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愛遠大于孩子對父母的愛
春節(jié)假期跟爸媽去看《您好,李煥英》,提前做了功課,特意多備了紙巾,據(jù)說笑的多開心哭的就多傷心。我邊裝紙巾邊跟爸媽開玩笑,這是給你們準備的啊,我肯定不會哭的。
但是我哭了,眼淚止不住的刷刷流淌,情感已不受我掌控。完全沒留意爸媽是否落淚。從影院回來的路上,非常好奇爸媽是否落淚了,平時電視里稍有點煽情情節(jié),爸媽都會落淚的,這次肯定掉了很多眼淚。實在按耐不住,我邊走邊回頭問:“爸,你哭了嗎?媽,你哭了嗎?”兩人回答竟然都是沒有。我很詫異,我說怎么會不哭呢,不感人嗎?多感動啊,他們竟然說,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是搞笑熱鬧的嘛。
百思不解,完全出乎意料。馬上發(fā)信息問朋友,他們也碰到同樣情況,本來想跟爸媽一起感動的,誰知道我們哭的稀里嘩啦,爸媽毫無反應(yīng)。
究竟為何如此,大家各抒己見,踴躍發(fā)言,分析后,理出了一個一致默認的結(jié)論:父母對孩子的愛遠大于孩子對父母的愛。
導(dǎo)演以爸媽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并且與我們生活時代相同,新觀念新潮流,也屬于千禧一代,觀念和思想我們很容易與導(dǎo)演達成共鳴,即使是使出的小把戲壞心思。其實這電影是拍給我們看的。
爸媽生于舊社會,他們小學(xué)要背《毛主席語錄》的,社會環(huán)境保守單一,時代造就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崇尚個人主義。他們生活循規(guī)蹈矩,先婚姻后戀愛,私奔是時髦名詞,也是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甚至?xí)艿缴鐣艛D。因為大家都按部就班生活,如果跳出個不走尋常路,簡直是外星人。結(jié)婚后自然的生孩子,養(yǎng)孩子,供孩子讀書,供孩子上大學(xué),供孩子結(jié)婚,然后孩子的孩子再生孩子,不斷循環(huán),生生不息……我曾經(jīng)問過爸爸,你理想是什么,爸爸說想當(dāng)國家公務(wù)員,我又問,怎么沒有繼續(xù)爭取呢,答案是一片沉默,我也曾問過媽媽,你理想是什么,答案也是一片寂靜。我不認為也不相信他們沒有理想,任何人都有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他,即使想做家庭主婦,那也是理想。也許我問的突然,有點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作答,也許不想與我分享屬于自己的秘密,也許……我不得而知。
正因如此,所以他們沒有意識到也并不認為犧牲自我是件多么委屈的事,也不會想到無私是這么高尚的事。因為大家還有祖祖輩輩都是這么過來的。為了孩子,新衣服可以不買,為了孩子,剩飯留著自己吃,為了孩子……沒有任何抱怨和不滿。沒有孩子,可能暫時理解不了,也許就像一高中同學(xué)說的那樣:“有了孩子后才知道愛父母?!?/p>
我們不能以現(xiàn)代角度評價好還是不好,因為時代不同環(huán)境不同,思想境界也不同,追求更加多元。
我們生長在新興時代,外界沖擊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應(yīng)接不暇。手里的連環(huán)畫不知不覺換成了卡通漫畫,游戲機前不知不覺的排起了長龍。我們開始討論自我了,羨慕西方的獨立自主,排擠父母的守舊古板,時不時與他們就此爭論不休,總希望父母也像電影臺詞中一樣生活“她不僅僅是我的媽媽,她還是她自己?!睘槭裁窗謰尠炎约号獊G了呢。
我們理解不了父母無言的付出,我們也體會不了他們沉重的愛,他們一生為了孩子,沒有覺得委屈,沒有覺得辛苦,也不曾后悔。電影《您好,李煥英》把父母對孩子的愛從無形到有形呈現(xiàn)出來,把雙方對彼此的愛擺在桌面上直觀對比,我們的自私和自我在那一刻瞬間崩塌了,眼淚涌泉而出,我們對父母的愛真的很渺小,時有時無,憑心情而定,而父母對我們的愛則是一生——無盡付出,綿延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