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日漫和二次元就是傾向對日本好感嗎?(個人向)
本篇文僅表達我個人對這件事的看法。但其中的觀點也歡迎意見。

開篇,首先我先給出自己的回答。
不
相信這個問題大家是很清楚的??峙潞芏嗳艘埠苊靼?。
喜歡一個國家的文化,和真正意義上喜歡這個國家是兩回事;
而喜歡上這個國家,和在國家問題上的真實立場,也是兩回事。
不可否認,有些人會將上面這兩種情況統(tǒng)統(tǒng)混為一談,喜歡這個國家的文化,一定會喜歡這個國家,并且會在國家問題的立場上傾向于喜歡的國家。這和當下一些流量明星等等站隊的問題有些相似之處。
然而,我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這也不是一回事,他們自身的生活中,也不會存在這種情況。
這里,我不妨問大家?guī)讉€問題:
1.你看過《貓和老鼠》嗎?喜歡嗎?
2.你在小時候見到諾基亞的時候,會感覺厭惡嗎?(特指智能手機還沒有進入廣泛化這一時期)
3.你玩過《我的世界》嗎?

不否認有些人這三條都不占,畢竟這三個元素雖然影響廣泛,但說不上人盡皆知。然而,《貓和老鼠》是一部美漫,美國對我們的封鎖敵視態(tài)度,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上,消散了嗎?
有多少孩子會因為《貓和老鼠》,而且是只因為《貓和老鼠》,真的厭惡自己的國家,去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在玩諾基亞的游戲,體驗minecraft之后,我們真的會對北歐國家抱有絕對好感嗎?一旦反華立場出現(xiàn),我們什么時候不是第一時間同仇敵愾地回擊和表明態(tài)度?
又是什么真的讓一些人站在美國的立場上說話,甚至直接背叛國家?(除了資金誘惑這一情況外)
恐怕是一段期間的外國文化針對性、特別性輸出導致的“公知”文化影響最大吧!比如說蔣方舟的《東京一年》,再比如說矮大緊一度的迷惑性發(fā)言?
真正讓中國人自己去厭惡本國的,往往是本國人!那些公知,在經(jīng)受了外國的那種特制的“文化熏陶”(畢竟都是著名學者,肯定會給他們最好的形象,就像70年代美國乒乓球隊來華一樣,我們難道會什么都跟他們說嗎?),為我們輸出了一個“外殼化”的外國,讓我們被迷惑。可實際上怎么可能真的如此呢?又不是每個人都是值得那些國家當著貴賓一樣捧著,一個普通人又能掀起什么波瀾?因此我們的眼中“真實的”外國,多少是本國人帶來的呢?這值得三思!
畢竟現(xiàn)在這個社會,我們在不認識那個人的本質的時候給他們一張好臉,本就是我們禮儀之邦的傳統(tǒng),但一旦他們真的反對我們,我們必然也不會松口。

日漫的存在,我們更應該像對待一個演員一樣看待。
一個演員,做的最好的時候就是在他離開的時候,留下的是角色,一個個形象鮮明的角色。
日漫反之沒什么不同,聲優(yōu)的所作所為,最好的就是在她們或他們退休時,留下來的是經(jīng)典的配音;就像我們一提到釘宮理惠,不一定人人耳熟能詳,但聽到“八嘎hentai無路賽”,那些年一系列的角色一定會躍入腦海,比如逢坂大河。相似的,如果沒有人特意去講他們的故事,如果沒有人特意去宣傳,我們可能仍然知道宮崎駿的偉大作品,但不知道宮崎駿本人而已。
前些時期,參拜靖國神社的茅野愛衣不也是如此嗎?有多少人真的關心茅野愛衣?恐怕更多人是先認識她配音的角色,后認識這個人!
那些在藝術上或其他方面深有造詣、影響深遠的人,即使過了多少年都會被人惦記著,而污點也同樣被記著一輩子。我們對侵華日軍老兵東史郎的認識,首先是知道他是個“侵華日軍”,然后才是因為他深刻的反省而明白他還有良心,還有良知。不會因此忘記他也參與了暴行,但也不會忘記他情真意切的反省。
然而日漫,僅僅是日漫,能代表一個聲優(yōu)嗎?能代表一個人嗎?我們會感謝這個人推出了好作品,但是一旦這個人在作品中引入了負面甚至敵對觀點,有多少人真的會接受?《我的英雄學院》的崛越耕平,因為越過了這條紅線,踩進了反人權的泥潭,早就被罵成了兔崽子,他的作品和他在中國也就完蛋了。
我們所看到的日漫,自己很清楚,幾乎不可能和日本的社會真實畫個等號。這些“好故事”、“好結局”只是我們看到的而已。


日漫內(nèi)容本身魚龍混雜,但是本質上是一種精神娛樂。我們不可能希望這些精神娛樂在政治正確上攪了自己的好興致。因而,如果這些文化中摻入了反華立場,我們怎么可能繼續(xù)支持他們?
《葵·德川三代》是經(jīng)典的日本大河劇,演員大多演技精湛,觀看體驗極佳。然而,其中飾演德川家康的津川雅彥是著名的右翼人士,我們會因此對他的角色塑造上套一個反華過去嗎?

反過來說,我們在看待文藝作品的時候,是否該反對,看的還是“友好交流”還是“作者或者聲優(yōu)的政治正確”?似乎我們看待的還是前者。
喜歡《大軍師司馬懿》中的司馬懿的活靈活現(xiàn)的角色,和喜歡吳秀波是一回事嗎?
喜歡約瑟夫·巴伯拉、查克·瓊斯這些帶來童年回憶的美國導演或制作人,喜歡小唐尼或者美隊,和喜歡美國是一回事嗎?
喜歡京阿尼,真的讓我們認為日本在政治正確上值得我們同情嗎?
這么來看,喜歡日漫和喜歡聲優(yōu)是一回事嗎?
這么來看,喜歡聲優(yōu)和喜歡這個國家是一回事嗎?
這么來看,喜歡日漫,和支持這個國家有個毛關系呢?
希望那些拿著喜歡外國文藝作品的人批判他們不愛國的人閉嘴。

當然,也有人說,你喜歡這些作品,這本身就是不堅定地站在反日或者愛國立場上。
國家真的希望我們在日本不撕破臉的時候就全民反日嗎?
國家最希望的是我們對日本本著友好邦交的態(tài)度,在該強硬的強硬,該交流的交流!
國家最希望的是我們不忘記歷史,在國家最需要我們的時候,能站出來為國家說話!
是不讓我們看日本動漫嗎?
二戰(zhàn)德國投降之后,德國有很多戰(zhàn)犯,聲稱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歡看好萊塢動漫,喜歡這些那些,因此希望能得到豁免。
然而,他們最終還是沒有獲得任何減刑。他們在喜歡美國的東西的時候,屠殺猶太人(也包括美國猶太人)或者其他的根本就沒有減輕。
換言之,喜歡另一個國家的文化,除非你被徹底洗腦并喪失了理智,否則根本無法超越你對本國的愛!
正確價值觀的文藝作品,永遠值得尊敬!就像彈幕里經(jīng)常逼逼賴賴的一樣——“藝術什么時候需要打碼?”人們有看什么的自由,只要不打破最基本的底線,你有什么資格說他不好?

對于我們所應當欣賞的文藝作品,或者直說就是日漫,請直接引入手冢治蟲的名言:
給作品加上約束或規(guī)則是一項很恐怖的行為,這種行為實際上就是一種對言論的壓制。 盡管如此,我們在繪制漫畫時,也有必須要絕對死守的原則——就是基本的人權。 無論是多么痛烈、重大的問題,想以漫畫的形式來控訴,這都沒有問題;但唯獨基本的人權,是創(chuàng)作者無論如何都不能拿來揶揄的。簡而言之:
?“ 一、不能拿戰(zhàn)爭或是災難的犧牲者開玩笑。? 二、不能對某些特定的職業(yè)表現(xiàn)出輕蔑。 三、不能拿民族、國民或大眾開玩笑。? ”
以上三點,是你無論處于什么場合、創(chuàng)作什么樣的作品,都必須遵循的三個準則。不管你是職業(yè)漫畫家還是業(yè)余畫手,又或者你是初次接觸漫畫的新人,都必須遵守。 倘若有觸犯這三條準則的漫畫出現(xiàn),無論是漫畫家身邊的人,抑或是讀者,我希望有人能夠站出來提醒他注意,請別這么做。
我們最希望看的一定是作品而不是作者,那些逼著我們放棄欣賞文藝作品的人,請閉嘴。如果真的在未來的國家危急時刻站在了對立面——那么正義終將降落在這些人的頭上,無論是遲到還是即到!

不觸犯政治正確、國家正確,就是我們對日漫的底線,那些真的不分這個底線的人,恐怕也就是腦子空掉了吧!

2021.06.17 nightmir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