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嶺山區(qū),現在鼓勵農民開荒種糧,為什么農民不愿意種地?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也是春耕的季節(jié)。在秦嶺山區(qū),一場由黨員干部、勞動模范和志愿者組成的隊伍正在山區(qū)撂荒的田地中忙個不停,翻耕機、旋耕機轟鳴不止。有關部門想用這樣的辦法喚起農民種田的意識,以此來保障國家糧食的安全。

在秦嶺山區(qū)的農村,田地多以坡地和山間小塊平地為主。這些位于半山坡或山谷里的小塊地,在15年以前,人們的種田積極性很高,這些位于交通不便之地的小塊田地人們還是種有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的,那時候種田收糧基本上靠人扛牛耕。
后來國家鼓勵山區(qū)坡地等小塊田地退耕還林還草,以此保護秦嶺山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那幾年各個部門都對環(huán)保很重視,當年那些“光禿禿”只長有小草的山坡也被種上了松樹苗、柏樹苗、板栗樹苗等樹木。

山上種的樹苗經過這十幾年的生長,也長成了密密麻麻的山林?,F在山區(qū)的環(huán)境越來越好了,以前山上連野雞、野兔都很少見,而現在山中的野豬、獐子、鹿、狼也越來越多,野雞和野兔在山中更是隨處可見。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自我恢復能力,以前看不到的這些動物也不知道是從哪里來的。
以前的山區(qū)農民會把山坡、山谷中交通不便處的小塊田地種上農作物,而現在的山區(qū)農民連交通比較方便的大塊田地也撂荒了,山區(qū)農村基本上看不到種糧食的田地和農民。

最近一兩年有關部門又開始鼓勵山區(qū)的百姓將撂荒的田地開荒種糧,農村到處都是“家中有糧、心中不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宣傳標語,政府不但免費提供糧種,還出臺各種扶持種糧的政策,但是效果依然不是很明顯。

山區(qū)農民不愿種糧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農民常說的那句話:“種地劃不來”。山區(qū)種田不像平原,沒有規(guī)?;?,沒法使用大型農耕機械,基本上都是靠人力進行,農民家有個旋耕機都算是很高的機械化種植了。農民一年到頭忙個不停,但是糧食的價格很低,就算有種糧補貼,那點補貼也是杯水車薪。
就像一位三農專家說的那樣,“糧食的價格基本上很少漲價或漲價很少,而種糧需要的化肥價格已經漲了十幾倍,現在一斤糧的價格還不如同等重量的一瓶礦泉水貴,只有糧食的價格比水貴,農民才會原意種田?!逼鋵?,這也是事實,現在山區(qū)農民一家種十幾畝地,一年的收獲也不到一萬元,而家中幾口人去城里打工,隨隨便便找個工地上的工作,一家三口人可能一個月就能賺一萬多,這樣誰還愿意種田。他們偶爾回農村一次寧愿在家中歇著養(yǎng)精蓄銳再去打工,也不想付出比打工更艱辛的勞動耕田獲取不成比例的收入。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導致農民不愿意種地。這個原因就是現在山區(qū)的野生動物泛濫成災,尤其是像野豬、野雞、野兔之類的動物,農民可能第一天種下種子,當天晚上所有種子就會被野豬等野生動物拋開吃光?,F在雖然沒有人種糧,但是還是有一些農民會種一點土豆之類的農作物,都是選在自己屋前的田地,哪怕這樣有人看著,土豆田也經常被野豬拋開吃掉。而這些野豬、野雞之類的動物還是國家保護動物,百姓只能驅趕不能傷害,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以上這些都是農民不愿種地的原因。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在我們當地引入一種經濟效益好的藥材種植或其它類似訂單種植的模式帶領村民一起致富,但是由于能力有限,也沒有找到合適的項目。
現在的農村在電視上都是光鮮的“新農村”,糧食也是“連年豐收、連年增產”,但是在我們老家山區(qū)這里可能離這樣的目標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