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究欲望辯證法
進一步地,實際上,消費主義式的焦慮應該早就在對于它的反思開始之前作為一種本真的欲望,一種真實普遍的現(xiàn)代性癥狀現(xiàn)身了。
縱使有一種可能性,即對于它的反思被主體欲望結構建構并在主體中現(xiàn)身,這個現(xiàn)身篡奪了先前主體對于焦慮的欲望的那個本真之地位,從而使焦慮在反思足夠強烈的主體那里成了舊的,不再能像先前那樣驅動購物循環(huán)的,只是為了維持原有的象征界身份的非本真欲望。在前反思階段,它反而仍是應當在其他意識形態(tài)和外部評價體系的律令之下被堅持的本真欲望。
穿越幻想之后仍是幻想,同樣的,反思的主體堅持并實現(xiàn)了對焦慮的逃逸之后,不還是會進入另一種“投入”(甚至是進入對逃逸本身的欲望)以及另一種對此的反思嗎?那時,逃逸于是又成了非本真的欲望。選擇的坐標總是在改變,但格式卻仍照舊。
欲望一旦現(xiàn)身,就要堅持到底。于是欲望便在主體的歷史性中不斷運動發(fā)展,獲得歷史性。欲望的新陳代謝是一種辯證法,這也許正是拉康從黑格爾那里取得的精到之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