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華!一件學(xué)士背書的明代貴婦金掩鬢
假如古言小說的貴婦人出門,左挑右揀選不出好首飾,請作者為她添上這一件有著濃厚文化底蘊又工藝精湛的“金瀛洲學(xué)士圖掩鬢”,對了,它得是一對兒的。
請看:
《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第二卷 明代金銀首飾(增訂本)第二章 · 第三節(jié) · P178
重慶江北大竹林明墓出土
金釵連腳長16.4厘米,釵首長6.5厘米,重52克。(注:2023年9月1日黃金報價600±/克)
它以一枚金片做底襯,再取一枚極薄的金片打造、鏃鏤成作為遠(yuǎn)景和中景的亭臺樓閣。復(fù)以一枚金片用同樣的方法做成花木藤蔓、小橋流水和人馬。然后三層依次疊起焊為一體,以是成為見出空間之縱深感的一幅立體畫面。接焊于背的釵腳頂端掐出一個小卷探到釵表以穩(wěn)定整體,這是元代以來即已形成特征的一種普通做法。
金釵的背面有七律一首,頌詞四句,末署“歲在戊申仲冬吉日造”。七律題作“三學(xué)士詩”,詩曰:“冠世文章絕等倫,瀛洲學(xué)士盛時人。玉堂金馬聲名舊,明月清風(fēng)氣象新。閬苑朝回春滿袖,宮壺醉后筆如神。平生自是承恩重,每賜金蓮出禁宸?!?/p>
作為金釵裝飾紋樣的圖式原有傳承,乃名作“瀛洲學(xué)士圖”或“登瀛圖”。其出典是《新唐書》卷一〇二《禇亮傳》。
元明時代,《十八學(xué)士圖》成為工藝品中的流行題材,并且從母題中分化出來的兩類圖式已趨于固定?!跺迣W(xué)士圖》或曰《登瀛圖》的構(gòu)成要素為花木樓閣、小橋流水,樓閣二三士人憑眺,橋上二三士人騎行,仆從相隨前后。
云朵式造型的釵和簪,明代俗稱掩鬢,掩鬢一般都是成對的。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