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紹鷗與利休

二、集大成時期:
此時期的代表人物有:武野紹鷗和千利休。不過,在說這兩位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地方——堺城。
日本室町末期的戰(zhàn)國時代,堺城算是一片亂世桃源,同時它也是武野紹鷗和千利休的出生之地。這個時期的堺城,珠光流的鳥居引拙、謄田屋宗室和能阿彌流的空海在此匯聚著。
武野紹鷗是若狹守護大名的后裔,出身名門,但他自幼年時便很好學。在二十五歲時,隨京都的三條西實隆學習和歌;三十一歲時,剃度出家便自此以“紹鷗”為號;三十八歲時,繼承了家族的生意;三十九歲時,在經北向道陳介紹后,收了千利休為弟子;一直到日本弘治元年逝世,時年五十四歲。
武野紹鷗的茶道理念,有:“茶道里存在著太多不必要的東西,省略掉那些不必要的、毫無意義的形式”;“真心誠意、謙虛謹慎、不求奢華、謙遜平和”;“做到目明,可以發(fā)現普通人無法發(fā)現之美”;“雖說命定六十,然壯年僅二十載,唯不斷潛心茶道,方可擅長此道,如若缺乏橫心,必將不善此道”。

而另一位被我們熟知的,就是有著“日本茶圣”之稱的千利休。
他是堺城的商人后代,最初的名字叫田中與四郎,又名千宗易。后來豐臣秀吉賜他“利休居士”的稱號,自此有了“利休”的別號。
千利休先跟隨北向道陳學習了能阿彌的書院臺子茶道。后經其推薦,跟隨武野紹鷗學習珠光流。之后又成為了織田信長的茶頭;在本能寺之變以后,又成為了豐臣秀吉的茶頭。自此,一直做到茶道方,成為了町人出身的茶道老師。然而因為木像事件和茶器出售事件,成為了千利休的兩條罪狀,被豐臣秀吉勒令切腹。
而現在利休流已然成為了日本茶道流派的中心,其內在精髓的繼承者應當屬于三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