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網絡判案,人均死刑?聊聊重刑主義

重刑主義
《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重罪者,人之所難犯也;而小過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無離其所難,此治之道。夫小過不生,大罪不至,是人無罪而亂不生也。”
刑罰的正當化根據(jù):
報應主義:立足既往,因有犯罪而有刑罰,懲罰具有道德上的正當性;傷害行為和報應行為需要在法律價值上相當。(不贊同重刑主義)
無罪不罰是報應主義不可逾越的底線。
功利主義:關注將來,為無犯罪而有刑罰,懲罰具有預防犯罪的作用。(不贊同重刑主義)
一般預防:對犯罪人施加懲罰是為了威嚇社會公眾。法律應該以最小的社會痛苦,追求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刑罰之惡不能超過犯罪之惡。多余的刑罰會帶來多余的痛苦。因此不贊同重刑主義。
特殊預防:針對犯罪人本人防止其再次犯罪。
總結:現(xiàn)代刑罰的基本理論不贊同重刑主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