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到底是什么?
禪宗到底是什么?
禪宗的五燈會元,指月錄等公案書籍都是例子,一個個的例子。
而顯教教理是什么?是知識的描述。如宗鏡錄。三藏十二部。這都是描述模型的。描述模型本身沒有用。背下來都沒用。
必須放入不同的文字例子,現(xiàn)實場景中訓練,從而得到一種能力。形成新的神經(jīng)鏈接,這在中醫(yī)里屬于氣脈的范疇。
而道,在佛法禪宗教理是一種特別無法用文字形容的動物性運動類知識。儒家形容這種能力叫,“不勉而中不思而得”,道家道德經(jīng)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大道能不能表述?可以的,但不是常規(guī)的說道能描述的。只有在一個個的例子中體會,只有在一個個的場景中轉(zhuǎn)化體會。
洞山禪師因過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
切忌從他覓 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么會 方得契如如
歷史上每一個開悟的和尚道士儒生在開悟的那一刻都會作一首詩或叫偈子,就是描述這個例子。即描述問題與答案,實質(zhì)是問題和答案中的那種對應關(guān)系所形成生命能力。
那么進一步,悟后起修,悟道了,即腦中心中因為思維鏈接形成了,得道了而已。要用這種生命能力去轉(zhuǎn)化自己的身體和原始的動物性,貪嗔癡慢疑本質(zhì)上是生物生存的手段。悟道后要存天理滅人欲。進一步天人合一。動用這種能力轉(zhuǎn)化肉體需要很長時間。還有很多方法,諸如安般,白骨觀,不凈觀,密宗的很多修法,般若宗的很多觀心法門等。
為學日進為道日損
若以學習為目標,就要調(diào)動思維類能力等于大腦皮層的思考,每日去學例子,訓練神經(jīng)形成一種新的鏈接,這個過程是表征的積累和調(diào)用。是后天意識,也對應已經(jīng)的后天八卦。
若以求道為目標,那就需要厭離心,進一步可以棄舍,從而打斷后天意識,每天舍棄一點后天思維,即是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