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義古村游:古樸莊重、市井商業(yè)、文化體驗,古村三地各有特色
昨天去了一趟安義古村,就在我老家旁邊。古色古香,很很值得一去。
今天去了一趟安義古村,第一站到了羅田村。羅田村歷史可追溯到唐代,村中還有一株歷史一千兩百年多的古樹。整個村莊風貌保持得比較古樸,原汁原味。參天古樹,深巷古井,對聯(lián)牌匾,雞犬相聞,十分值得一去的古村。?









在安義古村羅田村,我聽到了一個故事: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相傳有一人名叫黃克昌,為躲避戰(zhàn)亂,遂率族人南遷,到達今南昌市安義縣羅田村。
據(jù)說黃克昌當時沒有棲身之處,就在山坡上搭棚而居。夜晚,他夢見有只金獅鉆入土中,天亮后,他找到夢中金獅鉆土的位置,掘開土地想一探究竟,結(jié)果意外獲得了重寶三百斤。于是,黃克昌在得寶處種下一株樟樹作為紀念。至今,這株樟樹已有一千一百三十年的歷史。
如今,這株樟樹直徑已達2.8米,需要6人手拉手環(huán)抱,才能將將圍住其主干。這也成為整個南昌市最大最古老的樟樹。一千多年來,這株古樟樹始終枝繁葉茂、生機勃勃。這株古樟樹,滋養(yǎng)了羅田村一代代人口繁衍生息,保佑羅田村歲歲平安吉祥。



離開羅田村,來到安義古村的第二村,水南村。水南村有黃氏宗祠,門口處有“江夏世澤”的牌匾,以及一副對聯(lián)。水南村黃氏始祖是遷居于隔壁羅田村的黃克昌。后來,黃克昌第十五世孫黃一能在大明洪武初年遷到附近建水南村,開創(chuàng)水南村黃氏。
這副對聯(lián)顯示,黃家以詩書文章、孝悌禮儀傳家。其中,在黃一能由羅田遷居水南村之前,羅田黃氏六世祖黃元杞曾在科舉殿試中位列一甲,高中探花,被皇帝賜予“進士及第”稱號。
走進宗祠大門,院內(nèi)有兩口大水缸。據(jù)說過去農(nóng)村門口擺水缸的實際作用是儲水和存糧,以及腌制食物,寓意是吸納邪氣,起到鎮(zhèn)宅的作用。
水缸后有一堂,名為“敦倫堂”,堂內(nèi)兩側(cè)有水南村黃氏的祭祖流程。敦倫堂中央供奉羅田村以及水南村幾位黃氏先祖的牌匾。其中,始祖是黃克昌,六世祖是黃元杞,七世祖是黃禹山。這幾位都是羅田村黃氏之人,且都是當?shù)攸S氏歷史上極具影響之人。三位先祖牌位左側(cè),就是水南村黃氏開基之祖黃一能母親周氏的牌位。怎么這里沒見到黃一能的牌位?






水南村的黃氏宗祠內(nèi),還張貼有詳細的祭祖流程。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完整的祭祖流程規(guī)則。
水南村黃氏宗祠祭祖規(guī)定要求:祭祖目的是緬懷先人、激勵后人。要求全族祭祖。每年祭祖時間為正月初一,不分男女長幼,均可參與祭祖盛事。當日上午8點30分,參加祭祖的人員一律在祠堂門前空地集中,并按規(guī)定的位置列好方陣。9時整鳴銃三響,大開祠門后,按司儀宣布的次序進入祠內(nèi)。
參加祭祖的人員必須服裝整潔,鞋帽干凈,舉止端莊,身無異味。進入祠堂后應站在指定位置,不得吸煙吃食品。同時要服從司儀指揮,如儀參加祭拜,儀程未畢,不得隨意退出。禮儀進行中,應抱虔誠嚴肅的態(tài)度,不得喧嘩談笑。另外,還要愛護族產(chǎn),不得隨意觸摸祠內(nèi)建筑和陳設,更不能私自動用祠內(nèi)一切物品,造成破損丟失,要照價賠償。
祭前準備:祭祖前數(shù)日,要打掃和整理祠堂內(nèi)外環(huán)境,拭抹祖先神位,并按昭穆次序擺放;要擦洗干凈祭臺祭器,有缺損者應予維修或備足,應有大香盂一座,燭臺二個,敬盆三個,果盤六個;要懸掛好祠堂大門外橫批一條,祭臺前橫披一條,神龕前帳幔一付,后堂橫梁吊帶繡球四個。
說完祭祀前物品準備,再來說祭祀人員安排。黃氏宗祠要求劃定祠堂內(nèi)外的人群位置,并制備位置標志牌,分別為:族眾、同宗代表、貴賓。這些人要整理好祭禮服裝、帽子。要配備司儀一人、引祭二人,二人各著蘭色長衫一件,禮帽一頂。還要有主祭一人、副主祭二人,各著蘭色長衫一件,瓜皮帽一頂。
還需準備胸花若干,分別在綢帶上寫上名稱:司儀(一人),引祭(二人),主祭(一人),副主祭(二人),同宗代表(視實際人數(shù)定),貴賓(視實際人數(shù)定)。此外,還要準備祭文、祝文定稿。
接著,水南村黃家要向與羅田黃氏同宗始祖的支裔及相關(guān)單位發(fā)出邀請函,并及時統(tǒng)計參加祭祖的各類人數(shù)。
在當代社會,祭前準備期間里,黃氏族人會及時向村、組干部通報情況,并征求他們的意見,盡量爭取他們的支持。
祭祖當日還應做好以下各項準備工作。第一,備好熟“三牲”,即全雞、全魚、豬頭,要以敬盆分盛,置于神龕前案上。第二,要備好“三點心”,清明餅icon、廣桃酥、核桃酥,分三盤裝,置于神龕前案上。第三,要備好“三果品“,即蘋果、香蕉、橘子,分三盤裝,置于神龕前案上。第四,要備白酒一瓶,酒盅若干,均放入一個托盤內(nèi),置神龕前案邊備用。第五,要做好當日中午所有人員會餐的準備,飯、菜、酒、飲料、碗筷、席位以及分桌名單。
隨后還有祭祖禮儀。要求鳴銃三響,大開祠門,參加祭禮人員入祠,由領(lǐng)祭導引主祭、副主祭、同宗代表、觀禮貴賓、參祭族裔分別就位。接著,司儀喝彩,宣布祭禮開始。然后是鳴爆、奏樂。之后是請主祭、副主祭、同宗代表沐手(奏樂),并請主祭、副主祭、同宗代表依次向祖宗三叩拜、上香(奏樂),再請主祭、副主祭、同宗代表依次向祖宗敬酒(奏樂)。再往后,就到了請主祭恭讀祭文(讀完后火化)的環(huán)節(jié)。讀完祭文,再請族裔上香,自愿敬獻儀金、善款(奏樂)。再下一個步驟則是請主祭代表合族辭祖,行三叩拜禮(奏樂)。最后,禮畢、退詞,請領(lǐng)祭導引參祭人員飲福受胙(會午餐)。
這篇黃氏宗祠的祭祖禮儀流程規(guī)定可以說是相當完備了,是當今研究祭祖禮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材料,對我們還原古代祭禮很有幫助。
最后,我還看到了黃氏宗祠的一篇祭禮獻詞。詞云:
第一章(行初獻禮)
書文憶思源:
諸返克,順哉一脈發(fā)羅田;想當初,人帶地來名千古;始宗邦,最后雙傳
第二章(行亞獻禮)
鼻祖得眼前:
邁古先,遷求無兩故鄉(xiāng)傳;故居初,金獅白鹿中鄉(xiāng)瑞;千百世,萬代迢然
第三章(行終獻禮)
曹亂幾多年:
滿豐年,見哉夫子建西先;今世紀,逢崗必發(fā)西山下;于后世,永祥其全
這篇祭禮獻詞據(jù)說是當?shù)匾晃凰侠先颂峁┑摹?/p>
水南村古街上,有做米酒的,有做辣椒,有拉面條的,有做木工,等等??雌饋戆贅I(yè)興旺。很多戶商鋪人家門口還掛出了燈箱和風鈴來裝飾和祈福。這條古街,既有古風遺韻,又有商業(yè)氣息,古鎮(zhèn)商業(yè)化做得不錯。






最后來到安義古村第三村,京臺村。相傳這里當年住了好多大戶人家。不過,如今的京臺村,主打的是家風教育基地和親子體驗游項目。這里有漢服店,店里很多漢服展品,還有與漢服有關(guān)的刺繡染料展示。接著有一家叫京臺書屋的店。這家店的裝飾風格是民國風,店內(nèi)擺設的家居物件都是上個世紀的畫風,看著挺有代入感和沉浸感。后面還有一個傳統(tǒng)文化體驗館,這里面基本都是做親子活動的地方。有大人小孩一起做拼圖、搭積木、用模具做東西等等。









京臺村里還有豫章剪紙館和積木堂。剪紙館里有人物畫和動物畫剪紙、團扇畫剪紙以及立體字剪紙作品展示。人物畫、動物畫、團扇剪紙很漂亮、很形象,立體字剪紙比較有趣。然后是積木堂,這是親子活動玩搭積木的地方,積木的造型很多。兩個館都有體驗區(qū),非常適合父母帶著小孩去。









京臺村最后一個區(qū)域是贛商博物館。這里主要是介紹贛商(江右商幫)發(fā)展史,展出與贛商有關(guān)的文物。比如,有江西銀元、江西銅幣、蘇維埃時期的紙幣。另外,這里還介紹了贛商發(fā)展史上的兩個重要人物,朱仙舫和虞文卿。
朱仙舫是撫州人,是近代中國民族紡織工業(yè)奠基人。虞文卿是吉安人,經(jīng)商致富,生活簡樸,經(jīng)常幫助窮人,熱心近代中國的公益事業(yè)。
江右商幫歷史上憑借贛江長江水路和五嶺古道曾長期興盛。如今,隨著江西公路、鐵路、水運、航空交通網(wǎng)的日益完善,江右商的輝煌重現(xiàn)想必為期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