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靈格《誰在我家》解讀之序位

波特·海靈格《誰在我家》之關系中的序位
2.1 原始序位
在關系中,依據(jù)系統(tǒng)最初的歸屬資格,存在一個序位。通過時間形成結構。誰先存在于一個系統(tǒng)中,誰就因此優(yōu)先于后到者。這一點適用于家族系統(tǒng)中的序位。
一對伴侶是在同一個層面上的,因為他們是同時開始他們的關系的。同樣的序位適用于父母。他們彼此沒有任何優(yōu)先存在,他們是共同開始的。當一對伴侶有了孩子,第一個孩子優(yōu)先于第二個孩子,第二個孩子優(yōu)先于第三個孩子。但這并不意味著先出生的孩子就因此對下面的兄弟姐妹具有指揮權,而是說他按照序位排列在第一個。
位置
伴侶關系優(yōu)先于父母身份。父母當然優(yōu)先于孩子。序位低者按順時針方向站在序位高者的左側。在桌子的一側坐著父母,丈夫坐在妻子的右側,妻子坐在他的左側;孩子們坐在他們對面,首先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他的左側坐著第二個出生的,以此類推。序位按順時針方向排列。
當然也可以這樣:母親坐在父親左側,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坐在母親左側,第二個孩子坐在第一個孩子的左側,
2.2 失序
現(xiàn)實中,有時候這個序位是顛倒的。序位低者永遠不能幫助序位高者,如果想要拯救他們的時候,他就將自己抬高了,這同樣適用于兄弟姐妹之間。
家族中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應有的位置。沒有人能夠或被允許去挑戰(zhàn)他這個位置。例如,一方面,當一個兒子替他的父親承擔了什么的時候,他有一個好的良知,他感覺自己愛他的父親,他是清白的;另一方面,他違反了原始序位,這是一個無意識序位,它來自另外一個良知,一個集體良知。因為另外一個良知用失敗和死亡來懲罰這個違反的行為。他們想要為家族中的某個人做些好事,例如想要拯救他。但是他們沒有權利這樣,所以他們失敗了。這種無意識良知在悲劇中都由眾神來代表。
對顛倒的序位進行重新排列,是成功的人生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功的前提條件。
教主備注:
- 序位的實質含義:關系中的基本順序,不以個體特征及行為而改變,后者要尊重承認前者的位置,但這不意味著前者有更優(yōu)越的權力。舉例:無論父母天生殘疾或者做了十惡不赦的事情,他們依然是父母,他們接受自己所做事情的懲罰,但作為孩子,要承認并尊重他們父母的位置,否則就是失序。或者,出于對父母的愛,將父母像孩子一樣教導或保護,這也是失序。一旦失序,關系以及當事人會遇到困難障礙。在家排個案中非常常見。愛并不能療愈一切,除非是在序位之下。
- 在序位之下,關系中,每一個角色本身,有各自對應的權力義務,這個權力義務是在人類長期生存繁衍的集體活動中,形成于共同潛意識中的。舉例:孩子不能干涉父母的婚姻,不能要求父母離婚或在一起。就像鐘表的零件一樣,各司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