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藝出版社《羅安達,里斯本,天堂》沒有身份的流浪者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葡萄牙籍安哥拉裔作家賈伊米莉亞·佩雷拉·德阿爾梅達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一段關于希望與悲觀、失去與救贖的故事,獲得2019年葡萄牙語海洋文學獎。
卡托拉和阿基里斯父子倆從安哥拉的羅安達到葡萄牙的里斯本尋求治療,卻發(fā)現(xiàn)身處不幸之中。兩人忍受著宿疾折磨、債臺高筑的生活,在與留在羅安達的家人的書信電話往來中,隱瞞著艱難求生的境況。在老卡托拉曾幻想過上千次的城市的邊緣,在一個被松樹林包圍的山谷里,他們終于找到棲身之所,并結(jié)識一位朋友。這份友誼能否將父子拯救?“兩個靈魂惺惺相惜,整個世界雖然沒有因此改變,但是每一處微小方寸都不同以往。”
小說以第三人稱視角敘事和第一人稱書信電話往來推進,充滿人物的幻想和沉思,藏有大量隱喻和伏筆,語言克制,感情豐富,為讀者帶來極具美感和沉浸感的閱讀體驗。賈伊米莉亞的創(chuàng)作聚焦種族、性別和身份等問題,在這本書中她對后殖民世界的幻想和幻滅進行了講述。
編輯推薦
殖民帝國的活人廢墟 夢想國度的幽靈公民 沒有身份的流浪者
寫盡失去故土的現(xiàn)代城市隱形居民的孤獨、茫然和絕望
2019年海洋文學獎獲獎作品
★后殖民主義文學代表作
★葡萄牙語版的布克獎——海洋文學獎獲獎作品
★講述被邊緣化的黑人移民的真實生活,記錄“他者”的苦難和聲音,展現(xiàn)非裔女性作家眼中后殖民世界的幻想和幻滅。
★反映失去身份、處于錯位和流浪狀態(tài)下的現(xiàn)代文明社會隱形人的生活常態(tài)和真實心態(tài)。
★描繪葡萄牙對移民歧視、拒斥和漠視的現(xiàn)狀,揭示業(yè)已衰落的前殖民帝國根深蒂固的社會病癥。
媒體評論
佩雷拉·德阿爾梅達的故事是由潛力驅(qū)動的,它愿意自相矛盾,并提供只是暫時的答案或終點。這些句子的形式,以及作品的整體形式,都反映了內(nèi)容。當我們不完全屬于一個特定的地方,或者也許更準確地說,當我們同時處于兩個地方,當家或歸屬是一個永恒的問題時,我們能去哪里? 另一個自我的問題,就其本質(zhì)而言,是一個無法回答、無法解決的問題。生活中發(fā)生了太多偶然的、不可預測的、無止境的、任意的事情。當我們活著的時候,我們只記得那些允許我們繼續(xù)前進的東西,我們就失去了在另一個國家面臨具體約束的自我。我們(往往)根據(jù)現(xiàn)有的時刻來構(gòu)建,(因為)我們只能從現(xiàn)處的自我的角度來評估生活?;蛘哒缳Z伊米莉亞所說:“記憶是一個煽動者:它不允許我們選擇我們看到的東西;它滋生于一種誘惑,即讓我們不再是原來的自己?!?br>——《洛杉磯書評》
內(nèi)文展示
葡萄牙籍安哥拉裔散文家和小說家,1982年出生于羅安達,在里斯本附近長大,獲得里斯本大學文學理論博士學位。她的作品聚焦于種族、性別和身份問題,致力于尋找解決個人困境的方法。自2015年第一部小說《這頭鬈發(fā)》出版以來,她就聲名鵲起,2018年獲得葡萄牙文化部頒發(fā)的國家寫作獎?!读_安達,里斯本,天堂》2019年獲得葡萄牙語文學獎項——海洋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