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雄主明成祖朱棣:開創(chuàng)永樂盛世,一生功過任評說!
當(dāng)我們回顧歷史,每個朝代都有他光輝的一面,大唐盛世在文化上的兼容并包,宋代文人墨客的絕句名篇,都為我們留下無盡的想象,在這其中,排在后面的明朝可能并不怎么出彩,但若是查看史書,便會發(fā)現(xiàn)明代不僅有鄭和下西洋,還有在朝代中排在第二的國土面積。

編輯
一、爭權(quán)奪位
提到明朝,當(dāng)然不能繞這位飽受爭議的皇帝,明成祖朱棣,他的一生可謂是精彩紛紜。他飽受詬病的一面自然是發(fā)動了靖難之役,奪走了朱允炆的江山,但可觀的說,朱允炆也的確沒有皇帝的天賦,無論是在才能和謀略上,都比他他的叔叔差了一截。

編輯
在這一點上,大明的朝臣看得明明白白,但被稱為老狐貍的朱元璋卻好像沒有看透,這個征戰(zhàn)沙場,誅殺大臣的皇帝,在孫子和兒子之間,最后將孫子留在身邊,而讓兒子去了邊防守衛(wèi)。不難想象滿腹才華的朱棣在得知這一消息時會有多么的氣憤,在朱元璋死后他立刻發(fā)起了政變。

編輯
雖然不知道他因為痛失愛人殺了三千宮女的事情不知是真是假,但他賢明的一面卻也不能被否認。他在位時勵精圖治,加強邊防的建設(shè),積極地拓展外交,經(jīng)濟隨之發(fā)展得越來越好。明朝的的國力也由此到了頂峰。
他的功過只能從史書上查閱,但朱棣的才能的確是不能被后人忽視,從朱棣的政績來看,他的治國才能并不是朱允炆所能比擬的,朱允炆從政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朱棣就是第一個目標(biāo),畢竟在群臣和百姓中,他的呼聲都是最高的。
既有赫赫戰(zhàn)功,又的朱元璋的賞識,怎么看都是朱棣應(yīng)該繼承大統(tǒng),他既了舉兵征戰(zhàn)沙場,又能坐在龍椅上指點江山。對內(nèi)他會用人,每個有才華的朝臣都能得到重用。對外他遷移國都鎮(zhèn)守國門,不受外來者侵染。

編輯
二、萬里江山
明朝的國土可以說一半是打出來的,另一半是守出來。朱棣即明成祖,他可以說是最像朱元璋的孩子,文武雙全,有勇有謀,他先是御駕親征,振奮軍心的同時擴展國土。即將失去的領(lǐng)土收了回來,又繼續(xù)向外推進,土地面積擴展997多萬平方公里。

編輯
真正的帝王既能攻城,又能守城,他先設(shè)立了安南布政使管理收回的領(lǐng)土的地方政權(quán),又開始修筑長城。學(xué)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長城對于中國的非同一般,在古代它也有著重要的位置,春秋時期各國的王開始修筑長城作為軍事防御,到了秦始皇時期九州統(tǒng)一,長城成為了最重要的防御之一。
朱棣也是看中了這一點,在他統(tǒng)治時期也選擇修繕長城,以完善邊防的防御能力。俗話說是非功過,自有史書記載,《名史》中曾言“六師屢出,漠塵北清”,可見為了這萬里山河朱棣費了多少的心血。
三、有功有過
在朱棣的統(tǒng)治時期,疆域遼闊,國力昌盛,進貢的國家超過了三十個,即便如此,朱棣也會吸收外來的文化,派鄭和出使西洋。但這些豐功偉績的背后是需要大量的物理和財力。

編輯
為了能有更多的錢財支撐國力,他加大了百姓的賦稅,這對于百姓來說是擺脫不了的負擔(dān),憤怒的百姓集合在一起,發(fā)動了起義,他們雖然被打壓了,但是朱棣在賦稅上還是沒有一點的改變。
明朝的疆土擴展得越大,百姓的生活就越不好過,有男丁的家庭要被迫讓自己的兒子征戰(zhàn)沙場,自古就有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感嘆,在失去了香火的情況下,還要交大量的賦稅,不僅如此,由于朱棣的政績顯赫,自然要建立宗廟宣揚自己的功勞,那又將勢必大興土木。

編輯
征來的農(nóng)夫又要以這種理由背井離鄉(xiāng),怎么能不讓百姓們怨氣沖天呢。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歷史的長河中,百姓的位置是很矛盾,再明智的皇帝也很難盡職盡責(zé),所以,能保持一個穩(wěn)定的國家,也算是最大的功德。

編輯
在這一點朱棣也很用心,而且他還勵精圖治,他首創(chuàng)的內(nèi)閣制度就非常具有現(xiàn)代文明的框架,戰(zhàn)績上五次親征蒙古,要知道戰(zhàn)場上殺伐不斷,他能運籌帷幄,親臨戰(zhàn)場就足以證明他的雄韜偉略。
同時他也指派官吏編寫《永樂大典》,而這本書的完成無論是在當(dāng)時還是在現(xiàn)代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本書算是集百家之長,內(nèi)容涵蓋了天文,地理,中醫(yī),八卦,佛道,茶藝方面的各種知識。為了將這本書編寫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朱棣將編寫的隊伍擴張到3000多人,這在現(xiàn)代也是絕無僅有的舉動。

編輯
而朱棣還真的就把夢寐以求的書籍真的編寫了出來,這本書在編寫后交給他翻閱,他非常滿意,親自作序并命名為《永樂大典》。朱棣雖然是一個有政治才能的皇帝,一心保衛(wèi)著祖國的疆土??上乃蟠竺魍醭幕实垡粋€不如一個,這片他們殫精竭慮獲得的天下,終究又改成了大清的名號。

編輯
四、總結(jié)
再強大的王國,也會被覆滅,歷史的進程不會在任何時刻為任何人停留,百年以后,萬象更新,又是一片新的天地。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無數(shù)的王朝興起又衰退,唯有這片土地,沒有更改過華夏的名諱。刀鋒所劃之地,便是疆土,無數(shù)個熱血男兒為了保衛(wèi)祖國的領(lǐng)土奮勇殺敵,將絕望與希望,融于手中的劍,用一己之軀,來捍衛(wèi)祖國的繁榮安定。
從昨天到今天,從前朝到如今的中國,我們?nèi)员环Q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雖然不在拔刀去沙場殺敵,對外也秉承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地開放心理。

編輯
但一旦有人侵犯疆土,中華的好男兒也不會讓他們來犯。天不生夫子,萬物如長夜。璀璨的華夏文明涌現(xiàn)了太多的傳奇的人物,帝王將相,文人騷客,都值得銘記和學(xué)習(xí)。
轉(zhuǎn)瞬間千朝萬代,方寸地萬水千山,每一個朝代的更迭,都是一種天天意,亦或是不能阻擋的歷史的進步。擁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國,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未來,都是世界上不能忽視的國家,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會成為詩中所說的那樣。愿明年強健,百姓歡娛,還如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