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雜談——關于建筑堅固、實用、美觀的感想


題記:年少不愛讀書,人到中年逐漸體會到文字的樂趣,文字有圖片、視頻等新媒體不能展現(xiàn)的內核和意境,是一種不同的感受,近期有讀過幾本書,略有所感,有寫點文字的沖動,加之近日受老前輩飆總的點撥,對我說出忠告之言,多寫文章、多讀書,因此,提筆寫下自己的一些年從事建筑的心得感受,也想以此作為開端,激勵自己,多寫文章、多讀書!
? ? ??從事建筑方案創(chuàng)造已十二年有余,歷經北京、重慶兩地,幾家設計企業(yè),談不上經驗豐富,建筑建成作品亦寥寥可數(shù)。但得益于中國高速發(fā)展的這些年,經歷的項目類型和數(shù)量著實不少,一年幾十個項目的歷練,從開始的住宅、酒店、辦公、劇院、游樂園,到后來的文旅規(guī)劃、商業(yè)綜合體、產業(yè)園,到現(xiàn)在舊城更新、民宿、學校以及市政配套,隨著工作地點的轉變和時代的變化,項目的類型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于我而言,項目類型的雜,數(shù)量的多是我這些年工作的印記。
? ???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的經典名作《建筑十書》提出堅固、實用、美觀是建筑的三個標準,在學校學習的時候,這幾個字是記住了,但是僅此而已,對于它的理解不深刻,也不感冒,特別作為美院建筑學學生來講,美觀可能是我們最關注的,當然這里有另外一個事實就是當年我們作為美院建筑學的學生,但是建筑手繪表現(xiàn)確實差強人意,老師和學生都認為我們的畫畫功底不錯,對于這方面就疏于練習了,這里是一個回憶了,我們習慣于從建筑的形體出發(fā),從造型出發(fā),希望得到一些漂亮的角度、特色的空間,這也是大多數(shù)業(yè)主喜歡看到的東西。我們經歷了建筑大師扎哈·哈迪德輝煌的時代,大多數(shù)人都被她前衛(wèi)的造型、流程的線條所吸引,以至于出現(xiàn)了一個風潮的引領,無數(shù)年輕建筑師跟風模仿,我自己也做過這種事情,但我們大多數(shù)人沒有扎哈的才華和美感,也沒有她的脾氣和激情,我認為,這樣的建筑造詣只應掌握在極少數(shù)建筑師手里,佇立在極少數(shù)城市的極少數(shù)環(huán)境里,在我去看了廣州大劇院、銀河SOHO等作品后,這種感受更加明顯。我無意批判扎哈的建筑作品,以我的資質和閱歷都沒有說服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項目經驗的累積,真正關于個人的內心喜好和所謂的建筑觀的時候,我對于這樣的作品其實是不喜的,反而對老套的“堅固、實用、美觀”的觀念有了更深的興趣。同時也非常害怕,業(yè)主嘴里的標志性建筑。
? ? ? 建筑是一種功能空間的藝術。建筑從人的行為使用角度來講,功能是第一位的,也就是實用,當然堅固安全是基礎,我相信結構工程師會保證它的安全,這也算是建筑師的一種缺失。建筑是為人使用的,我們在里面吃、住、休憩、交談、觀賞等,不同的需求造就了不同的空間,功能的立體就是空間,這個空間是多維的,它需要界面來組合,界面是有肌理的;它需要光來照亮,光是有溫度的;它需要顏色來修飾,顏色是有性格的,因此功能空間組合的過程產生了美觀,產生了空間的藝術。在密斯·凡·德羅的巴塞羅那德國館中已經展現(xiàn)出來了,極簡的流動空間就是展覽功能的空間表達,也展現(xiàn)了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這里不知不覺中闡述了我對建筑的認識,目前也只是初步在我腦子里,在實際方案創(chuàng)作中還運用不足。
? ? ? 建筑的美觀是一種質樸的空間表達。建筑的美是外在的表現(xiàn),人們看到的是它的形態(tài)、顏色、材質、環(huán)境。形態(tài)是由功能空間決定,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們要認真思考的是這個功能空間需要什么形態(tài),在這里我們往往遇到很多問題。首先是我們的業(yè)主對于我們的誤導,使我們失去了判斷力,當然也許是我們根本無法左右的,比如不管什么功能,都需要整個標志性建筑,都需要獨一無二,這種時候是最讓建筑師困惑的,我們真的需要標志性嗎?到底什么是標志性?你有這么多錢來實現(xiàn)嗎?21世紀是一個偉大的世紀,特別是中國,國內外建筑師有大量的土壤來實現(xiàn)一些天花亂墜的想法,也造就了無數(shù)標志性建筑,同時網絡信息化時代,我們已不缺見識,所以還有多少想法能是獨一無二的?其次是建筑師自身的建筑觀沒有形成,這里也是說的我自己,沒有自我建筑價值觀的主動引導,建筑師沒有對形態(tài)與功能適配性的判斷,令人慶幸的是中國出現(xiàn)了大批有自我建筑觀的青年建筑師,這也是我輩楷模,值得去學習。關于顏色和材質,我想除了跟功能需求外,更多應該是一種地域文化的表達,提起地域文化,可能會有一種誤區(qū),隨著民族自信增強和鄉(xiāng)村振興項目的普及,大家會認為地域文化就是本地特色的提煉,我覺得這種有點形而上且不適合現(xiàn)代建筑本身,它頂多算是其中之一的表現(xiàn),地域文化應該是一種地域場所精神的表達,它是深根在其土壤里,它跟生產、生活、經濟、文化、習俗等息息相關,但絕不是表面的運用,這方面我覺得上海很多建筑師做的很好,比如直向建筑的很多作品,還有很多民宿作品也非常不錯?;貧w其本質,我認為建筑的美應該是質樸的,不管什么顏色、什么材質,它給你的感覺應該是一個親近質樸的君子。
? ? ? 建筑應該要有性格,因為建筑師要有性格。這也是我慢慢的一個體會,前面有提到建筑觀,建筑觀就是建筑師性格的集中展現(xiàn),很多建筑大師的作品一看就知道這是他的作品,我個人倒不是追捧個人標簽,但是不能缺失性格,建筑師如果沒有性格,就意味著這個建筑是沒有性格的,雖然也可以做的還不錯,卻是隨了大流,缺乏那一點魂,也就很難稱之為作品,就像是書法,有了那一點魂就是書法,缺了就是寫字而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筑人·KUNNE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12月2日有感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