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納森島篇又臭又長?作者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么?
《一人之下》漫畫如今已經更新到615話啦,看到現在,感覺納森島篇真的讓人感到有些許遺憾,如今王和九衛(wèi)已經全部失敗,只能靠外來人來拯救,但結局卻是毀滅神樹,像極了小國對一些霸權的無力感。

伊利亞的處心積慮最后也只不過化為納森夜空的一道火光,王和圣娼根本毫無辦法,能創(chuàng)造天堂的華金納被無人機擊殺,最強衛(wèi)的圣光天使阿方索成為計劃的犧牲品,女武神古娜擋不住炮彈,自身修煉到極致的望月悟,操控閃電的安東尼,合金的加西亞,被認可的神寄戰(zhàn)士貝斯迪亞,這些全是異人界的佼佼者,卻在絕對實力前毫無辦法。

這就像唐門為傲的丹噬被普通人穿件防護服輕松抵擋然后反殺。修行人大半輩子的努力在現代科技前毫無光芒。不過這對漫畫來說可能也是好事,至少在戰(zhàn)力上不會崩壞,說明異人修行還是擋不住火力覆蓋,至少符合現實邏輯。

另外,有人說納森篇是作者寫偏題了,我倒覺得并非如此,《一人之下》從來就不是講的寶兒姐的故事。米二只不過是用尋找寶兒姐的身世為主線向觀眾展示《異人》的世界。

一些看似可有可無的章節(jié),反而是作者對世界觀的補充和塑造,以及對作品價值觀的闡釋,這些章節(jié)是值得思考的,如果一味的追求最后的真相,那還不如不要看一人這種長篇漫畫,直接像看短視頻一樣,花幾分鐘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就可以了,也就沒有必要去思考作者的用意了。

而且,如果大家實在不喜歡看納森篇的話,也完全可以把這一篇當成番外,等到納森篇過了回到國內再看,很多人說納森篇主角存在感很弱,其實除了羅天大醮篇,張楚嵐都不是絕對主角,他一直游走在故事的邊緣,所有的事他都會參與,但并不主導,他要像導游一樣把探尋甲申之亂秘密的旅程中遇到的人和事展現給大家,因此不論是納森篇還是其他篇,張楚嵐都注定不會去最喧賓奪主的事。

最后,其實米二的敘事風格一直讓我想到徐浩峰的小說,有明顯的流浪漢小說的意味。主角一行圍繞寶兒姐身世展開一系列冒險,但最吸引人的是沿途的奇聞異事冷僻秘辛。

整個納森島篇看下來,我唯一擔心的一點就是米二的野心太大了,里面關于自由、存在、永恒等宏大命題的哲學探討和其他文化對此的答案,不是一般讀者能夠接受得了的,他是在試圖用中國視角來詮釋這個世界的瑰寶。雖然都是淺嘗輒止,但早已超出了大眾文藝作品能夠承載的容量。

如果能夠完美完成,其內涵將超越所有日漫,畢竟中國文化的體量不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能夠相提并論的。但更可能的走向是,因為過分想包容各類文化符號而導致情節(jié)的失控和反復,最終成為一個百科全書般的作品,進而失去作品的可讀性,因而,我對此深感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