我能治好它?!庇谑?,馬師皇對龍的下唇內側進行針灸,又用甘草熬湯讓龍喝下,很快就治好了龍的病。后來,屢屢有龍下來,請求馬師皇治病。一天早上,有條龍載著馬師皇飛走了。
4,赤將子輿
赤將子輿是黃帝時候的人。他不吃五谷,而專吃百草的花。到堯帝時,擔任木工之職。他能隨風雨上下自如,常常在集市上賣繳【系在箭上的絲繩】,因此,人們又稱他為“繳父”。
5,黃帝
黃帝號為軒轅,能審斷各種神靈的功過,百神都朝拜黃帝并聽從黃帝的調遣。黃帝初生就會說話,聰慧特達能預見未來,知道萬物的興衰更替之數(shù)。他自稱是云師。形體像天上的龍。自己選擇死亡的日期,向朝中的群臣辭別。黃帝死后,被安葬在橋山中,不久橋山崩塌,黃帝的棺中卻沒有尸體,只有他的佩劍和鞋子在里面。神仙書說:黃帝在首山上采銅,在荊山下鑄鼎,鼎鑄成了,有龍垂著胡須來迎接黃帝,黃帝于是騎龍升天。群臣百官都抓住龍須和黃帝的大弓,想跟從黃帝升天,但龍須脫落,弓也掉下地來,因此,群臣不能跟從,就在地上仰望黃帝而悲痛地號哭。后世就把黃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把黃帝的弓叫做烏號。
6,容成公
容成公,自稱是黃帝的老師。后又出現(xiàn)于周穆王時期,善于輔助、勸導之事。他從天地萬物的本源中獲取精髓,其要領是使心性空虛,以達到不老不死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守生養(yǎng)氣。容成公頭發(fā)白了能變黑,牙齒脫落可出新牙。他的事跡與老子的故事大致相同,也有人說他是老子的老師。
7,方回
方回是堯時的隱士,堯請他掌管閭中政令。他燒煉并吞食云母,也替百姓治病。后來隱居在五柞山中。夏啟末年,在宮廷中任小官,一次有人劫持他,把他關在密室里,要求他傳道。方回卻化身走出密室,并用自己名字為印,改封了密室的門。當時人們傳言,只要用方回的一粒泥丸涂在門上,門就永遠打不開。
8,令守尹喜

西關的令守尹喜,是周朝大夫,擅長神仙方術,常服天地間精華之氣,涵養(yǎng)德性修持操行,當時沒有人了解他。老子西游,尹喜事先就望見天空中氣有異色,知道有得道真人要經過此地,望見異色之氣攔住這位真人,果然遇見老子。老子也知道尹喜與眾不同,就著書授給他。后來,尹喜和老子同游流沙,在這里化胡,同吃胡麻籽,但沒有人知道他們最終去了什么地方。尹喜自己也著書九篇,稱之為《關令子》。
9,涓子
涓子是齊國人。喜歡服食養(yǎng)氣之術,吸食日月精華。過了三百年,竟在齊國出現(xiàn),著《天人經》四十八篇。后來在荷澤釣魚,在鯉魚腹中得一符,于是隱居到宕山中,能呼風吹雨。受學老子的《九仙法》。淮南有個叫山安的人,年輕時得到《九仙法》一書,但不能理解書中的意思。涓子著的《琴心》三篇很有條理。
10,呂尚
呂尚是冀州人,生下來就聰明睿智,能預見存亡大事。為躲避商紂時的亂世,他在遼東隱居了四十年。后來西行到了周的封地,隱居終南山中,在溪邊釣魚。他幾年沒有釣到一條魚,鄰居們勸他說:“應該作罷了?!彼麉s回答說:“這不是你們所能知道的?!辈痪?,果然釣到魚,并在魚腹中得到兵書。周文王夢見得到圣人,聽說了呂尚其人,就用車把他載回朝中。武王伐紂時,呂尚曾著用兵計謀一百多篇。他服食荷花、枸杞等植物,活了二百歲才死。死后遇意外之事不能下葬,后來他的兒子呂安葬他。發(fā)現(xiàn)沒有尸體,只有兵書《玉鈐》六篇在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