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騰訊副總裁吳軍,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專家: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近關于生三胎的政策,讓不少朋友直呼:放開政策,也不敢生啊。暫且不說養(yǎng)娃所需的費用,光是孩子教育這一塊兒就讓很多家長不知所措。

在教育“減負”政策的推進下,不少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紛紛倒閉,但校外培訓班的不景氣,能夠改善學生內卷的問題?其實,現(xiàn)在這個時代,孩子教育的問題更多的是拼父母,拼家庭底蘊。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非常贊同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校長李希貴的這句話,他說:“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心智和心靈,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原騰訊副總裁吳軍先生對孩子的教育堪稱現(xiàn)象級教科書,而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所有的中國家長學習。
他曾這樣說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關鍵在于父母的言傳身教,而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它是人類進步的根本,也是培養(yǎng)孩子健全人格的關鍵!

吳軍將其寫給女兒的40封信整理出版成書,今天抽取了他在寫給孩子一封信,有4個方面至關重要,希望可以幫到你。
1、孩子是獨立于父母的個體
在信中,他明確地說:“子女并非家長的私有財物,而是上天給父母的最好的禮物。他們是具有獨立人格并且需要獲得尊重的”。
但現(xiàn)實是在國內,很多孩子并沒有太多的自由,甚至被課后作業(yè)、補習班填滿了屬于他們的每一個周末。
這種壓迫式的教育,填鴨式的學習,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成長,反倒會讓他們形成強烈的依賴性,很難養(yǎng)成獨立的人格,更難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而現(xiàn)在很多的家長甚至出現(xiàn)了倚老賣老的情況,自己的思想都很落后,但卻因為錯誤地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就應該服從于自己,結果就是讓本來可以擁有更好未來的孩子,在自己落后的教育觀念下,讓孩子成了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工具。
有多少孩子因為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即便是考上大學之后也沒能出人頭地,反倒是那種放松的大學環(huán)境,讓他們白白浪費了最美好的四年時光,最糟糕的教育莫過于如此吧。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吳軍曾這樣說:“在子女面前,榜樣的力量遠遠大于說教。父母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事物和他人,子女就會不知不覺地學習他們。”
事實上,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堆缺乏教養(yǎng)的父母。

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有句名言說得非常好:
注意你的態(tài)度,因為它能影響你的想法。
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它能決定你的言辭和行動。
注意你的言辭和行動,因為它能主導你的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能變成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能決定你的命運。
孩子的命運看似由他們自己決定,但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早就已經(jīng)決定了他們很難擺脫父母的認知局限。
3、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孩子生性好動,有些卻比較靦腆。但不少家長總是為了逃避自己的責任,而將孩子統(tǒng)一管理。批評外向的孩子時,家長總說:“你都不能像姐姐一樣,坐在那里老實一點兒嗎?”
而在批評姐姐時,父母又喜歡說:“為啥你不能像弟弟一樣,有啥就說,哭哭啼啼有啥用???”
這種前后矛盾的教育方式,無一不是反映了家長本身就對自我教育不知所措,卻總還是以自己最習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結果就是孩子每天生活在父母的威嚴恐嚇下,而父母卻為孩子的不聽話焦頭爛額。

不懂因材施教的父母是可憐的,而擁有這樣的父母的孩子是可悲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因為省事兒,而逃避自己的責任。父母總認為孩子需要金錢,需要物質,卻忽略了孩子們最本真的訴求:父母的陪伴。
作為留守兒童的我,深刻地能給理解這一點。
4、雙向溝通,陪伴是成長
第4點,吳軍這樣說:“在一些問題方面,孩子的想法不僅更合理,甚至能給父母帶來很多啟發(fā)。”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傾聽孩子的想法要比一味地發(fā)表意見更重要。
每個人都希望過得幸福,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壞情緒,甚至心中還難免充斥著怨氣和嫉妒,這些都是阻礙我們獲取幸福的絆腳石。

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讓很多年輕的父母無暇顧及孩子的成長,甚至還有一些父母錯誤地認為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就是他們的責任,而事實上,孩子需要的遠沒有父母想象的那么多!
在《態(tài)度》中,收集了吳軍給女兒的40封信件,其中囊括了人生哲學、洞察世界、對待金錢、人際關系、有效學習以及做人做事等6大主題。
每一個主題對于孩子來講都至關重要,比如在書本的第一封信中他這樣寫道:“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比什么都重要!人如果不能過得快樂,有再多的金錢也沒有半點兒意義。”
你能走多遠,取決于你的見識;
你做事兒的態(tài)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你的格局,決定了成就的頂點!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