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文學

兩者有很大的相似性。音樂的旋律與文學的風格相互呼應,文學的風格不只是用詞,還包括句子間的節(jié)奏。
但文學作品的角度不僅限于優(yōu)美。你很難找到與《罪與罰》相呼應的音樂,殘忍直白淋漓,即使有天才能譜得出相應的曲子,觀眾也很難接受。
在聽《天鵝湖場景音樂》時,總讓人感受到一股非常強的殺意。鐵騎突出刀槍鳴,剛剛還好好的,突然就十面埋伏了。

古典樂如壓縮快進的文學作品,只保留筋骨,感情上的震顫。
《命運交響曲》一波又一波的浪潮,讓人目眩神移。高潮迭起的小說,都是其節(jié)奏的仿制品。

《Bolero,M.81》,好的長篇小說應該有的樣子。開頭不覺得驚艷,慢慢,樂曲升溫,聽者情不自已。音樂后半段,往復積蓄情感,澎湃的激情呼之欲出。路遙在寫《平凡的世界》時候,說:“偉大的作品開頭總是從平淡開始的?!弊约鹤x到的一些,《一個女人的史詩》《芳華》《陸犯焉識》《人生海?!?,讀到后半段,情感不能自持,整個人陷入巨大的感動,像被命運裹挾著走向結局。

某種程度上,文學就是音樂。作家只是些不入流的音樂二把手,妄圖將音樂的精妙用文字再現(xiàn)。但文字是人的語言,音樂是神的語言,天上地下。
《搖籃曲》,沒有任何文學能表現(xiàn)得出這種靜謐美滿的氛圍。

《A Winter Morninng》。舒緩的步調,似憂不亂的情緒,完全是一首絕佳的散文詩。

《太陽照常升起》,與《讓子彈飛》極其貼切,與《百年孤獨》《白鹿原》也有共鳴之處,荒誕,慷慨,前進。

電音如后現(xiàn)代文字,張弛跳躍。情感已經不用委婉去表現(xiàn),而是用掙脫與放逐,比如這首《blame》。

腹有詩書氣自華,聽古典樂也一樣。我不大有耐心每天去聽古典樂,聽它費腦子,你需要抓住細節(jié)去感受。也因為小說與其類似,我不愿再花一份時間重復相似的體驗。你要不信,米蘭昆德拉也這么覺得:“小說和音樂是同質的東西?!?/p>
欣賞古典樂費力,流行樂應運而生。流行樂把欣賞時間縮短,精簡,做到讓聽眾入口即化。如人讀千八百字的小品文,讀完舒心悅目一樣。但流行樂的詞是短板,質量低下者眾多。但誰叫旋律好呢,聽者也不計較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