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地區(qū)“哈依底群島”介紹(中文版)
沒寫完!僅測試!這是最新版本的小部分!
基本信息
·哈依底群島(歷史上)具有政治性質(zhì)的信息,由哈依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局蘄?編寫
公元1032年,哈依底群島上首次出現(xiàn)類似“國家”的組織。依史書記載,其名稱應為“南多納”。公元1774年,其名稱變?yōu)椤拌|塢聯(lián)邦”。史書沒有記載當時的政治制度,只記載了國家存在的時長與當付的社會情況。從遺留的文學、藝術作品解讀,“南多納“末期應有一段動蕩時期,使人口銳減,環(huán)境惡化。推測為資本主義影響?兩次世界大戰(zhàn)似乎對哈依底群島影響不大。自南極條約生效起,哈依底群島上的一切政權都存在爭議.1877年哈依底群島遷出重污染工業(yè),(一說此時“鑭塢聯(lián)邦”已不存在),1940年,“鑭塢聯(lián)邦”的名稱底廢用。此后使用地理名稱“哈依底群島”稱呼,原住民生活不受影響,原來的風俗習慣仍繼續(xù)沿續(xù),僅形式上稍有變動。
·哈依底群島原住民信息。由數(shù)據(jù)收集部阿姆拉尼編寫
人口:
232.3萬人(2023年4月)
語言:
(通用)哈依地語
貨幣:
托茨幣
民族:
哈依地族80%,菲安索利那族11%,普拉豪達族5%,瓦俄尼族2%,外來人口3%
宗教:
自由信仰91%,無神論3%,卡西里神教2%,剩余宗教未明確,有小部分基督教。
最受尊敬的事物:
極光、南極海棠、鯨(菲安索利那族多尊敬極夜現(xiàn)象)
自然環(huán)境
·“地理位置”部分由冰城大學學生懷婭斯編寫,其余由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局蘄?編寫,本區(qū)塊曾多次重編,因全球變暖,氣溫可能不穩(wěn)定
地理位置:
大部分位于60°S~70°S,180°~160°W之間,跨副極地低壓帶與極地高壓帶,跨南溫帶與南寒帶。地處太平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交界處。四面環(huán)海,北臨太平洋,南臨羅斯海。陸地面積65.72萬平方千米,主要由哈依地島、察斯島、其鹱島、菲安索利那島組成、其中菲安索利那島全部位于南極圈內(nèi),北部距察斯島最近距離6千米。
氣候:
主要為寒帶苔原及寒帶冰原氣候,全年寒冷干燥。受南極環(huán)流影響,年平均降水量150~470mm。盛行西北風,年平均風速12.1米每秒。土壤類型為永凍土、冰沼土,植被類型為苔原、針葉林。經(jīng)原住民努力,針葉林(森林)覆蓋率已達到74%,仍在大面積增種。原生動物品種比南極稍多,約160種?,F(xiàn)代所有引入動物品種皆失敗。(注:此處針葉林為耐寒品種,有一定架空成分)
火山、河流、湖泊:
哈依底的河流多自西北向東南,發(fā)源于冰川頂部的冰斗,有不明顯的U形河谷。每年只有約60天解凍期。哈依底更多的是湖泊。冰川交界處常形成湖泊。同時有人造湖泊……(未完待繼,我還在了解平頂冰川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