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年看豬案——簡評李杭育《公豬案》

重彩交揉的封面,喻示著故事并不簡單。就從書名來看,顯然和豬有關,“案”字近似“殺”字,使人有一種血腥之感。
熟知作者的人,恐怕會對其成名作《最后一個漁佬兒》中的福奎記憶猶新。他在二十年后的新小說中,再一次“貼地氣”地使用了來福和旺財作為主人公和主角豬的名字。作者將這對冤家安插在太平天國、土改以及當下來展開三個關于豬咬死人的故事。年代不同,但卻撞了人名、豬名,甚至案情,故事還都發(fā)生在青芝塢,這種刻意的“湊巧”,讓本該并行的三條線,互相交織,煞是有趣。
青芝塢、東穆鄉(xiāng)、留下,這些真實存在于杭州的地名,都被作者妥帖地放進小說中。信手拈來之際,模糊了虛構和現實。說起寫實,你不得不佩服書中關于豬游蕩、配種等的描寫都是這么細致入微;說起虛構,作者并不是一味地天馬行空,而是在寫實的基礎上,飛起來些。他寫劊子手砍頭,淌出來的血竟沖得螞蟻也蹦跳起來。寫來福夢游,每次都能碰到些不合常理的事。
有人問作者寫這部小說有什么企圖?他笑笑:“純粹為了好玩?!钡覐闹袇s讀出了人的惡以及時代環(huán)境下的無奈。為了吃到肥豬肉,人可以讓豬吃尸首,豬吃人,人吃豬;而一旦鬧起豬瘟疫來,人又不得不把這最好的朋友給屠殺。在講當下的這個故事中,旺財咬死了人,只能以豬命陪人命。來??粗蛔⑸浒矘匪赖耐?,想起因治水已不讓養(yǎng)豬,忍不住和豬說起話來。正如魚佬兒???,豬倌來福也不得不面對與豬分離的命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