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探究,Lumin P1流媒體音樂中心到底有多“好玩”
1月中旬,愛威影音在上圖東館舉行鑒賞會,發(fā)布旗下代理品牌的多款新機。這其中,Lumin P1流媒體音樂中心引發(fā)我強烈的興趣。一周前,我依約來到愛威影音上海展廳,與它進行了一次“近距離接觸”。
與尋常的送測不同,這是次相對簡單的“接觸”,我無法將它定義為“測評”。下文將通過我對Lumin品牌的認知、新舊款產(chǎn)品對比,以及當時展廳中不同搭配下的試聽,從多個維度下談談個人的感受。
“老友重逢”話Lumin
我說“Lumin P1流媒體音樂中心引發(fā)我強烈的興趣”,并非客套話。
Lumin是香港科創(chuàng)企業(yè)Pixel Magic System Ltd.(視科系統(tǒng)有限公司)旗下的Hi-Fi音響品牌,創(chuàng)立于2012年。機緣巧合,2014年時我開始接觸Lumin,并且完成了第一份面向經(jīng)銷商的簡體中文版使用手冊。
從最初的A1開始,CNC車制的鋁質面板、重量級乃至外置的電源配置以及高規(guī)格芯片的應用和發(fā)燒級元件的植入,還有開蓋后讓人賞心悅目的內(nèi)部布局,但凡對“音響發(fā)燒”有那么點興趣的人,看到后都會有所感慨。
無論外觀和內(nèi)部布局,P1都秉持了Lumin慣有的特色
香港的發(fā)燒音響界,素以代理/貿(mào)易聞名,突然間出現(xiàn)一個品牌商,簡直就是個“異數(shù)”。不是說香港就不能出品牌商,而是在很多領域,比如音箱、放大器等,即使有心,也會面臨眾多有先發(fā)優(yōu)勢海外品牌的“狙擊”,哪怕那些品牌最終為香港代理商收入麾下,產(chǎn)品推出時也要千方百計強調其母國“血統(tǒng)”。
相反,在流媒體播放機這一“空白”領域,Lumin實現(xiàn)了彎道超車,成為響當當且蜚聲海外的香港品牌,結合內(nèi)地日益崛起的制造業(yè)優(yōu)勢,將創(chuàng)意/設計和優(yōu)秀工藝/良好品控巧妙結合到了一起。對此我并不感到意外,看看最近兩年我們在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取得的成績,就不難想象,這是大勢所趨。
“變天了”,用iPad就能操控的播放機
不過,那時讓我對Lumin頗具好感的,卻是它的操控方式。
我是國內(nèi)最早一代的Sonos用戶。石破天驚,當年Sonos配備了類似PDA的觸摸屏遙控器,非常重不說,也非常貴,記得要賣到2480元。要知道,那時候我用的諾基亞手機也不到2000元,難道這個遙控器還能發(fā)短信打電話?
沒多久后,Sonos弄了個PC版的界面,又沒多久后推出了iPad版的App,直接在平板電腦上指點一下,就能操作QQ音樂或網(wǎng)絡電臺,豈不快哉?
愛威展廳中用于試聽的Lumin P1
緊接著,Lumin是我接觸到的,第二款可以用iPad操控的影音產(chǎn)品。透過聯(lián)網(wǎng),它能直觀顯示唱片封套,接上移動硬盤后,想聽什么歌,在菜單中根據(jù)封套圖示尋找,點擊即可。相比遙控器,檢索時依賴漢語拼音的逐個輸入,簡直就是功能機與智能手機的區(qū)別,必須奮力大呼一聲“變天了”。
后來有一陣我經(jīng)常在辦公室里聽音樂,就得感謝它便捷的選曲模式。和Sonos面向大眾市場不同,Lumin通過播放移動硬盤中的FLAC文件,率先實現(xiàn)了高品質流媒體音樂的重播。
這就是“系統(tǒng)的核心”
今年是Lumin誕生的第11年,產(chǎn)品線日趨完善,價位段涵蓋也相當豐富。有入門機,有高端機,從播放機到DAC、純數(shù)字轉盤、后級,也推出了All in One產(chǎn)品。在X1之后,我曾想過,下一步Lumin會怎么做?大眾化All in One是個蓬勃發(fā)展的市場,但Lumin已經(jīng)有了T2,那么再轉回高端市場嗎?果不其然,有了P1,一款零售價超出原旗艦X1的流媒體音樂中心。
P1有9種輸入端口,包括HDMI和雙網(wǎng)絡連接
Lumin P1被稱為“系統(tǒng)的核心/the heart of your system”。在我看來,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措辭。如果是家庭影院,系統(tǒng)核心為哪般?AV放大器或AV前級。Hi-Fi系統(tǒng)呢,很難說是前級,前級固然重要,要處理的信號非常微弱,要放大到足夠倍率來驅動后級,要實現(xiàn)訊源切換,甚至還內(nèi)置唱頭和耳機的放大電路,但無論如何都難以用“核心”來形容。
Lumin P1“何德何能”敢這么稱呼?我為此琢磨了一番。
首先,它是一款流媒體播放機,可以播放硬盤、NAS等本地設備中的流媒體音樂,也可以接受網(wǎng)絡流媒體音樂的重播,像是Spotify、TIDAL、Qobuz和TuneIn的網(wǎng)絡電臺,也包括Roon-ready、Apple AirPlay等;其次,它是一款DAC,可以解碼播放幾乎所有主流的數(shù)字格式,包括32bit、384kHz的PCM信號和DSD512在內(nèi)的所有DSD和有損壓縮MQA音頻格式;再者,它是一款前級,有豐富的信號輸出/輸出和切換功能,從模擬到數(shù)字,從單端到平衡,甚至還包含了3入1出的HDMI 2.0端口,4K和HDR、Dolby Vision以及Dolby Atmos 和DTS信號都能被傳輸,這為高端數(shù)字Hi-Fi系統(tǒng)接入家庭影院做足了準備。
P1集合了數(shù)播、DAC和前級功能
綜上所述,P1就是一款“大而全”的All in One音樂中心,已經(jīng)遠遠超出我們對Hi-Fi系統(tǒng)“核心”的認知。有時候,真的要感慨一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為發(fā)燒友而生,只做最好
我將零售價99900元的Lumin P1稱為Hi-End級的All in One產(chǎn)品,但被人質疑。我覺得,這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但它依然配得上這個“稱呼”。
自Lumin誕生的那一天起,它的路徑就被規(guī)劃得“清清楚楚”——為發(fā)燒友設計,即便最便宜的產(chǎn)品,也是定位發(fā)燒用途的。這意味著,它從來就不是那么容易親近的。
Lumin秉持的,是一切“以效果為先”的設計哲學。比如堅持有線網(wǎng)絡接入、堅持不內(nèi)置硬盤、堅持不采用大彩屏、堅持不內(nèi)置CD-ROM等。這種看似不近人情,或者說與時代脫節(jié)的做法,恰恰就受到了發(fā)燒友的青睞。
Lumin P1自身值得推崇的設計并不少,有些就移植自旗艦播放機X1,像是Lundahl輸出變壓器和雙環(huán)形線性電源以及完整的雙單聲道全平衡線路結構等。重復這些內(nèi)容既復雜也無必要,因此我只重點解釋其中的兩個要素。
其一自然是對兩顆ES9028Pro SABRE DAC的應用。需要留意的是,這是8聲道32bit的Pro版本,因此當它以單聲道架構工作時(將8聲道結合為單聲道使用),可令其在動態(tài)范圍等指標上有著極為突出的表現(xiàn)(135dB)。期間,它還借助FPGA來管理兩枚飛秒級時鐘,確保毫無誤差的傳輸。
其二則是搭載的Leedh Processing的無損數(shù)字音控,由法國Acoustical Beauty的Gilles Millot開發(fā),幫助用戶獲得完全無損的前級控制,也是目前來說,性能相當強大的數(shù)字音量控制技術。
在開機瞬間,我們能看到Leedh Processing的顯示
標配遙控器,前級要有前級的“樣”
對了,Lumin P1還標配了一款專屬遙控器。為什么?其實我也感到疑惑,iPad操控難道不香嗎?
P1被定位成All in One音樂中心后,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款流媒體播放機,附帶的前級也要用來切換訊源,包括模擬器材,也包括連接電視機等。這些在手機App上確實也能操作,但據(jù)說歐洲市場仍然習慣使用遙控器,結果就有了這款奧地利制造、外形纖細、質感也相當出色,同時不便宜的遙控器。
如果你打算用它來操控其它Lumin產(chǎn)品,也是可以的,通過連接藍牙傳輸器就能使用,只是需要額外付費購買。
標配遙控器和iPhone 13并排,對它的大小有直觀了解了吧
探尋“深藏”于App 中的奧秘
Lumin為移動終端的操控開發(fā)了iOS和安卓版本的App應用。眼尖的人可能會發(fā)現(xiàn),它和Esoteric(第一音響)旗下流媒體播放機使用的App極為相似。是的,Esoteric委托Lumin開發(fā)了App,因此兩者幾乎就是“如假包換”。此外,從理論上來說,用戶也能通過Roon等App來完成音樂的播放,不過我沒有去嘗試。
專輯封套的顯示以及檢索界面
只要和P1處于同一局域網(wǎng),我們很容易就能實現(xiàn)App與播放機的互聯(lián),其標志則是在App中順暢看到專輯標題、封套等。排列方式相當多元,從大封套、小封套到豎列式,點擊進入專輯后還能看到單獨的唱片封套。這是種非常直觀的瀏覽模式,而且如果要尋找某張專輯,快速向下瀏覽或直接搜索都是可以的。
系統(tǒng)設置界面和訊源切換
設置菜單也相當豐富,包括Tidal、Qobuz的設置、面板顯示屏亮度各種。重點可以看下Leedh Processing Volume、Analog Audio Re-Sampling的設置,后者可以讓你選擇自己想要的規(guī)格。
作為前級的P1,有訊源切換的選項,在播放界面上,左側是訊源,右側為音量,妥妥的前級設置。而這兩個操作,同時也可以通過遙控器來完成。
Tidal、Qobuz的設置以及Leedh Processing Volume和Analog Audio Re-Sampling界面
純前級、與T2 PK,P1多種玩法一一試過
說完這些,我們來到試聽的環(huán)節(jié)。當天用到了兩對音箱,分別是Magneplanar的MG3.7和Vienna Acoustics的Beethoven。后級是單聲道的Cambridge Audio Edge M。對比器材包括Soulnote No.S-3 SACD唱機和Lumin T2。
如前所述,這不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標準”試聽。事實上,整個過程中我都在不斷調換器材,因此把玩的心態(tài)可能更甚于試聽。
演示中的Lumin P1
我先嘗試以久石讓與日本未來古典樂團(長野室內(nèi)管弦樂團)合作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來對比。Lumin P1播放DSD256規(guī)格的高清流媒體文件,Soulnote No.S-3 SACD唱機播放CD,并以模擬輸出。這部分要考驗的,是P1前級的質素。從規(guī)格上來說,Soulnote No.S-3“吃虧”了,但這款SACD播放機本身素質非常高(Hi-End級SACD播放機似乎還得看日系品牌的“臉色”),模擬輸出的聲音不僅細節(jié)豐富,音樂性表現(xiàn)也相當出色。兩相比較之下,弦樂的動態(tài)上,興許Lumin P1憑借高規(guī)格音樂+高精度解碼的先天優(yōu)勢稍許勝出,但弦樂合奏時的從容感、音色的逼真度以及音場的包圍感,Soulnote No.S-3都要好上幾分。如果只是評判P1前級的質素,是可以得到首肯的——它非常出色地將訊源自身的音色特征傳遞給了系統(tǒng)后端。
那么,拿P1與Lumin T2對比會如何?T2在Lumin產(chǎn)品序列中屬于極具特色、性價比又很高的一款產(chǎn)品,兩者使用相同的解碼芯片,支持規(guī)格上稍有偏差——T2為DSD128和PCM 384kHz,附帶前級輸出,而且是相對早期的出品。這里需要說明,所有Lumin的播放機未來都可以通過軟件升級,具備現(xiàn)在P1獨有的Leedh Processing數(shù)字音控,這個“免費升級”確實是有點“厲害”了。
好,那么P1和T2的A/B對比后,區(qū)別在哪里?
細節(jié)和音場規(guī)模上,毫無疑問,更新和更高端的P1全面勝出。當然,T2輸?shù)貌辉^長江后浪推前浪,而且僅及P1 1/3的售價,相信定位上的不同,它們會有各自的擁躉。
P1(下方)和T2的“合體”
兩款產(chǎn)品疊放在一起,外形上的一脈相承是顯而易見的,區(qū)別只在于厚度,P1更顯大哥風范,它其實也是產(chǎn)品序列中最厚的一款。透過機箱內(nèi)部圖示來說明,我覺得應該是P1高規(guī)格的電源配置造成了機身變厚等原因。
愛威展廳的現(xiàn)場環(huán)境其實并非最佳,空間相對Magneplanar MG3.7和Vienna Acoustics Beethoven,都還是顯得太過空曠。兩款音箱雖說都是落地箱,尤其Magneplanar的屏風設計,讓人感覺威武,但終究是家庭中應用的產(chǎn)品。因此我覺得現(xiàn)場聽到的效果,都不是這兩款音箱發(fā)揮最佳的效果。
即便如此,我還是以P1+Cambridge Audio Edge M A/B對比試聽了兩款音箱的表現(xiàn)。更重要的是,也滿足了我對Magneplanar的好奇心。
Magneplanar讓我想到了10多或20年前第一次聽Stax靜電耳機時的情景。這種磁力平板的發(fā)聲方式很特別,有一種難得的寬松感,音場綿密,讓人耳目一新。真心推薦沒有聽過Magneplanar的朋友,找機會來體驗一下。但是,說真的,我還是習慣傳統(tǒng)動圈單元打造的音箱,Vienna Acoustics的Beethoven呈現(xiàn)出非常熟悉和親切的聲像聚焦。所以我無意評判哪對音箱的聲音效果更好,只能說基于對音樂類型的偏好以及個人聽音習慣作出選擇。
結語:期待與終端用戶的深度交流
當日試聽現(xiàn)場
文章接近尾聲,我想說,要對Lumin P1做出全面且完整的測評,是個艱難的過程。需要時間的沉淀,需要不斷的嘗試,無論操控界面、音色取向,還有本次未能進行的、對網(wǎng)絡流媒體的應用。所以我和愛威曾先生說,希望在半年或一年后,他們可以推薦一位真正的P1深度用戶,而我去做個采訪,請他/她來談談自己的感受。我堅信,這一定會比本文,有更為深刻的描述和感觸。不妨期待吧。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影音相關知識,我們致力于服務千萬影音發(fā)燒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