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戰(zhàn)爭4》法國將領(lǐng)介紹(30):塞律里埃

↑《歐陸戰(zhàn)爭4》中的塞律里埃。
↑《塞律里埃的肖像》[讓-路易·拉納維爾(法語:Jean-Louis Titon La Neuville;1756年12月26日-1826年3月26日)作] 讓-馬蒂厄-菲利貝爾·塞律里埃(法語:Jean-Mathieu-Philibert Sérurier;1742年12月8日-1819年12月21日)是第一代塞律里埃伯爵,他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戰(zhàn)爭(英語:War of the First Coalition)期間負責指揮一個師,并被拿破侖(法語:Napoleon Bonaparte;意大利語:Napoleone di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冊封為帝國元帥。他出生于一個小貴族家庭,1755年,他進入拉昂民兵部隊服役,不久后,他隨軍參加了七年戰(zhàn)爭(英語:Seven Years' War)。在進入正規(guī)軍成為少尉之后,1760年,他在瓦爾堡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Warburg)中負傷。1762年,他參加了西葡戰(zhàn)爭[英語:Spanish–Portuguese War (1762–1763)]。在晉升為上尉之后,1779年,他結(jié)婚了。1789年,他剛被晉升為少校后不久,法國大革命爆發(fā)了,這使得他很快就獲得了晉升,1792年,他進入一個團成為上校。在率領(lǐng)意大利地區(qū)陸軍發(fā)動多次軍事行動之后,1793年,他被晉升為準將;次年,他被晉升為師團將軍。 1796年意大利戰(zhàn)役期間,拿破侖·波拿巴讓塞律里埃指揮一個師,但他在生病期間不能指揮部隊作戰(zhàn)。他在蒙多維之戰(zhàn)(英語:Battle of Mondovì)和曼圖亞圍城戰(zhàn)[英語:Siege of Mantua (1796–1797)]中表現(xiàn)出色。1799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戰(zhàn)爭(英語:War of the Second Coalition)期間,他再次被派往意大利,并參加了維羅納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Verona (1799)]、馬尼亞諾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Magnano)和卡薩諾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Cassano (1799)],并在卡薩諾戰(zhàn)役中被敵軍俘虜。獲釋后,1799年底,他支持拿破侖發(fā)動霧月政變,拿破侖最終成功奪取政權(quán)。1804年5月19日,拿破侖冊封他為帝國元帥,這是他軍旅生涯的巔峰時刻。軍旅生涯結(jié)束之后,塞律里埃在法國參議院任職,并被拿破侖冊封為貴族。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分崩離析,他將法軍繳獲的所有旗幟燒毀。由于他的嚴格的軍紀標準和正直,再加上他的部隊素來以將領(lǐng)們通過掠奪被征服的領(lǐng)土來發(fā)家致富而聞名,他的部下們都稱他為“意大利圣母”。他的名字被銘刻在巴黎凱旋門上(位于第24列第1行),并被排在繆拉(法語:Joachim Murat;1767年3月25日-1815年10月13日)的名字前面。 早年生活
1742年12月8日,塞律里埃出生于拉昂,他的父親名叫馬蒂厄-紀堯姆·塞律里埃(法語:Mathieu-Guillaume Sérurier;生卒年不詳)。這個家庭是一個地方小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擁有“索爾領(lǐng)主”頭銜,并在國王的育種場內(nèi)工作(他負責捕捉鼴鼠)。1750年以后,他父親的頭銜變成了“圣戈貝爾領(lǐng)主”。塞律里埃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性格冷靜。1755年3月25日,他被任命為拉昂民兵營中尉,當時他的叔叔是這支部隊的指揮官。1758年6月12日,他被調(diào)到蘇瓦松民兵營服役。1758年11月30日,當他聽說拉昂民兵營被派去參加七年戰(zhàn)爭的消息的時候,他被調(diào)回原部隊。在被刺刀刺傷之后,1759年10月1日,他被調(diào)到“馬扎蘭”步兵團服役,成為了一名軍校學(xué)生。1760年7月31日,在瓦爾堡戰(zhàn)役中,不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公爵斐迪南(德語: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1721年1月12日-1792年7月3日)令杜穆伊公爵路易·尼古拉·維克托·德·費利克斯·道利耶爾(法語:Louis Nicolas Victor de Félix d'Ollières;1711年9月23日-1775年10月10日)麾下的法軍士兵們十分驚訝。在防守關(guān)鍵位置的時候,塞律里埃被一顆子彈擊中右臉頰,這顆子彈擊碎了他的下巴,并留下了一道持久的傷疤。這次受傷還使他失去了大部分牙齒。1762年4月25日,他被晉升為少尉。 塞律里埃所在的團被命令前往巴約訥,并在那里加入克拉昂親王夏爾·杰斯特·德·博沃(法語:Charles Juste de Beauvau;1720年9月10日-1793年5月21日)的部隊。1762年6月3日,這支部隊被派往西班牙,參加西葡戰(zhàn)爭。1762年8月25日,塞律里埃所在的第一營參加了阿爾梅達圍城戰(zhàn)[英語:Siege of Almeida (1762)],最終法西聯(lián)軍獲勝。同年11月,這支部隊返回法國,并在《1763年巴黎條約》簽訂之后更名為“博斯”團。戰(zhàn)爭結(jié)束三后,塞律里埃被降為少尉,并當了六年的教育班長。1767年2月21日,他再次被晉升為少尉,并于1770年被派往科西嘉島。熱那亞共和國于1764年將科西嘉島割讓給了法國,但是帕斯夸萊·保利(意大利語:Filippo Antonio Pasquale de' Paoli;法語: Pascal Paoli;1725年4月6日-1807年2月5日)領(lǐng)導(dǎo)了一場反抗占領(lǐng)者的起義,從而引發(fā)了幾次小規(guī)模沖突。塞律里埃的上級稱他為“優(yōu)秀軍官”,但是直到1778年2月28日他才被晉升為一級中尉。一年之后,他被晉升為上尉。1779年7月3日,他與路易絲-瑪麗-瑪?shù)铝铡ひ了梗ǚㄕZ:Louise-Marie-Madeleine Itasse;生卒年不詳)結(jié)婚。她的父親是拉昂的一名保釋代理人登記員。 1781年7月29日,塞律里埃被授予圣路易勛章。1782年5月10日,他被任命為上校司令;1783年6月1日,他開始負責指揮該團下轄的一個獵騎兵連。由于缺乏晉升機會,1788年9月8日,他申請退役,并領(lǐng)取了退休金。他的上級主張保留這樣一位好軍官,于是塞律里埃于1789年5月17日被調(diào)到“梅多克”團服役,并擔任少校。1791年1月1日,他被晉升為中校。自從法國大革命爆發(fā)以來,駐扎在佩皮尼昂的守軍變得焦躁不安,所以該團被派往那里平息其他部隊的叛亂。相反,“梅多克”團本身也受到了叛軍的影響。1791年7月23日,由于擔心塞律里埃會帶著部隊的旗幟離開法國,一群士兵將它們從他的住所里搬了出來。1792年1月,該團的19名軍官流亡西班牙。有這樣一個故事:塞律里埃和他的一名同伴試圖逃往西班牙,但是差點被巡邏隊抓住,最終只有他的同伴通過了邊境。1792年6月,“梅多克”團更名為第70步兵團,并向圖爾努堡(位于阿爾卑斯山)進軍。塞律里埃于1792年8月7日被任命為第70步兵團的指揮官,并擔任上校。 法國大革命戰(zhàn)爭(英語:French Revolutionary Wars)
1792年-1794年
↑1792年的塞律里埃。 1792年9月29日,雅克·貝爾納·當塞爾姆(法語:Jacques Bernard Modeste d'Anselme;1740年7月22日-1814年9月17日)率領(lǐng)一個師的兵力(共有一萬人)渡過瓦爾河,并攻占尼斯(當時屬于撒丁王國)。這支部隊本來隸屬于南部陸軍(于1792年10月1日分裂),與駐扎在阿爾卑斯山前線的部隊一起被改編成了阿爾卑斯山區(qū)陸軍。11月7日,當塞爾姆麾下的師又被改編成了意大利地區(qū)陸軍,第70步兵團隸屬于這支部隊。大約在這個時候塞律里埃由于心存保王主義思想而被捕,但是保羅·巴拉斯(法語:Paul Fran?ois Jean Nicolas, vicomte de Barras;1755年6月30日-1829年1月29日)恢復(fù)了他的軍銜。1793年5月19日,部隊新任指揮官加斯帕爾·讓-巴蒂斯特·布呂內(nèi)(法語:Gaspard Jean-Baptiste Brunet;1734年6月14日-1793年11月15日)派他率領(lǐng)一支縱隊攻打蒂內(nèi)河畔圣索沃爾。塞律里埃的部隊沿著蒂內(nèi)河向北行軍,并于21日攻占伊索拉。他率領(lǐng)3000名士兵向駐扎在勞斯山口(位于貝爾韋代爾以西)的敵軍發(fā)起進攻,但是他的部隊于6月8日被擊退。第一次薩奧爾日戰(zhàn)役[英語:First Battle of Saorgio (1793)]期間,他于6月12日率軍向駐扎在歐蒂永山脈的敵軍發(fā)起大規(guī)模進攻,但是最終失敗了,他的部隊有280人死亡、1252人受傷。7月底,布呂內(nèi)率軍向駐扎在歐蒂永山脈的敵軍發(fā)起進攻,塞律里埃則再次率軍向駐扎在勞斯山口的敵軍發(fā)起進攻,但是這兩次進攻都失敗了。特派代表對塞律里埃的表現(xiàn)感到滿意,并于6月25日將他晉升為準將;這次晉升于1793年8月22日得到確認。與此同時,布呂內(nèi)卻遭到了逮捕,并于1793年11月15日被執(zhí)行死刑。
↑菲內(nèi)斯特雷山口。 1793年9月,撒丁王國軍隊試圖奪回尼斯伯國。法軍右翼部隊堅守陣地,但是塞律里埃放棄了位于韋敘比河?xùn)|岸的陣地,并于9月10日率領(lǐng)法軍左翼部隊退到于泰勒。三天之后,雅克·弗朗索瓦·杜戈梅(法語:Jacques Fran?ois Coquille Dugommier;1738年8月1日-1794年11月18日)擔任左翼部隊指揮官,塞律里埃則負責指揮阿爾卑斯山區(qū)陸軍的右翼部隊(駐扎于昂特勒沃)。塞律里埃由于撤退路程過長以及擁有貴族血統(tǒng)而被捕。在特派代表和戰(zhàn)爭部長讓·巴蒂斯特·諾埃爾·布紹特(法語:Jean Baptiste No?l Bouchotte;1754年12月25日-1840年6月8日)認為有關(guān)指控并不重要,而且拉昂的公民們發(fā)出請愿書保證他心存愛國主義思想之后,他被恢復(fù)職務(wù)。12月,在大雪中,戰(zhàn)事逐漸平息之后,塞律里埃的師擔任意大利地區(qū)陸軍左翼部隊。1794年1月,他被指控聆聽貴族歌曲、不關(guān)心士兵逃跑的情況,但是布紹特和特派代表對這些指控不屑一顧。在部隊指揮官皮埃爾·賈達特·杜默比恩(法語:Pierre Jadart Dumerbion;1737年4月30日-1797年2月25日)的指揮之下,法軍于4月5日開始向敵軍發(fā)起進攻,并攻占奧內(nèi)利亞。安德烈·馬塞納(法語:André Masséna;意大利語:Andrea Massena;1758年5月6日-1817年4月4日)負責指揮右翼縱隊主力部隊(共有2萬人),弗朗索瓦·麥夸德(法語:Fran?ois Macquard;1738年10月18日-1801年11月29日)負責指揮中間的師,皮埃爾·多米尼克·加尼耶(法語:Pierre Dominique Garnier;1756年12月19日-1827年5月11日)負責指揮左翼的師。塞律里埃負責指揮加尼耶的部隊左翼的旅,他率軍重新占領(lǐng)了伊索拉,并奪取了菲內(nèi)斯特雷山口(在此過程中只受到了微弱的抵抗)。1794年4月24日,第二次薩奧爾日戰(zhàn)役[英語:Second Battle of Saorgio (1794)]期間,馬塞納的部隊擊敗了米開朗基羅·亞歷山德羅·科利-馬爾奇(意大利語:Michelangelo Alessandro Colli-Marchi,Michele Angelo Alessandro Colli-Marchei,或Michael Colli;1738年-1808年12月22日)的部隊,法軍傷亡1500人,撒丁王國軍隊傷亡2800人。在此之后,麥夸德率軍攻占了薩奧爾日和唐德山口,馬塞納則率軍攻占了奧爾梅阿(位于塔納羅河流域)。6月底,塞律里埃率軍參加了發(fā)生在斯圖拉迪代蒙特河流域的一次小型軍事行動。 1794年9月,撒丁王國軍隊和奧地利軍隊向卡爾卡雷進軍,對法軍進軍熱那亞的路線構(gòu)成了威脅(法軍要從熱那亞獲取物資)。在炮兵部隊指揮官拿破侖·波拿巴的建議下,杜默比恩的部隊于9月15日發(fā)起了反擊。塞律里埃的部隊在左路對維納迪奧發(fā)起佯攻,麥夸德的部隊在中路對利莫內(nèi)皮埃蒙特發(fā)起佯攻,馬塞納則率領(lǐng)主力部隊在右路發(fā)動進攻。9月21日,第一次代戈戰(zhàn)役(英語:First Battle of Dego)期間,法軍(共有18000人)擊敗了瓦利斯伯爵奧利維爾(德語:Oliver Remigius,Count von Wallis Baron von Carrighmain;1742年10月1日-1799年7月19日)麾下的奧撒聯(lián)軍(共有8000人)。盡管奧撒聯(lián)軍逃出了包圍圈,但是法軍隨后攻占了瓦多利古雷港。杜默比恩和加尼耶都對塞律里埃的晉升起了推動作用,他在1794年12月22日被晉升為師團將軍。由于馬塞納生病了,所以他接管了右翼的師的指揮權(quán),他帳下的旅長是巴泰勒米·卡特林·儒貝爾(法語:Barthélemy Catherine Joubert;1769年4月14日- 1799年8月15日)和塞克斯提烏斯·亞歷山大·弗朗索瓦·德·米奧利斯(法語:Sextius Alexandre Fran?ois de Miollis;1759年9月18日-1828年6月18日)。 1795年
↑巴泰勒米·謝雷爾(法語:Barthélemy Louis Joseph Schérer;1747年12月18日-1804年8月19日)。 1794年11月4日,巴泰勒米·路易·約瑟夫·謝雷爾接替了生病的杜默比恩的職務(wù),擔任部隊指揮官。謝雷爾寫道:“塞律里埃是一名非常優(yōu)秀的軍官,他忠于職守;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在埃貝爾(法語:Jacques René Hébert;1757年11月15日-1794年3月24日)和他的同伴們執(zhí)政的時代受到了攻擊;他戰(zhàn)勝了所有的這些指控。在我看來,他配得上現(xiàn)役軍人的職務(wù)?!比衫锇5臅x升直到1795年6月13日才得以確認。6月24日,奧撒聯(lián)軍指揮官約瑟夫·尼古勞斯·德·文斯(德語:Joseph Nikolaus Freiherr de Vins,或Joseph Nikolaus Freiherr de Wins;1732年-1798年9月26日)率軍襲擊了法軍的防線。敵軍的大多數(shù)攻擊都失敗了,但是由于幾個陣地被占領(lǐng)后無法奪回,法軍于7月5日從瓦多撤退到博爾蓋托桑托斯皮里托。在新的防線上,馬塞納率領(lǐng)14000名士兵把守海岸線,塞律里埃則率領(lǐng)6000名士兵把守奧爾梅阿。7月5日,塞律里埃報告說一個關(guān)鍵位置已經(jīng)丟掉了一部分,這個消息在部隊指揮部引發(fā)了恐慌。當天晚些時候,他又報告說,他帳下的一位名叫路易·佩爾蒂埃(法語:Louis Pelletier;1754年5月20日-1843年8月27日)的準將率軍重新奪回了這個關(guān)鍵位置。奇怪的是,這件事情對他并沒有什么不好的影響;相反,塞律里埃接替了加尼耶的職務(wù),負責指揮左翼部隊。8月31日晚,他的指揮部(位于圣馬丹韋敘比)被敵軍包圍。雖然塞律里埃的手底下只有318名士兵,但是他們成功地抵御住了敵軍的攻勢,第二天凌晨,他們已經(jīng)驅(qū)散了敵軍的圍攻,并且俘虜了86名敵軍士兵。敵軍指揮官博諾騎士(是一位法國流亡分子)自殺身亡。塞律里埃不僅是一名好軍人,而且他的下屬們也都很喜歡他,他禮貌地對待當?shù)氐钠矫?,他的外交手腕使得他成為了他的部隊和鄰近的阿爾卑斯山區(qū)陸軍部隊之間的紐帶。弗朗索瓦·克里斯托夫·克勒曼(法語:Fran?ois-étienne-Christophe Kellermann;1735年5月28日-1820年9月23日)當時負責指揮這兩支部隊,他寫道:“正是由于這位優(yōu)秀軍官的冷靜和勇氣,才使得這光輝的一天成功地到來?!?1795年11月23日至24日,洛阿諾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Loano)打響。謝雷爾將皮埃爾·奧熱羅(法語:Charles Pierre Fran?ois Augereau;1757年10月21日-1816年6月12日)的部隊(共有6961名士兵)部署在右翼,馬塞納的部隊(共有13276名士兵)被部署在中間,塞律里埃的部隊(共有5155名士兵)被部署在左翼。作戰(zhàn)計劃要求塞律里埃的部隊要在奧熱羅的部隊的幫助下,牽制反法聯(lián)軍的右翼,而馬塞納的部隊則從中路突破,將反法聯(lián)軍的左翼擊垮。幸運的是,瓦利斯于11月22日接替了德·文斯的職務(wù),成為了反法聯(lián)軍的指揮官。當天,塞律里埃的部隊對圣伯納德山口的進攻被擊退了,但是這次進攻卻牽制了科利的師。這次計劃成功了。馬塞納和奧熱羅的部隊都擊敗了擋在他們面前的敵人。奧撒聯(lián)軍傷亡3000人,4000人被俘,48門火炮、5面旗幟被繳獲;法軍傷亡2500人,500人被俘。大雪很快就到來了,這迫使兩軍撤退至冬季營區(qū)。法國士兵的情況很糟糕,食物很少;他們開始變得不聽話,將軍們也爭吵了起來。塞律里埃與謝雷爾發(fā)生了爭執(zhí),他差點離開部隊。1796年3月18日,塞律里埃的師里的士兵們都拒絕服從命令。 1796年
↑蒙特諾特戰(zhàn)役(英語:Montenotte campaign)形勢圖(1796年4月10日)。 冬季戰(zhàn)役之后,謝雷爾將部隊部署在1796年戰(zhàn)役開始的地點。從右往左依次是馬塞納的部隊(共有兩個師的兵力,負責防守海岸線)、奧熱羅的部隊(駐扎于博爾米達河邊)、塞律里埃的部隊(駐扎于塔納羅河邊)、麥夸德的部隊(駐扎于唐德山口)和加尼耶的部隊(駐扎于最左邊)。1796年3月27日,拿破侖抵達意大利,負責指揮意大利地區(qū)陸軍。當時塞律里埃已經(jīng)53歲了,已經(jīng)在部隊服役40年了。由于年齡、身體健康和傷病的原因,他申請退役,并申請領(lǐng)取養(yǎng)老金,但是在與拿破侖會面之后,他決定留下來。馬塞納后來寫道,拿破侖起初并沒有給他的將領(lǐng)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新指揮官戴上帽子,嚴厲地質(zhì)問他們;將領(lǐng)們在離開時相信他們終于有了一位真正的領(lǐng)袖。拿破侖計劃將馬塞納和奧熱羅的部隊(共有兩萬多人)集結(jié)于卡爾卡雷附近,那里是奧地利軍隊與撒丁王國軍隊的匯合處。塞律里埃的師在向西行軍的過程中與其他將領(lǐng)的師在切瓦附近會合。他的師共有9448名精銳士兵,由第39、第69和第85線列步兵半旅團組成。
↑拿破侖·波拿巴。 在蒙特諾特戰(zhàn)役中,法軍于4月11日至15日取得了蒙特諾特之戰(zhàn)(英語:Battle of Montenotte)、米萊西莫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Millesimo)和第二次代戈戰(zhàn)役(英語:Second Battle of Dego)的勝利。在切瓦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Ceva)中,科利麾下的撒丁王國軍隊擊退了奧熱羅的部隊的進攻,但當塞律里埃的師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時,撒丁王國軍隊向西撤退??评屪?加斯帕爾·迪查特·德·托辛(法語:Jean-Gaspard Dichat de Toisinge;?-1796年4月21日)率領(lǐng)8000名撒丁王國士兵(擁有15門火炮)保衛(wèi)圣米凱萊蒙多維,抵御法軍的進攻。4月19日,塞律里埃將他的師分成了兩個擁有3000人的旅,旅長分別是帕斯卡·安托萬·菲奧雷拉(法語:Pascal Antoine Fiorella;意大利語:Pasquale Antonio Fiorella;1752年2月7日-1818年3月3日)和讓·約瑟夫·吉厄(法語:Jean Joseph Guieu,或Jean Guyeux;1758年9月30日-1817年10月5日),此外,他親自指揮預(yù)備隊。由于春季解凍期的到來,科薩格里亞河無法通行,法軍的進攻很快就停滯了。然而,吉厄麾下的一些散兵發(fā)現(xiàn)了一座無人守衛(wèi)的人行橋,并在河的西岸安營扎寨。法軍試圖攻占圣米凱萊蒙多維但未果,饑餓的士兵們大肆搶劫。在瑞士軍隊一個連的帶領(lǐng)下,科利組織了一次反攻,將塞律里埃的師趕出了城鎮(zhèn),盡管吉厄的旅守住了橋頭堡。法軍在這次失利中損失了大約600人,撒丁王國軍隊損失了300人。 科利的部隊于4月20日晚向蒙多維撤退,但是法軍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行動,并于次日上午在維科福爾泰追上了他們。4月21日,在蒙多維之戰(zhàn)中,菲奧雷拉的旅、吉厄的旅和艾爾濟爾·奧古斯特·庫贊·德·多馬坦(法語:Elzéar Auguste Cousin de Dommartin;1768年5月26日-1799年8月9白)的旅一路殺入維科福爾泰鎮(zhèn)內(nèi),擊潰了撒丁王國軍隊。迪查特陣亡,亨利·克里斯蒂安·米歇爾·德·史丹格爾(法語:Henri Christian Michel de Stengel;1744年5月11日-1796年4月28日)則受了致命傷。下午晚些時候,蒙多維的守軍投降。士兵們沒有搶劫,但是他們向鎮(zhèn)上居民大量索要食物。奧古斯特·德·馬爾蒙(法語:Auguste Frédéric Louis Viesse de Marmont;1774年7月20日-1852年3月22日)在回憶塞律里埃時說道:“他將自己的部隊分成了三支縱隊,將自己放在中間縱隊的頭部,出動了一群散兵,然后拿著劍,向著距離他的縱隊前方十步遠的地方快步前進:這就是他所做的事情。這是一場精彩的表演,一位老將的表演,堅決果斷,敵人的出現(xiàn)使他恢復(fù)了活力。我和他一起參加了這次襲擊,此次襲擊取得圓滿成功。”4月28日,《凱拉斯科停戰(zhàn)協(xié)定》簽署,撒丁王國退出戰(zhàn)爭。 1796年5月,拿破侖讓塞律里埃和他的師在瓦倫扎開展軍事演習(xí),而其他部隊則渡過了波河(位于皮亞琴察附近)。洛迪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Lodi)之后,拿破侖將意大利地區(qū)陸軍分成了一個騎兵預(yù)備隊和四個師,其中一個師由塞律里埃指揮。5月30日,博爾蓋托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Borghetto)期間,他的師對明喬河上游地區(qū)發(fā)起佯攻,而其他部隊則在明喬河畔瓦萊焦向約翰·彼得·博利厄(德語:Johann Peter de Beaulieu;法語:Jean Pierre de Beaulieu;1725年10月26日-1819年12月22日)的部隊發(fā)起重點進攻。6月1日,一個由4700名精銳士兵組成的師在曼圖亞要塞北側(cè)就位。 6月8日,塞律里埃與炮兵軍官奧古斯丁·德·萊斯皮納斯(法語:Augustin de Lespinasse ;1737年10月8日-1816年11月23日)以及工兵軍官弗朗索瓦·德·夏瑟盧-魯巴侯爵(法語:Fran?ois, marquis de Chasseloup-Laubat ;1754年8月18日-1833年10月3日)對這座要塞進行了偵察。兩天之后,拿破侖讓塞律里埃率領(lǐng)大約8000名士兵對曼圖亞進行圍攻。不久之后,拿破侖給法國督政府寫信,信中說:“我不會與你們談?wù)撚赂业膶④姟衫锇5男袨?,他在軍事上的名聲已?jīng)建立起來了,我們應(yīng)該感謝他,自從戰(zhàn)爭爆發(fā)以來,拋去其它的事情不管,他為我們帶來了蒙多維之戰(zhàn)的勝利?!庇捎谶_戈貝特·西格蒙德·馮·烏姆瑟爾(德語:Dagobert Sigismund, Count von Wurmser ;1724年5月7日-1797年8月22日)麾下的奧地利軍隊的逼近,圍城戰(zhàn)于7月31日結(jié)束,重炮被掩埋,法軍師撤退至奧利奧河后方。隨后,塞律里埃感染了瘧疾,發(fā)燒了,所以菲奧雷拉和加斯帕爾·阿梅代·加爾達訥(法語:Gaspard Amédée Gardanne;1758年4月24日-1807年8月14日)在卡斯蒂廖內(nèi)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Castiglione)中負責指揮這個師。塞律里埃返回法國休養(yǎng)。1796年8月14日,拿破侖給督政府寫了一份關(guān)于他的將領(lǐng)們的機密評估報告。他在里面寫道:“塞律里埃,他像士兵一樣戰(zhàn)斗,不承擔任何責任,意志堅定;他對自己的部隊沒有足夠好的評價,現(xiàn)在他卻生病了?!? 1797年
↑烏姆瑟爾的部隊在曼圖亞向塞律里埃的部隊投降。 在康復(fù)之后,塞律里埃在里窩那指揮部隊作戰(zhàn),但他在得到返回部隊的命令之后很高興。1796年12月27日,他重新指揮圍攻曼圖亞的軍團,接替了夏爾·愛德華·詹寧斯·德·基爾梅恩(當時他也生病了;法語:Charles Edward Saul Jennings;1751年10月19日-1799年12月11日)的職務(wù)。該軍團由1萬人組成,分為兩個師,師長分別是托馬斯-亞歷山大·杜馬斯(法語:Thomas-Alexandre Dumas Davy de la Pailleterie;1762年3月25日-1806年2月26日)和克勞德·達勒馬涅(法語:Claude Dallemagne;1754年11月8日-1813年6月12日)。1797年1月14日至15日,拿破侖的部隊在里沃利會戰(zhàn)(英語:Battle of Rivoli)中擊敗了約瑟夫·阿爾文齊(德語:Joseph Alvinczy, Freiherr von Berberek,或Baron József Alvinczi de Borberek;1735年2月1日-1810年9月25日)的部隊,給奧地利軍隊造成了巨大損失。與此同時,喬瓦尼·馬切塞·迪·普羅維拉(德語:Johann Provera;意大利語:Giovanni Marchese di Provera;約1736年-1804年7月5日)率領(lǐng)一支支援縱隊抵達曼圖亞北部,1月16日在那里發(fā)生了一場戰(zhàn)斗。曼圖亞守軍在卡爾·菲利普·塞博滕多夫(德語:Karl Philipp Sebottendorf van der Rose;1740年7月17日-1818年4月11日)的領(lǐng)導(dǎo)下發(fā)起了一次突擊行動,起初取得了進展,但是被克勞德·維克托·佩蘭(法語:Claude Victor-Perrin;1764年12月7日-1841年3月1日)麾下的援軍擊退。與此同時,塞律里埃率領(lǐng)1500名士兵在拉法沃利塔宮阻止普羅維拉的部隊與守軍會合。到中午的時候,普羅維拉的部隊已經(jīng)被法國援軍包圍了;下午2點,他帶著7000名士兵、22門野戰(zhàn)炮、一個舟橋縱列和一個食物車隊向塞律里埃投降。后來,塞律里埃與杜馬斯發(fā)生了爭執(zhí),杜馬斯曾經(jīng)指揮過軍隊,但是現(xiàn)在只是一個師長。杜馬斯因自己的貢獻沒有得到承認而感到憤怒,于是他給部隊參謀長路易-亞歷山大·貝爾蒂埃(法語:Louis-Alexandre Berthier;1753年11月20日-1815年6月1日)寫了一封謾罵信件,因此被拿破侖降職。1月30日,烏姆瑟爾開始與塞律里埃就曼圖亞守軍投降問題進行談判;1797年2月2日,兩位將軍達成共識。按照條款規(guī)定,烏姆瑟爾和他的參謀、他的將領(lǐng)們以及700名士兵可以獲得自由,并將6門火炮歸還給奧地利軍隊,但是16324名守軍士兵將成為戰(zhàn)俘。
↑瓦爾瓦索內(nèi)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Valvasone (1797)]。 1797年春季戰(zhàn)役期間,拿破侖將他的部隊分成了8個師,其中塞律里埃負責指揮第3師,該師共有6543名士兵。3月16日,在瓦爾瓦索內(nèi)戰(zhàn)役中,拿破侖率軍擊退了卡爾大公(英語:Archduke Charles Louis John Joseph Laurentius;德語:Erzherzog Karl Ludwig Johann Josef Lorenz von ?sterreich;1771年9月5日 – 1847年4月30日)麾下的后衛(wèi)部隊。在這次軍事行動中,塞律里埃的師屬于預(yù)備隊,但是在隨后的進攻中,塞律里埃的師被部署在右翼,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法語:Jean-Baptiste Jules Bernadotte;瑞典語:Karl XIV Johan Baptist Julius;挪威語:Karl III Johan Baptist Julius;1763年1月26日-1844年3月8日)的師被部署在中間,吉厄的師則被部署在左翼。3月19日,貝爾納多特率軍向格拉迪斯卡迪松佐發(fā)起進攻,但是被擊退了。塞律里埃的師繞過格拉迪斯卡迪松佐的南側(cè),在攻占城鎮(zhèn)后方的高地之后,守軍投降了。法軍俘虜了奧地利軍隊4個營的兵力,共計2500人、10門火炮、8面旗幟。當貝爾納多特率軍繼續(xù)東進的時候,吉厄的師跟隨塞律里埃的部隊向北追擊亞當·巴亞利奇·馮·巴亞哈扎(德語:Adam Bajalics von Bajaháza;克羅地亞語:Adam Bajali? von Bajaházy,或Adam Bayalitsch;1734年-1800年6月5日)麾下的縱隊。就在這個時候,塞律里埃生病了,他的師交由路易·弗朗索瓦·讓·夏博(法語:Louis Fran?ois Jean Chabot;1757年4月27日-1837年3月11日)指揮。在塔爾維斯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Tarvis (1797)]中,巴亞利奇的部隊被夾在馬塞納的部隊和吉厄的部隊之間,巴亞利奇被迫率領(lǐng)4000名士兵投降。在康復(fù)之后,塞律里埃于4月20日恢復(fù)了他的師(駐扎于格拉茨)的指揮權(quán);《萊奧本條約》簽訂之后,該部隊撤出奧地利并攻占了位于薩奇萊的陣地。 1797年6月3日,拿破侖通知法國政府,他要將塞律里埃及22面被繳獲的旗幟送回法國。他寫道:“在過去的兩場戰(zhàn)役中,他展現(xiàn)出的才華、勇氣和愛國精神……塞律里埃將軍對自己極為嚴厲:他有時對別人也這樣。他是一位嚴于律己的朋友,并擁有維護社會安全所必需的秩序感和美德,他蔑視陰謀詭計,這一點有時使他在一些人中樹敵,這些人希望看到他們屈從于上級,他們總是隨時準備指責那些人是不愛國的。”6月28日,他在巴黎受到大批政府官員的接待,他向他們保證他和他的士兵們的忠誠。他和他的師于8月9日回到了意大利,并且錯過了果月政變。不久后,路易斯·德賽(法語:Louis Charles Antoine Desaix;1768年8月17日 – 1800年6月14日)是這樣描述他的:“他個子很高,55歲……為人正直,各方面都值得尊敬,雖然被認為是貴族但是卻得到了拿破侖將軍的支持,拿破侖將軍重視并欣賞他?!蓖崴乖环▏婈犝碱I(lǐng),但是根據(jù)最新的條約,威尼斯將被移交給奧地利。拿破侖讓塞律里埃從事清除所有的軍事物資和船只以及所有的藝術(shù)品的令人不快的工作。法軍不顧奧地利政府和當?shù)鼐用竦姆磳Γ@座城市被洗劫一空。盡管塞律里埃是人們發(fā)泄憤怒和辱罵的對象,但是他本人并沒有從搶劫中獲利,并盡最大努力阻止其他人這么做。他將威尼斯軍火庫中的鹽和餅干充公,但那是為了籌錢給他的士兵們發(fā)工資。在同一支軍隊里,馬塞納和奧熱羅因謀取個人利益而臭名昭著,許多下級軍官也這么做了。塞律里埃贏得了正直的名聲,他的士兵們都稱他為“意大利圣母”。 1798年-1799年
↑卡薩諾戰(zhàn)役期間,塞律里埃與他的師里的士兵們被敵軍俘虜。 1798年初,塞律里埃暫時指揮留在意大利的師,在意大利他忙于安撫處于叛變邊緣的無薪酬的士兵們。拿破侖沒有讓他參加埃及-敘利亞戰(zhàn)役(英語:French campaign in Egypt and Syria),因為他年紀太大了。1798年2月之后的某個時候,他進入“英格蘭”集團軍服役,并在雷恩建立了自己的指揮部。9月15日,他擔任法國內(nèi)陸部隊監(jiān)察長。1798年11月5日,他被調(diào)回意大利,在意大利地區(qū)陸軍指揮官儒貝爾帳下效力。儒貝爾讓塞律里埃率軍攻占里窩那,但是他很快就接到了入侵盧卡共和國的指示。他的騎兵部隊于1798年12月22日進入盧卡,勒索了大量的現(xiàn)金和衣服供軍隊使用。塞律里埃率領(lǐng)6000名步兵于1799年1月2日抵達這座城市。1月25日,他宣布盧卡為一個“法國式”的共和國,在此之后,他于2月5日將其移交給米奧利斯,然后返回曼圖亞。當時,意大利地區(qū)陸軍由謝雷爾指揮,塞律里埃負責指揮“蒂羅爾”師,該師名義兵力為8328人。
↑塞律里埃的名字位于第24列第1行。 第二次反法同盟戰(zhàn)爭(英語:War of the Second Coalition)爆發(fā)之后,謝雷爾率領(lǐng)43000名士兵在維羅納附近與保羅·克雷(德語:Paul Freiherr Kray von Krajova und Topola;匈牙利語:Krajovai és Topolyai báró Kray Pál;英語:Paul Kray of Krajova and Topolya;1735年2月5日-1804年1月19日)的部隊(共有50700名奧地利士兵)交戰(zhàn),24551名俄國士兵在亞歷山大·蘇沃洛夫[英語:Alexander Vasilyevich Suvorov;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Суво?ров;拉丁化俄語:Aleksándr Vasíl'yevich Suvórov;1729年(或1730年)11月24日-1800年5月18日]的率領(lǐng)下前來支援。謝雷爾希望能在克雷的俄國盟友到達之前將其擊潰,因此選擇了進攻。1799年3月26日,在維羅納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Verona (1799)]中,法軍在位于維羅納北部的帕斯特倫戈取得了勝利,在維羅納附近與敵軍打成平手,在位于維羅納南部的萊尼亞戈被敵軍擊敗。在維羅納北部地區(qū),塞律里埃率軍將奧地利軍隊趕出了里沃利韋羅內(nèi)塞。27日,克雷迅速將兵力向北轉(zhuǎn)移,以支援寡不敵眾的右翼部隊。謝雷爾打亂了他的師的位置,使他的士兵們筋疲力盡,卻沒有取得任何成效。后來,謝雷爾讓塞律里埃率領(lǐng)6000人從北部向維羅納進軍,試圖在北部地區(qū)發(fā)揮優(yōu)勢。3月30日,他的部隊在帕羅納與15000名奧地利士兵相遇,并遭遇慘敗,法軍傷亡600人,1177人被俘。奧軍的傷亡人數(shù)僅為390人。 1799年4月5日,馬尼亞諾戰(zhàn)役(英語:Battle of Magnano)結(jié)束,法軍戰(zhàn)敗。在這場戰(zhàn)爭中,塞律里埃的師包括第18輕步兵半旅團下轄的3個營、第29輕步兵半旅團下轄的3個營、第30輕步兵半旅團下轄的3個營和第1輕步兵旅下轄的1個營,擁有180名擲彈兵、850名騎兵和60名炮兵。雙方軍隊都向前推進,塞律里埃的部隊成功攻占位于左側(cè)的維羅納自由鎮(zhèn)。然而,克勞德·維克托·佩蘭的師和保羅·格雷尼爾(法語:Paul Grenier;1768年1月29日-1827年4月17日)的師在右側(cè)被擊潰。法軍損失了7000 - 8000人,7面旗幟和8門火炮被繳獲,而克雷的部隊傷亡5228人。受到損失最嚴重的是法國將領(lǐng)們的信心和軍隊的士氣。當謝雷爾發(fā)現(xiàn)12000名奧地利士兵正從提洛伯國向北進軍的時候,他率軍退出到明喬河防線以外,只留下12000名士兵保衛(wèi)曼圖亞。在撤退期間,許多來自于意大利和瑞士的士兵退出了意大利地區(qū)陸軍。
↑霧月政變。 到1799年4月底,謝雷爾在阿達河后方已經(jīng)有了一支28000人的部隊,并排成了一條長達115公里(即71英里)長的直線。部隊分為三個小兵團,塞律里埃的部隊被部署在左側(cè),格雷尼爾的部隊被部署在中間,克勞德的部隊被部署在右側(cè)。到4月27日上午,蘇沃洛夫麾下的奧俄聯(lián)軍在卡普里亞泰-圣杰爾瓦西奧和布里維奧成功地渡過了阿達河。當天,讓·維克多·馬里·莫羅(法語:Jean Victor Marie Moreau;1763年2月14日-1813年9月2日)接替謝雷爾指揮意大利地區(qū)陸軍,反法聯(lián)軍在卡薩諾戰(zhàn)役中擊敗了法軍。經(jīng)過一番激戰(zhàn),格雷尼爾的部隊在阿達河畔特雷佐被擊敗,同時奧地利軍隊也突破了克勞德在阿達河畔卡薩諾設(shè)置的防線。法軍向米蘭撤退,這使得塞律里埃的部隊處于被孤立的狀態(tài),他沒有得到來自于阿達河畔特雷佐和布里維奧的命令。一夜之間,這位老將在韋爾德里奧附近集結(jié)了2600至4000名士兵,形成了全面防御機制。約瑟夫·菲利普·武卡索維奇(德語:Josef Philipp Vukassovich;克羅地亞語:Josip Filip Vukasovi?;1755年-1809年8月9日)發(fā)現(xiàn)法軍擋住了他的部隊的行軍路線,就將他的師分成了三個縱隊,并率軍包圍了塞律里埃的陣地。武卡索維奇報告說,他的敵人們進行了一場“拼命的”戰(zhàn)斗,但是由于彈藥不足,塞律里埃于4月28日晚率軍投降。根據(jù)投降條件,塞律里埃和他帳下的軍官們將獲得假釋,并返回法國。根據(jù)報道,奧地利軍隊俘虜了243名法軍軍官和3487名法軍士兵。武卡索維奇的部隊傷亡2750人,超過了卡薩諾戰(zhàn)役中反法聯(lián)軍損失人數(shù)的一半。塞律里埃麾下的左翼部隊從科莫湖附近撤退并與主力部隊會合。 塞律里埃被俘后,蘇沃洛夫邀請他共進晚餐,卻發(fā)現(xiàn)從他嘴里套出任何軍事情報是不可能的。俄國軍人們不明白為什么這樣一位有名望的人物要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而戰(zhàn)。塞律里埃反駁道:“我的父親給我這把劍,明確地命令我只能用它來保衛(wèi)我的國家?!庇鴼v史學(xué)家拉姆齊·韋斯頓·菲普斯(英語:Ramsay Weston Phipps;1838年4月10日-1923年6月24日)認為在韋爾德里奧向敵軍投降是塞律里埃在自己的軍旅生涯中犯下的最大的錯誤。他說,塞律里埃習(xí)慣于看到拿破侖用高明的計謀挽救危急的局面的場景。當莫羅再次見到這位被假釋的將軍的時候,他嚴厲地斥責了這位將軍,但后來他向政府承認塞律里埃唯一的錯誤是過于嚴格地遵守他的命令。這是塞律里埃最后一次帶兵作戰(zhàn)。 與此同時,由于軍事上的失敗和管理不善,法國督政府的聲望下降了?;氐桨屠柚?,塞律里埃成為了拿破侖派的一員。自從在這位軍事天才手下服役以來,他只看到了災(zāi)難。1799年11月9日,拿破侖發(fā)動了霧月政變,在此期間,塞律里埃正在蓬迪茹爾負責指揮一支預(yù)備役部隊。第二天,當拿破侖不得不被人從五百人院中解救出來的時候,政變幾乎就要失敗了。然而,呂西安·波拿巴(法語:Lucien Bonaparte;意大利語:Luciano Buonaparte;1775年5月21日-1840年6月29日)說服了五百人院的衛(wèi)隊里的士兵們,只有少數(shù)士兵反對他的哥哥。這些士兵很快就將議員們趕出了大廳。在這次事件期間,塞律里埃的部隊抵達了圣克盧,他對士兵們發(fā)起講話,他說:“真是一群壞蛋??!他們想要殺死拿破侖將軍。士兵們,請不要激動;等你們接到命令了再說?!闭冎?,1799年11月15日,塞律里埃負責決定如何使用輔助營。12月27日,他成為了一名參議院議員。 晚年生活
↑巴黎榮軍院圓頂教堂。 后來,塞律里埃擔任參議院副主席,并于1803年被任命為一個委員會的主席,該委員會負責確定法國與皮埃蒙特大區(qū)的邊界。1804年,他被任命為榮軍院院長,榮軍院是一家用來治療退伍軍人的醫(yī)院,還是一家用來收留照顧退役老兵的養(yǎng)老院。同年5月19日,拿破侖冊封他為法國榮譽元帥。在當天被冊封的18位元帥當中,其他3位榮譽元帥分別是弗朗索瓦·約瑟夫·勒費弗爾(法語:Fran?ois Joseph Lefebvre;1755年10月25日-1820年9月14日)、弗朗索瓦·克里斯托夫·德·克勒曼和卡特林-多米尼克·德·佩里尼翁(法語:Catherine-Dominique de Pérignon;1754年5月31日-1818年12月25日)。塞律里埃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大鷹級勛章和意大利鐵王冠大綬章。1808年,他被冊封為帝國伯爵,每年可領(lǐng)取4萬法郎的退休金。 1814年3月31日,第六次反法同盟(英語:War of the Sixth Coalition)的軍隊抵達巴黎之后,塞律里埃公開銷毀了1417面被繳獲的敵軍旗幟,并親自燒毀了腓特烈大帝(德語:Friedrich II, Friedrich Hohenzollern von Preu?en;英語:Frederick II;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的劍和腰帶,以免其落入反法聯(lián)軍之手。路易十八國王(法語:Louis XVIII Stanislas Xavier de France;西班牙語:Luis XVIII Estanislao Javier de Francia;葡萄牙語:Luís XVIII Estanislau Xavier da Fran?a;意大利語:Luigi XVIII Stanislao Saverio di Borbone-Francia;荷蘭語:Lodewijk XVIII Stanislaus Xaverius van Frankrijk;1755年11月17日-1824年9月16日)恢復(fù)了王位,他冊封塞律里埃為法國貴族,但是他卻在百日王朝時期(英語:Hundred Days)投靠了拿破侖,此時拿破侖重新掌權(quán),但是時間很短暫。這導(dǎo)致他在拿破侖第二次倒臺之后丟掉了榮軍院院長的職務(wù)和擔任元帥所取得的薪俸。盡管塞律里埃同情波拿巴主義者們,但由于他是貴族,他投票贊成判處米歇爾·內(nèi)伊元帥(法語:Michel Ney;1769年1月10日-1815年12月7日)死刑。 塞律里埃于1819年恢復(fù)了元帥的職位。同年12月21日,他在巴黎去世,并被安葬于拉雪茲神父公墓。直到1847年2月26日,他的遺體才被轉(zhuǎn)移至榮軍院。塞律里埃的名字被銘刻在巴黎凱旋門上(位于第24列)。 (完) (聲明:以上內(nèi)容是本人從英文維基百科上翻譯過來的。本人翻譯水平有限,文章中可能有很多不足之處,還望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