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級航母的問題與改變世界格局

美國給人印象實力仍舊強大,關鍵就在于仍然有12艘成型的核動力航母和14艘俄亥俄加上攜帶的可靠度極高的三叉戟2D5潛射洲際導彈。至于美國的戰(zhàn)略轟炸機,包括B2,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反倒認為是年三十的兔子,有它沒它都過年。B2的出動效率太低,而老舊的B52和B1B現在能飛的也不多。嚇唬小國還行,如果和另外的2大國翻臉,這些老舊的轟炸機在前線根本就沒有生存空間。而且俄羅斯也有實力相近的戰(zhàn)略轟炸機群,這就基本抵消了除B2之外的威懾力。從裝備的核彈頭數量來看,美國也顯然沒有指望用轟炸機打贏世界大戰(zhàn)。但是14艘俄亥俄的威懾卻是實實在在的;12艘巨型航母不但目前其他大國無法比較規(guī)模,甚至全球其他大國到目前連另外一艘可以看齊尼米茲級的非美國航母都沒有,雖然有在建的,但是全球看客就只認眼前。
沒成型下水的,他們只當做不存在。說到底,這12艘航母和14艘俄亥俄,不但是如今美國人優(yōu)越感的最終來源,也是幾乎全部西方國家不自覺情景代入的精神支柱。因此要真正改變現有的世界大格局和全球看客的世界觀,就必須這兩個方面作為突破口;而且僅僅是看齊福特級和俄亥俄還不行,還需要一步到位的超越它們!這樣全球性的問題才有個根本的解決。只有先扭轉全球性的認知,近海的事情才能勢如破竹。從現有技術層面看,福特級航母采用2臺A1B反應堆,總熱功率65萬千瓦,軸功率大約30萬馬力,采用高濃縮堆芯,原則上在40年的壽命期間只需要一次換料大修。航程理論壽命可以達到40萬海里。全艦采用13500V的中壓交流輸配電系統(tǒng)。全艦發(fā)電總負荷超過15萬千瓦,是尼米茲級的3倍。因此可以滿足全艦所有艙室24小時中Y空調的電力消耗。

從以上這些紙面數據來看,福特級似乎是完美無缺的。但是實際上為何根本不能用呢?狼山認為問題就隱藏在以上的數據中。首先A1B的緊湊雙堆基本還算可靠,但實際使用效果也不如以前。畢竟美國已經40多年沒有建設任何一座新民用反應堆了。在這方面的技術也是越來越手生。這就造成服役后的艦船反應堆保養(yǎng)占據的時間越來越長,根本實現不了理論上的20年才大修換料一次的理想數據。把從核武上拆下來的高濃縮鈾稀釋后當燃料未必可以顯得水平特別高,畢竟其他大國也可以這么做?,F在在核燃料的精細化利用的水平上,美國其實還不如法國。這也是法國只有一艘戴高樂號而且核動力功率低,但是出勤率卻相對不低的一個原因。說到底,法國的核能技術一直在發(fā)展,而美國卻一直在吃老本?,F在全球核能技術最活躍的是誰家,大家都知道。在這方面,技術是軍民通用的。
同樣情況,也出現在美國已經30多年沒有再出口任何一艘大型民船。所有的船廠都在圍著總噸位相當有限的軍船訂單熬日頭。到現在福特級的汽輪機和軸系這些造船的基本功都出現了問題,也是長期去工業(yè)化的必然。福特級在反應堆和動力系統(tǒng)這些過去的強項上都已經日薄西山,至于上面新開發(fā)的技術就更不用提了。13500V的電力管理系統(tǒng)仍然是交流電,事實證明中壓交流艦艇全電系統(tǒng)就是死胡同。而通用原子公司的電磁彈射和電磁攔阻也倒在了中壓交流這個無解的難題上面。福特級上最核心的幾個子系統(tǒng)全都這個樣子,常年賴在船廠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至于作為另外一個殺手锏的俄亥俄和三叉戟2D5的組合,都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fā)的主力設備。當時的美弟為了和蘇聯斗到底。確實是發(fā)揮了最大的潛能。也利用了全球最好的人才。而現在呢?不但連續(xù)幾十年的去工業(yè)化,而且還被三哥這種全員二把刀的師傅們慢慢滲透到次頂層;普通的美國工人也在日益拉美化。這種狀況,已經完全無法完成任何系統(tǒng)性的龐大工程。就算是把過去的圖紙翻出來照抄也做不到。狼山一直強調,當今的美國已經造不出俄亥俄和三叉戟這樣的精品。過去美國最拿手的大飛機、飛船和造大艦的能力,沒有一個不是正在變得千瘡百孔。因此根本不看好在俄亥俄老舊退役后,新的哥倫比亞級能頂上去的任何可能。

那邊在消,這邊自然就在長。水平完全不亞于A1B的大功率模式堆已經收工。緊湊版則更早的通過驗證。因此開發(fā)13萬噸以上大平板和2萬噸級別戰(zhàn)略魚的最核心問題都已經攻克;配套的新彈已經值班。2大項目的三維建模早就完成?,F在是先出仿真設施。實際上一直在緊鑼密鼓,不受外界任何干擾。這些仿真系統(tǒng)也不是仿真完了再造實物,而是仿真和實物大體一起平行推進;因為仿真只是驗證個別的關鍵子系統(tǒng),不需要把所有的系統(tǒng)都在陸地上模擬出來。因此到下半年,超福特和超哥倫比亞級的雙項目,肯定會有確定的信息。所謂不鳴則已,一鳴就要顛覆全球的格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