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果園—客西馬尼園

客西馬尼園 the Garden of Gethsemane(希伯來語:?? ??????),
在《馬太福音》第26章第36節(jié)和《馬可福音》第14章第32節(jié)中,“客西馬尼”的希臘語名稱是Γεθσημανι (Gethsēmani),代表亞拉姆語中的 ?? ???? (Ga?-?mānê),意為“榨油機”(“油”指橄欖油)。
這可能是由于當時此處種植了許多橄欖樹?!恶R可福音》第14章第32節(jié))稱為“一個地方”;《約翰福音》第18章第1節(jié))稱之為“一個園子”,是耶路撒冷的一個很普通的果園,
白天的客西馬尼園人潮洶涌,參觀者朝著一個方向繞著花園前行,這是一個保存著有幾千多年前橄欖樹的園林,榨橄欖油之地。
據(jù)說是耶穌基督經(jīng)常禱告與默想之處。它也是教徒極為珍視的地方,
這里也是耶穌被抓捕的地方,園中的幾棵巨大的橄欖樹相傳在耶穌時期就存在了。
按照歷史學家的說法,在羅馬人攻下耶路撒冷前已經(jīng)把樹都砍光了。不過,橄欖樹的枝子砍下后又能變成主干、長成樹,據(jù)說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根據(jù)《新約圣經(jīng)》和基督教傳統(tǒng),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前夜,在錫安山(Mount Zion)上的“最后的晚餐廳”的逾越節(jié)“最后的晚餐”結(jié)束后,耶穌穿過老城前往此處禱告。
客西馬尼園也是耶穌被他的門徒加略人猶大出賣的地方。
耶穌指出其十二門徒中的猶大是出賣他的叛徒,猶大知道自己以三十塊銀幣出賣耶穌的行徑已暴露,與猶太教祭司長定下暗號:
“我與誰親吻,誰就是耶穌”后選擇了溜之大吉,客西馬尼園的西邊,能看到一道巖石墻,這里有一個叫客西馬尼的巖洞。
耶穌在被出賣的夜晚,他帶著十一位門徒來到客西馬尼園后,就留下八位在巖洞中禱告,彼得、雅各和約翰在另一處禱告,
他囑咐三位使徒:“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愿意,肉體卻是軟弱的。(Watch and pray so that you will not fall into temptation. 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根據(jù)《路加福音》第22章第43–44節(jié)的記載,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極其憂傷,“汗珠如大血點滴落在地上”。
耶穌徹夜祈禱,“父啊,若是可行,請你挪開這杯苦酒。但是不要按我的心意,乃是按照父的心意”。
翌日天未曉時,猶大帶領祭司長羅馬軍兵和法利賽人的差役等,沖進了客西馬尼園捉拿耶穌,猶大按照暗號,走到耶穌跟前,叫了一聲老師,并親吻耶穌;耶穌說:“朋友,你要做的事就做吧!”耶穌就這樣被逮捕了。
在耶穌被捕的地方,矗立著萬國教堂。
在耶路撒冷東位于橄欖山下的汲淪谷,現(xiàn)位于耶路撒冷市內(nèi)的客西馬尼園背景就是萬國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
萬國教堂于六一四年被薩珊王朝摧毀,后由十字軍重建,大約在一千二百一十九年再度被毀。
在橄欖山上是俄羅斯東正教會的抹大拉的馬利亞教堂,有拜占庭/俄羅斯風格的金色洋蔥形屋頂,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紀念他的母親而興建。
此外,東正教傳統(tǒng)上認為,客西馬尼園也是使徒安葬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的地方。
(Church of Mary Magdalene)據(jù)說瑪利亞并沒有像普通人一樣死去,而是陷入了永恒的沉睡,并被她的兒子耶穌升入了天堂。錫安山被認為是瑪麗被帶到天堂的地方。
客西馬尼園是早期基督徒朝圣的焦點。
三百三十三年,匿名的“波爾多朝圣者”前來拜訪,他的Itinerarium是基督徒前往圣地朝圣留下的最早記載。
Eusebius of Caesarea在他的Onomasticon中記載客西馬尼園位于“橄欖山腳下”,又說“信徒習慣于前往此處禱告”,地上鋪著peace字樣的圖案,
金頂清真寺在陽光下異常耀眼,他們撫摸親吻橄欖樹,在這座美麗的橄欖園,還可以眺望整個耶路撒冷老城,
根據(jù)古猶太傳說,彌賽亞時代將在橄欖山開始。因此,數(shù)世紀以來,橄欖山被稱為猶太人最神圣的墓地。
凡是到耶路撒冷無論是旅游還是朝圣的人,客西馬尼園都是必須去的景點,在這個地方記錄著耶穌虔誠祈禱以及他的背叛者的故事,每年數(shù)以百萬計的朝圣者參觀,在這里祈禱。
而此刻,熙熙攘攘中誰還能聽到“客西馬尼園內(nèi)那聲痛苦的嘆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