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DA
人的基本動力是解決問題。問題大概能分成兩類。一類是積極問題,比如如何跟爸爸玩耍,如何享受生活。第二類是消極問題,比如如何解決失戀的問題,如何解決貧窮的問題,如何解決考試不及格的問題。
人碰到問題后,從問題發(fā)展出解決方案。方案完成得越不好,問題就越大。
嬰兒剛出生時,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客體的問題。所以會認為客體是壞的。
而隨著嬰兒的成長,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人,所以開始認為他碰到的問題部分是他自己的問題,這時嬰兒就開始有了抑郁情緒。隨著嬰兒把越來越多的問題歸于自己身上,他的抑郁情緒增加了。同時嬰兒也發(fā)現(xiàn)了處理自己問題的方法,那就是不舒服或者餓了的時候就哭鬧。若嬰兒認為自己把自己的問題較好地解決了,則能夠健康地成長。(若問題依然較大,但是把大部分問題歸因于他人,也能夠健康成長)。
下面我們講非剛出生的人。
人的消極問題都是部分歸因于自己,部分歸因與他人(接下來講的都是消極問題)。問題歸因于自己的部分,會引發(fā)抑郁情緒,并且創(chuàng)造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問題歸因于他人的部分,會創(chuàng)造方案來使他人解決他們的問題。人只會因自己的問題感到抑郁。
歸因于自己的問題越少,人越健康。歸因于自己的問題較多,但是解決方案完成得好的人,相對健康。歸因于自己的問題多,而解決方案完成得不成功的人,將會有心理問題。
當人認為自己的問題非常嚴重,那抑郁情緒就很強。此時他認為問題就是他自己,可能通過自傷、自殺的方案來解決他的問題。
消極問題以問題的大小程度進行區(qū)分。
所有心理治療的治療因子有三個:
? ? 1、幫助來訪者把問題從歸因于自己,轉(zhuǎn)化為歸因于他人
? ? 2、幫助來訪者制定更好的方案來解決問題或直接改善問題的完成情況
? ? 3、讓來訪者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成功解決了問題
接下來討論不同治療中治療因子的表現(xiàn)。
? ? 1、如用支持性治療,能夠改善來訪者方案的完成情況,也能夠減少來訪者歸因于自己的問題,并把問題轉(zhuǎn)化為他人的問題。
? ? 2、在分析引發(fā)抑郁情緒的問題時,咨詢師將會指出是誰或什么導(dǎo)致了消極問題和抑郁情緒,所以并不是來訪者的問題,而是這個誰或什么。于是達到了第一個治療因子——把歸因于自己的問題轉(zhuǎn)化為他人的問題。
? ? 3、在分析來訪者現(xiàn)在仍然在使用方案嘗試解決的童年的問題時,治療師告訴來訪者他的方案都是用來解決童年的問題,來訪者就意識到自己現(xiàn)在已經(jīng)解決了這個問題,或者這個問題并不是他自己的問題,把問題轉(zhuǎn)化為歸因于他人。所以達到治療因子。
? ? 4、在治療師說明造成來訪者問題的人自己也非常痛苦時,所以問題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問題者的問題,而不是來訪者的問題,達到治療因子。
? ? 人的精神動力是將所有消極問題解決,同時享受解決積極問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