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不補脾,難有好身體,一個脾腎兩補的方子,健脾益氣滋陰補腎
補腎不補脾,難有好身體,今天沈醫(yī)生教你一個方子,脾腎同補,既能健脾益氣,又能滋補肝腎,讓你補腎事半功倍??靵睃c贊收藏吧!

為什么會有“補腎不補脾,難有好身體”這種說法呢?
因為在中醫(yī)里,腎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儲存在先天之本里的腎精,在我們出生前來自于父母,出生后就靠“后天之本”脾胃來充養(yǎng)了,這是一個后天養(yǎng)先天的關系。

如果我們補腎的時候,只是用了一些單一補腎的藥物,脾胃還是虛弱的,不能把食物里的營養(yǎng)物質運化出來,充養(yǎng)腎精。等藥物停了,過段時間就會出現(xiàn)腎虛的癥狀。
所以,我們在調理身體的時候,要把身體當做一個整體,不能把臟腑單一地拿出來看,補腎的時候,也要健脾,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今天沈醫(yī)生推薦的方子叫做茯菟丸,也有中成藥,可以健脾益氣,滋陰補腎,脾腎同補,增強后天養(yǎng)先天的能力。茯菟丸的用藥組成分別是茯苓,菟絲子,山藥,五味子,蓮子。

首先茯苓可以健脾滲濕。脾虛,不僅會導致營養(yǎng)物質運化的減弱,運化水液的功能也會變差,這樣我們的身上就會有很多濕氣,“脾喜燥惡濕”,濕氣太多,又會反過來困住脾,遏制脾的運化功能,造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所以需要茯苓來健脾運濕。

然后是菟絲子,菟絲子是一味補腎的藥,可以補益肝腎,固精縮尿,對于肝腎不足導致的腰酸腿軟,尿頻,夜尿增多,有很好的作用。
接下來是山藥,山藥既歸脾經(jīng),又歸腎經(jīng),可以益氣養(yǎng)陰,脾腎同補。不僅和茯苓一起,健脾益氣,增加后天之本對先天之本的充養(yǎng),又能補益腎氣,輔助菟絲子來增強方子補腎氣的作用,又能滋補腎陰,對于腎陰虛導致的腰酸腿疼,失眠,盜汗,也有很好的作用。

然后是五味子,五味子的藥性酸澀,酸澀就可以收斂陰液,又能歸腎經(jīng),所以對于腎精不固,導致的尿頻,夜尿增多,有固攝的作用。對于腎陽虛導致的五更瀉,早上5點到6點拉肚子,五味子也有澀腸止瀉的作用。

最后一味蓮子,蓮子也是既可以歸脾經(jīng),又可以歸腎精,歸脾經(jīng),和山藥,茯苓一起補脾瀉濕,歸腎經(jīng),和山藥,五味子一起益腎澀精。

茯菟丸整個方子既可以溫補腎陽,又可以滋陰補腎,同時又有健脾益氣的藥物,脾腎同補,把中醫(yī)診療的“整體思想”貫穿在配方選藥里,使用的藥物看似簡單,但是功效一點也不簡單。你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