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網約車,明爭暗斗何時休?

上海滴滴司機駕車暴力沖卡事件,引起了公眾對網約車安全性以及合法性的再次關注,而網約車與出租車由來已久的矛盾,也再一次曝光在公眾面前。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網約車叫車方便,車內干凈舒適,計費方式透明,在乘坐體驗上要更勝一籌。相比之下,出租車經常出現(xiàn)拒載、不打表、態(tài)度蠻橫等問題。然而,在幾次網約車安全事件之后,公眾對于網約車和出租車的態(tài)度悄然發(fā)生了轉變。

上海暴力沖關網約車導致四人受傷
網約車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合法性存疑。筆者在滴滴平臺呼叫快車前往西安火車站時,司機一上車就提前告知只能到火車站附近,不能送到站前廣場,問其原因,司機解釋稱“運管抓到會罰款”。即便在頒發(fā)了網約車運營許可證的城市,很多網約車依舊是“黑車”狀態(tài)。
以本次事件中的上海為例,根據上海市政府頒布的《上海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若干規(guī)定》,在上海市進行網約車運營的個人應當滿足“上海戶籍”要求,車輛應當滿足“上海牌照”要求,且軸距達到2600mm以上,安裝衛(wèi)星定位裝置,車輛接入監(jiān)管平臺。

《規(guī)定》部分內容截圖
雖然政策制定的很嚴格,但依舊阻止不了層出不窮的違法事件。在6月13日上海滴滴司機暴力沖關事件中,涉事司機被爆出沒有取得網約車運營資格,而其駕駛的比亞迪秦轎車也不符合上海市對網約車的準入要求。人和車都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這名司機是怎么成功注冊滴滴賬號的呢?

黑車還是網約車,難道要乘客自行分辨嗎?
在去年鄭州空姐遇害案和樂清順風車事件之后,滴滴宣稱已經提升了監(jiān)管體系,司機必須經過人臉識別等步驟才能接單。但滴滴恰恰忽略了問題的根源:為何不合規(guī)定的司機能夠輕松注冊滴滴賬號?本次上海滴滴司機暴力沖卡事件中的司機僅僅是不具備營運資質,假如司機有過暴力或是犯罪記錄,后果是不是會更加嚴重?
相比之下,出租車雖然瑕疵不少,但在準入機制以及監(jiān)管方面,相比網約車要嚴格許多。與滴滴等網約車平臺不同的是,出租車司機在上崗之前必須參加考試,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同時在運管部門備案,才能持證上崗。而滴滴等網約車平臺在司機注冊方面大多采用網絡驗證的方式,可人為操作的空間相對較大,隱患也由此而生。

出租車上崗流程更加嚴密
安全性只是網約車與出租車的第一個戰(zhàn)場,更為牽動雙方神經的,是各自的利益。今年年初,有媒體公開報道延吉市網約車司機在營運過程中,被延吉當?shù)爻鲎廛囻{駛員組織的多名出租車司機,用身體站立和車輛圍堵等方式阻截,并向運管部門打電話舉報。最后,網約車司機因非法營運被當?shù)剡\管部門罰款10000元,組織參與圍堵的出租車司機因涉嫌尋釁滋事被刑拘。

一方罰款一方拘留,兩敗俱傷
出租車認為網約車搶占了原本屬于自己的“蛋糕”,而網約車則認為自身的出現(xiàn)是市場需求的真實反映,于是才有了上文中出租車圍堵網約車的一幕。這種圍堵的方式反映出網約車與出租車之間尖銳的矛盾,但在當下,顯然找不出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而相比用違法的方式去截停網約車,出租車司機們不妨好好思考一下怎么樣提高自身競爭力,過去當做裝飾的計價器是不是可以真正用來計價?乘客不熟悉的路況是不是可以不繞?下雨天是不是可以不按距離挑乘客?當出租車行業(yè)做出改變,哪怕是緩慢而又微小的改變,乘客都會覺察出明顯的不同。

不打表、拼車是出租車常見的違規(guī)行為
有人會說“存在即合理”,那也許這世界上很多事物,本來就不該存在。網約車的出現(xiàn)也許提高了人們出行的便利性,但相比便利性,無法保障乘客安全顯現(xiàn)出來的是其弊大于利的一面,只有當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隊伍真正能將乘客安全放在首位的時候,網約車的存在才是合理的。

明爭暗斗何時能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