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桐干也與廢棄公主,生存還是毀滅
*原文寫于2020-2-20.? 時過境遷,沒想到一些事情變成了眼前的現(xiàn)實。
眾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兩年前講得的話,如今是講不得了。因此,重帖之時,部分內(nèi)容只得再做大幅刪減。
自己重讀這篇文字,感到很多拿來對照當下的情況,格外合適。
甲
我在課堂上會給學生看一個《空之境界》中的段落,一個討論字沙的段落:
式:字沙是正確的嗎?干也
黑:唔~該怎么說呢。打個比方,假如我感染了一種virus,只要我活著,全東京的市民都會死光;如果我死了,大家就能得救的話,我大概會選擇字沙吧。
式:這算什么比喻啊,這種不現(xiàn)實的事根本不能當作例子。
黑:無所謂啦。。但是,我想那是因為我很軟弱。因為我沒有膽量與全東京的市民為敵而活下去。所以我會字沙。因為這樣比較輕松對吧。雖然有點極端,不過我覺得選擇死也是比較幼稚的事情。可能當事人也有無論如何都想逃避的時候吧。這點我無法否定,也無法反駁。因為,,我也是弱小的人類。
式:你不一樣啊。。

乙
2月2日,一個學生發(fā)給我一篇評論文章,主旨是說,W.H.這件事,以結(jié)局來看,聽話的人最后吃虧。所以,這個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是:欺負老實人。
2月3日,我給這個學生做了回復,摘錄部分如下:
你說的這個“欺負老實人”的觀點,我覺得不能簡單這么看,這個問題很復雜。
先簡單說,這個問題的本質(zhì)是我在上課的時候提問過的一個問題:假如讓你死,換來他人活,你愿不愿意?(例如:Another里的模式)
我課堂上用過一個動漫段落,來說明這個問題,那個動漫里有一段對白,男主談到字沙,然后假設了這樣一個情況(見上文).
那個男主講到,無論選擇生還是死,都需要莫大的勇氣,如果選擇生,就要做好與千萬人對決的覺悟。
同時,男主也暗示,哪怕這種情況,“我” 也是有生的權(quán)利的。
所以,往簡單的方面想,逃離的行為,可以看作是這個問題的演化。
另外一個很重要又常常被人忽視的一點是,我們往往站在局外人的視角看這類問題,這是不對的。
比如,我上課時說的那個經(jīng)典的“電車難題”,我抨擊它的設定有個缺陷就是沒有代入感。應當做的假設是,假如你處在AB兩個軌道線路中的一個,犧牲你,換取另一條線路上的人活,愿不愿意?
假如沒有這種換位思考,我們就很容易自以為義,站在所謂道德制高點上,給別人貼標簽。
所以,該怎么評價我覺得一定要很慎重。同時要設身處地換位思考,這一點我很看重。
就好比逃li 。。。[此處刪去幾百字]。你怎么辦?
我們能不能要求一個人選擇自己死,而保全他人,道德上是否可以?法律上是否可以?(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問題)
丙
前些天開始補一部番,叫做《廢棄公主》。以下只講其開始的1/3部分。
這部番在這一部分的設定很有意義,也足夠典型。

一個古老王國的王妃產(chǎn)下一子一女,與此同時,神廟降下神諭,那個剛出生的女嬰是未來會毀滅世界的“劇毒”。
國王聞聽此言,立刻下令將女嬰處死。執(zhí)行命令的騎士將嬰孩拋入深谷,誰曾想竟為人所救。
幾年后,國王聽說當初要處死的女嬰沒有死,便下令追殺。這個被“詛咒”的女孩也就被大家稱為“廢棄公主?!?/p>
這里,問題和前面說的一樣。這個女孩有沒有“生”的權(quán)利?
有一個段落,追殺廢棄公主的人幾乎毀掉了一個村莊。這讓女孩產(chǎn)生了動搖,想到了字沙。但同時也暗示出一個問題:
究竟是誰“要”(或者“會”)毀滅這個世界呢?
殺了這個女孩,當真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問題嗎?
丁
莎翁很早以前就講了——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
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哈姆雷特》朱生豪譯本

*圖片來自myinterestingfac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