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五日讀《美學散步》22.1
2022-11-25 19:37 作者:未來向?qū)扺XJ | 我要投稿
唐人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民族精神 (一)文學與民族的關系 筆記: ??1.邵元沖先生《如何建設中國文化》 ??一個民族在危險困難的時候,如果失了民族自信力,失了為民族求生存的勇氣和努力,這個民族就失了生存的能力,一定得到悲慘不幸的結果。反之,一個民族處在重大壓迫危殆的環(huán)境中,如果仍能為民族生存而奮斗,來充實自己,來糾正自己,來勉勵自己,大家很堅強刻苦的努力,在偉大的犧牲與代價之下,一定可以得到很光榮的成功。 ??2.一民族的盛衰存亡,都系于那個民族有無“自信力”。所以失掉了“自信力”的猶太人雖然有許多資產(chǎn)階級掌握著歐洲的經(jīng)濟樞紐,但他們很不容易以復國土。反之,經(jīng)了歐洲的重創(chuàng),和凡爾賽條約宰割的德意志,她卻能本著她的民族“自信力”向著復興之途邁進。 ??3.民族“自信力”——民族精神——的表現(xiàn)與發(fā)揚,卻端賴于文學的熏陶,我國古時即有聞歌詠以覘(chan)國風的故事。因為文學是民族的表征,是一切社會活動留在紙上的影子;無論詩歌、小說、音樂、繪畫、雕刻,都可以左右民族思想的。它能激發(fā)民族精神,也能使民族精神趨于消沉。就把我國的文學史來看:在漢唐的詩歌里都有一種悲壯的胡笳意味和出塞從軍的壯志,而事實上證明漢唐的民族勢力極強。晚唐詩人眈于小己的享樂和酒色的沉醉,所為歌詠,流入靡靡之音,而晚唐終于受外來民族契丹的欺侮。由此看來,文學能轉(zhuǎn)移民族的習性,它的重要,可想而知了。
標簽: