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哪咤之魔童降世》電影后的感受



就在前天,我看了在網(wǎng)上被各大網(wǎng)友都吹上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如今這電影的票房已經(jīng)飆到43.2億了。口碑票房雙豐收。我看這個電影算是比較晚了,但是去影院觀影的人還是挺多的??上У氖且驗檐嚦痰⒄`了半個小時的電影(線下我一定要補?。?。
直接說吧,即使是錯過了半個小時的電影,這部電影帶給我的依然是歡笑,感動,和震撼。

先說歡笑,我看電影的時候,一進(jìn)場就看到了哪吒跟隨師父太乙真人修煉的場景。雖然在網(wǎng)上也看過人物的定妝和海報,但是還是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顛覆了傳統(tǒng)意義上對神話人物的認(rèn)知。哪吒的眼睛抹了一層厚厚的煙熏妝,還呲牙咧嘴,典型的“熊孩子”形象,這與傳統(tǒng)觀念上哪吒“男身女相”的美少年形象大相徑庭。而太乙真人也全然不同于以往仙風(fēng)道骨的形象,反而更像是一個肥頭大耳,油膩還帶四川方言的中年男人。這一老一少,顛覆傳統(tǒng)的形象,也是動畫制作方的別出心啊。不僅沒有因為與傳統(tǒng)形象不符而被差評,反而帶給人們一種新奇有趣的感覺。
光是從人設(shè)上看,便足夠新穎,那么再從劇情角度上來說。

首先,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偏見”看到哪吒兒時的過往,我不禁想起了《火影忍者》中的鳴人。同樣是因為自己不幸的身世而受人排擠,遭人冷眼。而電影中的哪吒表現(xiàn)的也與鳴人十分相像,因為自己不被認(rèn)可,所以都很頑皮,甚至可以說是頑劣不堪。直到最后哪吒得知了父親愿意一命換一命舍身救他的時候,哪吒覺醒了,而父親這個角色,就和《火影忍者》里的海野伊魯卡挺像的。伊魯卡可以說是鳴人生命中第一個給他關(guān)懷的人,對于鳴人來說,他也早已把伊魯卡看作是自己的父親了??梢哉f這兩部作品都展現(xiàn)了親情感化人心的偉大力量。而不同之處在于,李靖是有神話原型的,但是電影并沒有拘泥與傳統(tǒng)印象中的李靖,而是做了一次徹底的反轉(zhuǎn),當(dāng)中的最大的反差在于,李靖在電影中的形象也與傳統(tǒng)神話中大不相同。不再是那個迂腐,刻板,不近人情的陳塘關(guān)總兵,而是一個無時無刻替孩子著想,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表達(dá)的一個普通父親。這一設(shè)定,瞬間感覺李靖這個人物形象立起來了。變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立體。也使得整部電影多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溫情。當(dāng)看到李靖不惜以命換命,替哪咤受難時,我的眼眶不禁濕了。這是整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動。

可以說《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處處充滿著對原著的顛覆,但是又恰到好處。再比如敖丙,敖丙在原著里因為哪吒鬧海與哪吒發(fā)生口角而被哪吒打死。但是在電影中,兩人卻是彼此唯一的朋友。但是兩人卻偏偏也是對方的宿敵。敖丙身負(fù)復(fù)興龍族的重任,最后勢必要和哪吒大戰(zhàn)一場。而且,敖丙和哪吒一樣,受到世人的偏見,因為龍族雖然為天庭鎮(zhèn)妖有功。但是龍族畢竟也是出身于妖族,因為這一出身而被任命去看守天牢,就像電影里說的那樣。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動。”
可以說電影的劇情,從來都是緊扣“成見”這兩個字展開的。既然搬不動,那干脆就做自己好了。因為成見,最終受制于命運。但是就像貝多芬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逼鋵嵞倪敢惨粯樱拿\如何,由自己來掌握,對于普通人來說,也是如此。每個人的命運都應(yīng)該自己掌握。這也正應(yīng)了哪吒的這句臺詞。
“去他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決定!”
這是我感覺整部電影最燃的一句臺詞。也是令我最為震撼的一個情節(jié)。
總而言之呢,就是《哪吒》這部電影真的值得去影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