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姚廣孝 法名道衍

姚廣孝 法名道衍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暗,號獨庵老人、逃虛子。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江路(明為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姚廣孝生於醫(yī)生世家,十四歲剃發(fā)為僧,法名道衍,卻師事道士席應(yīng)真,得其陰陽之術(shù)。曾經(jīng)在嵩山寺游學(xué),有名叫袁珙的面相者說他說:“你是個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像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殺戮,是劉秉忠一樣的人!”廣孝聽后反而大喜。
洪武十五年,高皇后駕崩,明太祖選高僧侍奉各親王,為其誦經(jīng)薦福。道衍被其朋友宗泐舉薦。道衍在選拔的會場上與燕王朱棣相談甚歡,請求入燕,朱棣同意,于是抵達北平,擔(dān)任慶壽寺住持,時常出入王府,行跡非常秘密,經(jīng)常與朱棣密語。朱元璋死后,明惠帝剛即位后就開始大范圍的削藩行動,對藩王們下手。道衍密勸朱棣起事,并在燕王宮道中訓(xùn)練部隊。建文元年六月,燕府護衛(wèi)百戶倪諒告變,逮官校于諒、周鐸等伏誅。兵部尚書齊泰命令北平都指揮張信逮捕朱棣,然而張信卻把此命告訴朱棣,朱棣于是決定起兵。當(dāng)時正遇到暴雨臨近,檐瓦墮地,朱棣色變。道衍說到:“這是祥兆。飛龍在天,一定有風(fēng)雨跟隨。瓦片掉下了,將要改用皇帝那黃色的瓦了。”之后燕兵起義,以誅殺齊泰、黃子澄為名,號稱其眾為“靖難之師”。而道衍則在北平輔助世子朱高熾進行防守。
同年十月,朱棣襲擊大寧的時候,李景隆乘間圍燕京北平。道衍則善于堅守,抵抗中央軍的數(shù)次攻擊,并也夜間派遣壯士偷襲。后燕軍回援,內(nèi)外夾擊獲得大勝。李景隆、平安等先后戰(zhàn)敗逃撤。朱棣則圍困鐵鉉防守的濟南城長達三月之久仍不克。道衍寫信勸道:“部隊疲勞了,請班師回北平?!敝扉τ谑欠祷?。此后遭盛庸軍截?fù)?,在東昌之戰(zhàn)時燕軍大敗,張玉被殺,再次返京。此時,朱棣打算進行稍微休整,而道衍則堅持積極備戰(zhàn),并進一步招募勇士,擊敗盛庸且破房昭的西水寨。此時,道衍對朱棣說:“不要再攻下城池了,而應(yīng)當(dāng)迅速進攻京師。京師力量單弱,一舉之下必然能攻下?!敝扉β爮牧怂囊庖?,并接連在淝水、靈璧擊敗中央軍,并渡過長江進入京師金陵[9]。朱棣在燕王府時,接觸來往都是軍人,而唯獨道衍是定策起兵的。當(dāng)朱棣在山東、河北轉(zhuǎn)戰(zhàn)時,其部隊進退、戰(zhàn)機等都由道衍決定。道衍從未臨戰(zhàn)指揮過,但是朱棣攻下南京后,論功道衍為第一。
在朱棣攻南京時,道衍曾勸朱棣:“破城那天,方孝孺一定不肯投降,但請不要殺他,如果殺了他,天下讀書的種子就滅絕了?!钡且驗榉叫⑷娴牟磺?,朱棣盛怒之下還是將方滅族。朱棣攻占南京后,即位稱帝,授道衍為僧錄司左善世。永樂二年四月,拜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后恢復(fù)其姚姓,并賜名廣孝,贈祖父如其官。明成祖與其交談時,稱其少師的官名,而不叫名字,表示敬意。朱棣又命其蓄發(fā)還俗,道衍不肯。朱棣又賜房屋與宮女給他,道衍都不接受。道衍則住在佛寺中,穿官服入朝議事,退朝后一樣繼續(xù)穿袈裟。
姚廣孝到晚年后,著《道余錄》,專詆程朱理學(xué),引起當(dāng)時人們的鄙夷。當(dāng)其回鄉(xiāng)省親訪友,至長洲拜訪其姐,但姐姐閉而不見;訪其友王賓,賓亦不見,但遙語道:“和尚錯了啊,和尚錯了啊?!庇峙苋ヒ娖浣悖憬阌至R他。廣孝為之惘然,體會到了眾叛親離的滋味。
永樂十六年(1418年)三月,姚廣孝已經(jīng)有八十四歲高齡,病重不能上朝,仍然在慶壽寺居住。明成祖駕車臨視,相談甚歡,并賜金睡壺。臨死前的姚廣孝請求明成祖,釋放禁錮已久的建文帝主錄僧溥洽,明成祖答應(yīng)了他。姚廣孝頓首感謝,之后不久去世。朱棣聽聞后,輟朝二日,并以僧禮下葬,百官吊唁者眾多。此后追贈為推誠輔國協(xié)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謚恭靖。賜葬房山縣東北;朱棣親自為其制神道碑記錄其功。
統(tǒng)帥 C
(姚廣孝未嘗臨戰(zhàn)陣,然輔世子留居燕京,守御甚固。)
武力 D
(非其所長。)
軍謀 B
(姚廣孝輔世子居守,其年十月,成祖襲大寧,李景隆乘間圍北平。廣孝守御甚固,擊卻攻者。夜縋壯士擊傷南兵。援師至,內(nèi)外合擊,斬首無算。景隆、平安等先后敗遁。成祖圍濟南三月,不克。廣孝馳書曰:“師老矣,請班師?!蹦诉€。成祖意欲稍休,廣孝力趣之。益募勇士,敗盛庸,破房昭西水寨。廣孝語成祖:“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睆闹?。遂連敗諸將于淝河、靈璧,渡江入京師。成祖轉(zhuǎn)戰(zhàn)山東、河北,在軍三年,或旋或否,戰(zhàn)守機事皆決于廣孝。)
智略 A+
(姚廣孝性早惠,通儒書。初從相城道士席應(yīng)珍涉兵書術(shù)家言,攻占侯。洪武中,燕王與語甚合,請以從。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奪諸王,廣孝遂密勸燕王舉兵。于是練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繚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鑄軍器,畜鵝鴨亂其聲。兵起,以誅齊泰、黃子澄為名,號其眾曰“靖難之師”。燕王在籓邸,所接皆武人,獨廣孝定策起兵。廣孝未嘗臨戰(zhàn)陣,然帝用兵有天下,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廣孝工詩文,與王賓、高啟、楊孟載友善。宋濂、蘇伯衡亦推獎之。所著《逃虛子集》,別有《道余錄》,則專詆程朱,時人鄙焉。)
內(nèi)政 B
(姚廣孝常居僧寺,冠帶而朝,退仍緇衣。成祖重修《太祖實錄》,廣孝為監(jiān)修。又與解縉等纂修《永樂大典》。書成,帝褒美之。帝往來兩都、出塞北征,廣孝皆留輔太子于南京。尋命監(jiān)修《高皇帝實錄》,成,出賑蘇、湖。)
魅力 C-
(姚廣孝嘗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見之曰:“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睆V孝大喜。后燕王即位,功居第一。燕王與語,呼少師而不名。晚年至長洲,候同產(chǎn)姊,姊不納。訪其友王賓,賓亦不見,但遙語曰:“和尚誤矣,和尚誤矣?!睆?fù)往見姊,姊詈之。廣孝慚而退。晚著《道余錄》,頗毀先儒,時人鄙之。其友張洪嘗云:“少師與我厚,無以報之,但見《道余錄》輒為焚棄?!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