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wz.1928自動步槍(波蘭版BAR)

(封面是架設在邊三輪上的wz.28,未插彈匣)
Wz.1928自動步槍是一款由比利時埃斯塔爾國營工廠(FN)生產及出口,波蘭國家步槍工廠(Państwowa Fabryka Karabinów)特許生產的自動步槍,是勃朗寧M1918的波蘭版本,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當中波蘭軍隊用作輕機槍。發(fā)射7.92x57毫米毛瑟口徑步槍子彈。

重量:空槍5.9千克、槍管2.45千克、上彈9千克
長度:1110毫米
槍管長度:611毫米
子彈:7.92×57毫米毛瑟口徑步槍子彈
口徑:7.92毫米
槍管:1根,線膛,無法快速更換
槍機:長行程活塞導氣式
閉鎖:槍機偏轉式
發(fā)射模式:半自動、全自動,可擊發(fā)調變
射速:300—650發(fā)/分
槍口初速:815—853米/秒
有效射程:548—1200米
供彈方式:20發(fā)可拆卸式直彈匣

1919年,柯爾特公司開始研制和生產BAR的商業(yè)型,第一種型號命名為1919型,公司名稱為U型(Colt Model U)??聽柼?919型與M1918相比,采用了*****內而不是安裝在導氣管的復進機構,取消了消焰器。之后柯爾特公司又推出了1924型步槍,重新設計了護木,并使用手槍形握把。不過柯爾特在1924型基礎上推出了1925型步槍(公司型號R75)有著更高的出口銷量,也更著名。
在波蘭重新獲得獨立以后,波蘭陸軍配備了從各個武裝部隊所繼承的各種口徑不一的機槍,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裝備波蘭藍軍的法英軍隊的各種各樣的機槍。而這導致了波軍每挺機槍所使用的口徑不同的困境,使得波軍在訓練和后勤的工作成為一個異常困難的任務。
在波蘭一布爾什維克戰(zhàn)爭(波蘇戰(zhàn)爭)以后,1923年,波蘭軍隊展開了新型的制式輕機槍的競標,旨在取代過去所使用的所有輕機槍型號。不過很可惜,這次競標并無中標者。
在沒有中標者的情況下結束此次競標之后,1924年,波蘭戰(zhàn)爭部購入了12挺美國勃朗寧BAR自動步槍、英國劉易斯機槍和法國哈奇開斯M1909貝內特-梅西耶輕機槍進行測試。測試結果使得波蘭軍隊在1925年的競標當中選擇了由比利時FN公司生產的BAR。而比利時FN在20世紀20年代從美國柯爾特獲得在歐洲生產和銷售BAR的權利。雖然波蘭軍隊仍然在進行廣泛的測試,但波蘭軍方還是在1927年12月從FN訂購了一系列由比利時生產的BAR機槍,并且經過改裝以更好地滿足波蘭的需求。修改方面包括:
口徑由7.62毫米春田口徑步槍子彈更改為7.92×57亳米毛瑟口徑步槍子彈
兩腳架的構造與安裝方式
機械瞄具從覘孔改為V型缺口
延長槍管
增加手槍握把
而FN在柯爾特R75的基礎上,根據波蘭軍隊的要求稍作修改后進行生產,這也是FN獲得授權以來,正式生產的第一批BAR改型。
波蘭方面除了從FN訂購的10000挺以外,還購入了在波蘭本土生產武器的特許證。在波蘭軍隊正式采用FN生產的BAR改型之后,該槍被正式定型為1928年型7.92mm勃朗寧輕機槍(7.92 mm R?czny karabin maszynowy Browning wz. 1928),又稱:rkm wz.28。
在購買了許可證后,wz.28輕機槍準備在波蘭的華沙的國營步槍廠(Państwowa Fabryka Karabinów)正式本土化生產。但不知道是波蘭人不小心還是比利時人下絆子,許可證有嚴重缺陷,導致拖到1930年才正式開始本土化生產。本土化的wz.28和FN生產的wz.28相比,換了新的機械瞄具和修改為魚尾型槍托,而關于備用槍管的研發(fā)工作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被迫終止。不過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波蘭輕武器設計師瓦夫齊涅克·萊萬多夫斯基(Wawrzyniec Lewandowski)以wz.28為基礎,研發(fā)了用于飛機自衛(wèi)的航空機槍。這種航空機槍的主要變化包括:
射速增加至1100發(fā)/分
去除了槍托
在機匣后方安裝了鏟形握把
槍管倒是具有了快速拆卸功能
改變是新的供彈機構(因為區(qū)區(qū)只有20發(fā)的彈匣提供的火力持續(xù)性在陸地上也比較吃力,更何況還是航空機槍,所以該槍的供彈機構是安裝在機匣上方的一個91發(fā)容量的彈盤)
這款機槍在1937年被波蘭空軍正式采用,并命名為1937年型觀察員機槍(karabinmaszynowy obserwatora Wz. 1937)。生產數量大約是339挺,被安裝在波蘭空軍的PZL37駝鹿中型轟炸機和LWS-3 梅瓦偵察機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wz.28輕機槍一直是波蘭步兵和騎兵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在德國和蘇聯(lián)入侵波蘭后,波蘭軍隊的武器也被兩者繳獲。德國把wz.28輕機槍改名為IMG 28(p)輕機槍,裝備德軍二線部隊并一直使用到二戰(zhàn)結束。而蘇聯(lián)紅軍也在二戰(zhàn)期間使用了一些繳獲的wz.28輕機槍,用于保衛(wèi)莫斯科。
使用國家:
舊中國(wz.28和MIe1930)
希臘王國
德國:1939年入侵波蘭時繳獲,命名為IMG 28(p)
巴勒斯坦:126挺
波蘭:軍隊、反抗組織
蘇聯(lián):1939年入侵波蘭時繳獲(主要是1930年版本)?
西班牙共和國:于西班牙內戰(zhàn)期間購入。
西班牙國:從共和黨方面繳獲。
衍生型號:wz.37機槍
Mle1930型輕機槍:FN在wz.1928的基礎上改進,采用了迪厄多內·塞弗所設計的擊發(fā)機構,使該輕機槍可選擇較快或較慢的全自動射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